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禮儀|知人不評人,何況未必知

輕易論斷他人, 無論是真心還是假意, 很多時候都化成了傷害對方的利劍, 別人無車無房, 你說因為他窮;別人作息規律, 生活簡單, 你說人家單調乏味, 毫無情趣。

知人識人, 已經很難。 然而更難的是, 在知人之後管住自己的嘴, 不對他人的生活妄加評論, 橫加干涉。

很多事情, 壞就壞在多嘴多舌

《詩經》裡面講:“人之多言, 亦可畏也。 ” 父母不免要干涉晚輩的生活, 這已經夠讓人頭疼了, 但更讓人頭疼的是陌生人的多嘴多舌。

法庭的判決有根有據, 即使懲罰也有具體的做法。 但好論人是非的人, 總將人置於虛構的道德法庭之上, 這種折磨無日無之, 曠日持久, 是最煎熬的折磨。

你沒經歷過他的生活, 憑什麼妄斷他人

得知了對方的一點資訊, 無論認不認識, 總要以自己的背景出發以己度人, 這對於我們似乎是很自然的事。

化幾個銅元就發見了自己的優勝, 那當然是很上算的。 說到底, 這是一種無聊的虛榮心在作祟:看著別人不如意, 自己就當是過得很如意了。

但我們都不可能深入到別人的心裡, 窺探他到底為什麼活成這樣, 而我們得出的評價, 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當事人, 其實都無多大益處。

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

不拆穿, 免得對方尷尬, 免得自己顯得咄咄逼人。 來說是非者, 便是是非人。 不能與人為善之人, 最終必為他人所疏遠。

在人世間, 最貼心的一句話永遠是:我懂你。 對待他人, 無論是所愛的人還是萍水相逢的人, 我們需要的只是“同情的理解”, 只是沉默,

只是等待時間為我們展露真相。

因此, 知人但不隨便評論人, 既保護了他人, 其實最後也保護了自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