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發現!原來讀心術是有科學依據的

“老師, 我真的只是把作業忘在家裡了”

“再玩五分鐘我就關電腦!”

“叔叔, 這個紅包我不要!”

上面的話是不是非常耳熟?相信一定有一句你曾經說過, 而且第三句很快又要派上用場了。

據統計, 一般人每十分鐘的對話裡, 就會說三次謊。

別驚訝, 也正是因為人有這一特性, 人自然流露的表情很多時候比語言更能反映一個人內心的真實想法。 在美劇《Lie to me》(千謊百計)中, 主角Lightman就是通過觀察人的“微表情”(心理應激反應)來識破人的謊言,

以此幫助FBI破案。

這種方式實在太過神奇了, 趕腳也很實用的樣子, 因此在看完《Lie to me》之後, 小鑒也患上了“Lie to me綜合症”, 經常習慣性地去觀察身邊人或者是影視劇中人物的表情, 以此來判斷他們是不是在說謊。

與此同時, 小鑒也在思考:既然“微表情”可以用於破案, 是不是也會有其他方面的應用, 比如——魔術中的讀心術, 有沒有可能也是應用了這一原理呢?

正在疑惑中, 山東衛視《奇跡時刻》中的一個魔術就給了小鑒答案——著名心靈魔術師木春(魔術界的顏值巔峰哦)表演的魔術《讀懂你的心》, 他邀請了助夢大使徐子珊作為他的魔術助演。

這個魔術很簡單, 其實就是“猜色子”。 只不過, 在猜之前, 魔術師要先問助演一些問題, 助演只要回答“不對”即可。

(趕腳看著他那張帥臉,無論他問啥小鑒可能都會說對)

在木春從“是一嗎?”直到問到“是六嗎?”之後,他結束了詢問。最終他猜出的點數,居然還真的和魔術助演徐子珊選中的點數一樣!

這就很神奇了。

當然,之後的魔術更“神奇”。

大家有沒有對某件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或場景感覺似曾相識的時候?這其實是一種“即視”現象,而木春就要通過這個現象,來猜出徐子珊任意抓的一把色子有幾顆。

講真,聽起來,感覺不太靠譜呀。

更加不靠譜的是,魔術師木春居然要求徐子珊給他一巴掌他再猜!見過請吃飯請看電影的,還真沒見過“請打巴掌”的。

難道現在顏值高的人都這麼不走尋常路了?

不過,小鑒敢肯定,此刻木春一定後悔說出上面那句話了,因為“史上最不配合”魔術助演出現了。明明是“一”巴掌可以解決的事,徐子珊打了他五巴掌才完成,估計他內心也是絕望的。

然而還有更絕望的事等著他。

他居然猜錯了!現場翻車了?

作為魔術界的顏值巔峰,他怎麼也不能失了這個面子啊。為了“挽尊”,他提出再來一次。

然後,不負大家期待的——

又一次猜錯了。

之前少猜了一顆,這次又少猜了兩顆,他離成功還隔著三顆色子的距離。

場面一度陷入尷尬,此刻大家只希望有導演出來喊一句“哢”,然而不存在的。

正當大家覺得木春下不來台的時候,他脫下衣服說了這樣一段話,轉身去拿了一個杯子,衣服背後寫的正是一個“+3”!

當你一次又一次失敗時,別沮喪,也許下一個轉身就會是成功。

這就真的很神奇了,居然會有這種操作。

不過也先別急著感歎,回到最開始那個問題,這種神奇的“讀心術”是真的是魔術嗎?它是不是與微表情有關?

山東衛視《奇跡時刻》請來了心理學專家紀宇來解答這個問題。

原來,猜色子的遊戲相當於微表情心理學中的“測謊測試”,通過觀察人的面部表情、眼神、肢體動作等,來判斷一個人的心理狀態。

在受到有效刺激的時候,人類最初的反應絕大多數都不受思維控制,此時人的反應往往就是人最真實的想法。不過,這種反應很快就會被大腦控制和修正,所以只有“最初”的微反應才能夠幫助“看穿人心”。

回看之前魔術的視頻,專家說,木春之所以會猜數字一,是因為他問到一的時候,徐子珊說“不是”時,她的手指不自覺地動了一下,這其實是人說謊時內心不確定的表現。

聽起來沒毛病,大家都感覺專家說得很有道理。

然而,有一個人不這麼認為。

張紹剛老師覺得,現在回看視頻來找細節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用結論來推導結論的行為,有了結論之後,細節會很容易發現,因此他覺得很難用微表情來做出篤定的結論。

完蛋完蛋,山東衛視《奇跡時刻》節目組估計後悔了,上哪找來的嘉賓,這是要拆臺啊。

還好段超博士反應及時,其實木春本人也不能確定自己一定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微表情只是為了提升他猜對的概率而已。

一般人聽到這裡,基本上就不會再反駁了,沒想到,張紹剛老師還較起真兒來了——如果只是一種概率的話,這不叫科學實驗,這叫憑運氣!科學應該是一件更篤定的事。

段超博士給出的回應是——微表情心理學或許不成熟,但不能說不成熟的科學就不是科學。

場上似乎有一點火藥味啊,不過,小鑒仍然想為張紹剛老師拍手叫好。

科學得出的結論或許有時不那麼確定,科學或許有時還不夠成熟,但是科學一定需要這種“較真”的精神,正是因為科學家們不斷和自己較真、和世界較真,人類才會有如今這些日趨成熟的科學成果。

小鑒覺得很驚喜,一開始以為山東衛視《奇跡時刻》只是會傳遞一些科學原理,沒想到能夠在這裡聽到反對和質疑的聲音。一個好的節目,不單單是要給觀眾傳遞知識擴寬眼界,更要讓觀眾知道,原理和結論擺在這裡,你也可以有自己的思考,你也可以去質疑這個結論,只要你有足夠充分的理由。也許下一次科學的進步,就是因為你。

不過,小鑒認為,微表情作為一門科學,還真的挺靠譜的,只要被觀察者沒有刻意去做出某些迷惑性的行為,許多時候它真的可以幫助看穿人的想法。

比如,在這期節目的一次搶答中,大家看一下,劉維發現自己搶到答題資格時的表情。

下頜下垂,嘴唇和嘴巴放鬆,眼睛睜大,眼瞼和眉毛微抬。根據微表情的原理,很明顯,這是驚訝的表情。

這說明他其實並不知道答案,不過意外地搶到了答題資格。

如果真的要分析,其實每個嘉賓的微表情都很有“戲”,那可就真的說不完了,我們不妨來看看劉維搶答的問題吧。

不得不說這些題目出得還挺有趣的,不過更有趣的是嘉賓答題的反應。

雖然這一期高曉攀這組對的題很多,但主要還是隊友趙鐳給力,而作為“學渣”的他,其實自己猜對的並不多。萬萬沒想到,這一題他居然會!

“差生”也有逆襲的時候?no no no,誰能想到,題目中的選項他居然全都實踐過!果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好標準啊。

而劉維組就顯得很淒涼了,本來就是慘兮兮的倒數第一,結果還搶答了一道自己不會的問題再次扣分,從此走上被黃國倫老師“狂懟”的道路,怕是以後都不敢上節目了。

忽然發現,一邊聽他們說笑,一邊去看實驗,感覺自己腦袋都變靈活了許多,一下子就記住了博士說的原理。

除此之外,這期節目讓小鑒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美女魔術師的表演,對著“影子”就能把蠟燭吹滅,這也太不可思議了。當然,最關鍵的是,魔術師王子妃簡直美翻了(這一期的顏值有點高呀)。

而且也是在這個表演中,小鑒才知道,原來蠟燭的火苗是沒有影子的!我們所看見的“影子”其實是氣流的變化,叫做“流場”。

(這是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提供的“紋影儀”哦)

漲知識了漲知識了!

整期節目看下來,小鑒一是感覺自己眼界開闊了許多,對科學與魔術有了全新的定義與想法;二是覺得,要是當初的物理化學課也像山東衛視《奇跡時刻》這樣以“魔幻表演+競猜”的方式上,小鑒就不至於走上“棄理從文”的道路了,相見恨晚相見恨晚呐~

(趕腳看著他那張帥臉,無論他問啥小鑒可能都會說對)

在木春從“是一嗎?”直到問到“是六嗎?”之後,他結束了詢問。最終他猜出的點數,居然還真的和魔術助演徐子珊選中的點數一樣!

這就很神奇了。

當然,之後的魔術更“神奇”。

大家有沒有對某件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或場景感覺似曾相識的時候?這其實是一種“即視”現象,而木春就要通過這個現象,來猜出徐子珊任意抓的一把色子有幾顆。

講真,聽起來,感覺不太靠譜呀。

更加不靠譜的是,魔術師木春居然要求徐子珊給他一巴掌他再猜!見過請吃飯請看電影的,還真沒見過“請打巴掌”的。

難道現在顏值高的人都這麼不走尋常路了?

不過,小鑒敢肯定,此刻木春一定後悔說出上面那句話了,因為“史上最不配合”魔術助演出現了。明明是“一”巴掌可以解決的事,徐子珊打了他五巴掌才完成,估計他內心也是絕望的。

然而還有更絕望的事等著他。

他居然猜錯了!現場翻車了?

作為魔術界的顏值巔峰,他怎麼也不能失了這個面子啊。為了“挽尊”,他提出再來一次。

然後,不負大家期待的——

又一次猜錯了。

之前少猜了一顆,這次又少猜了兩顆,他離成功還隔著三顆色子的距離。

場面一度陷入尷尬,此刻大家只希望有導演出來喊一句“哢”,然而不存在的。

正當大家覺得木春下不來台的時候,他脫下衣服說了這樣一段話,轉身去拿了一個杯子,衣服背後寫的正是一個“+3”!

當你一次又一次失敗時,別沮喪,也許下一個轉身就會是成功。

這就真的很神奇了,居然會有這種操作。

不過也先別急著感歎,回到最開始那個問題,這種神奇的“讀心術”是真的是魔術嗎?它是不是與微表情有關?

山東衛視《奇跡時刻》請來了心理學專家紀宇來解答這個問題。

原來,猜色子的遊戲相當於微表情心理學中的“測謊測試”,通過觀察人的面部表情、眼神、肢體動作等,來判斷一個人的心理狀態。

在受到有效刺激的時候,人類最初的反應絕大多數都不受思維控制,此時人的反應往往就是人最真實的想法。不過,這種反應很快就會被大腦控制和修正,所以只有“最初”的微反應才能夠幫助“看穿人心”。

回看之前魔術的視頻,專家說,木春之所以會猜數字一,是因為他問到一的時候,徐子珊說“不是”時,她的手指不自覺地動了一下,這其實是人說謊時內心不確定的表現。

聽起來沒毛病,大家都感覺專家說得很有道理。

然而,有一個人不這麼認為。

張紹剛老師覺得,現在回看視頻來找細節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用結論來推導結論的行為,有了結論之後,細節會很容易發現,因此他覺得很難用微表情來做出篤定的結論。

完蛋完蛋,山東衛視《奇跡時刻》節目組估計後悔了,上哪找來的嘉賓,這是要拆臺啊。

還好段超博士反應及時,其實木春本人也不能確定自己一定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微表情只是為了提升他猜對的概率而已。

一般人聽到這裡,基本上就不會再反駁了,沒想到,張紹剛老師還較起真兒來了——如果只是一種概率的話,這不叫科學實驗,這叫憑運氣!科學應該是一件更篤定的事。

段超博士給出的回應是——微表情心理學或許不成熟,但不能說不成熟的科學就不是科學。

場上似乎有一點火藥味啊,不過,小鑒仍然想為張紹剛老師拍手叫好。

科學得出的結論或許有時不那麼確定,科學或許有時還不夠成熟,但是科學一定需要這種“較真”的精神,正是因為科學家們不斷和自己較真、和世界較真,人類才會有如今這些日趨成熟的科學成果。

小鑒覺得很驚喜,一開始以為山東衛視《奇跡時刻》只是會傳遞一些科學原理,沒想到能夠在這裡聽到反對和質疑的聲音。一個好的節目,不單單是要給觀眾傳遞知識擴寬眼界,更要讓觀眾知道,原理和結論擺在這裡,你也可以有自己的思考,你也可以去質疑這個結論,只要你有足夠充分的理由。也許下一次科學的進步,就是因為你。

不過,小鑒認為,微表情作為一門科學,還真的挺靠譜的,只要被觀察者沒有刻意去做出某些迷惑性的行為,許多時候它真的可以幫助看穿人的想法。

比如,在這期節目的一次搶答中,大家看一下,劉維發現自己搶到答題資格時的表情。

下頜下垂,嘴唇和嘴巴放鬆,眼睛睜大,眼瞼和眉毛微抬。根據微表情的原理,很明顯,這是驚訝的表情。

這說明他其實並不知道答案,不過意外地搶到了答題資格。

如果真的要分析,其實每個嘉賓的微表情都很有“戲”,那可就真的說不完了,我們不妨來看看劉維搶答的問題吧。

不得不說這些題目出得還挺有趣的,不過更有趣的是嘉賓答題的反應。

雖然這一期高曉攀這組對的題很多,但主要還是隊友趙鐳給力,而作為“學渣”的他,其實自己猜對的並不多。萬萬沒想到,這一題他居然會!

“差生”也有逆襲的時候?no no no,誰能想到,題目中的選項他居然全都實踐過!果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好標準啊。

而劉維組就顯得很淒涼了,本來就是慘兮兮的倒數第一,結果還搶答了一道自己不會的問題再次扣分,從此走上被黃國倫老師“狂懟”的道路,怕是以後都不敢上節目了。

忽然發現,一邊聽他們說笑,一邊去看實驗,感覺自己腦袋都變靈活了許多,一下子就記住了博士說的原理。

除此之外,這期節目讓小鑒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美女魔術師的表演,對著“影子”就能把蠟燭吹滅,這也太不可思議了。當然,最關鍵的是,魔術師王子妃簡直美翻了(這一期的顏值有點高呀)。

而且也是在這個表演中,小鑒才知道,原來蠟燭的火苗是沒有影子的!我們所看見的“影子”其實是氣流的變化,叫做“流場”。

(這是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提供的“紋影儀”哦)

漲知識了漲知識了!

整期節目看下來,小鑒一是感覺自己眼界開闊了許多,對科學與魔術有了全新的定義與想法;二是覺得,要是當初的物理化學課也像山東衛視《奇跡時刻》這樣以“魔幻表演+競猜”的方式上,小鑒就不至於走上“棄理從文”的道路了,相見恨晚相見恨晚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