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蔥灰黴病的症狀和防止措施

蔥灰黴病 (Onion gray mold)

分佈為害蔥灰黴病是大蔥的一種常見病害, 分佈廠泛。

症狀灰黴病在生長及貯藏期間均可發病。 生長期間在葉鞘和鱗莖頸部受害時,

發生淡褐色病斑, 葉尖有橢圓形白色斑。 逐漸發展, 葉片扭曲枯死, 葉鞘內部組織腐爛。 潮濕時病部長出灰色黴。 貯藏期間在鱗莖頂及肩部出現乾枯稍凹陷的病斑, 變軟, 淡褐色, 鱗片間有灰白色的黴。 後期產生黑褐色小菌核。 受害鱗莖再感染軟腐病後腐爛變臭。

病原病原為蔥鱗葡萄孢Botrytis squamosa Walker.和大蒜盲種葡萄孢Botrytis porri Buchw., 均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發病規律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 隨氣流、雨水、灌溉水傳播。 15~20℃的較低溫度, 90%以上的高濕條件下易發病。

防治措施

(1)該病由真菌引起, 與非感染灰黴病的作物實行2~3年的輪作。

(2)灌水適當, 防治大水漫灌, 雨後及時排水, 降低田間濕度。 增施有機肥, 勿過度施用氮肥, 避免徒長, 降低抗病力。

(3)適時採收, 收後及時晾曬, 乾燥後再貯藏。 貯藏用的鱗莖應選擇健壯、完整的, 淘汰病、傷鱗莖。 貯藏期間保持O℃溫度, 相對濕度65%左右。

(4)發病初期噴灑50%嘧菌環胺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 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或50%乙烯菌核利幹懸浮劑800倍液, 或26%嘧黴胺·乙黴威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或50%福·異菌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 此病菌易產生抗藥性, 要輪換用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