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說了那麼多年,春節火車票為什麼還不漲價?

​​每年春節都有火車票要不要漲價的話題, 媒體也樂意看到經濟學家要求漲價而被大眾圍攻的景象, 甚至還有人把支不支持火車票漲價,

當作有沒有經濟學思維的試金石。

其實沒那麼玄乎, 首先, 我來告訴你, 要不要漲價這件事, 只要不是智障都能分析出來, 根本不用經濟學知識。

不用經濟學, 也可以得出漲價可以消除排隊

我們先看組數字。

2017年全國春運旅客發送量將達到29.78億人次, 其中, 道路25.2億人次, 鐵路3.56億人次, 民航5830萬人次, 水運4350萬人次。

注意這裡是人次, 不是人數, 回家乘汽車的次數多半要多於火車, 但為了簡化起見, 知道個數量級就夠了, 不影響推理和結論。

春運期間鐵路的運力滿員也就是3.56億人次, 但是全國的總需求是29.78億人次, 這裡面的人絕大部分都有做火車回家的想法, 那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火車票那麼難買, 火車站排隊為什麼那麼恐怖。

運力不可能短時間內改善, 而且按照春運高峰來設計運力是不科學的, 這和淘寶的雙11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所以, 可以說只要春運還在, 火車運力相對於需求嚴重不足就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和不可調和的矛盾。

那怎麼改變擁擠和排隊現象呢?既然運力不能提高了, 那就減少人們乘火車的需求唄。 這事肯定沒法靠行政命令, 強制劃分誰可以乘火車, 誰不能乘, 這太倒退了, 而且幾億人次, 也不具備可操作性。 那就只剩一個辦法, 漲價。 只要火車票價格足夠高, 那就不會有那麼多人來乘火車了, 那不就結了嗎?你們看到過LV門口天天排隊的嗎?

價格漲到多高算合適呢?漲到每個人可以坐倆位置, 吃著火鍋唱著歌肯定太殘忍了,

漲到想要坐火車的人次正好3.56億就可以了。

所以, 到這裡, 我們沒有用到任何經濟學的知識。

經濟學家怎麼看春運問題

這方面的文章很多, 有興趣的童鞋肯定可以找到一堆。 所有的理由裡, 最重要的一條是, 經濟學認為用價格來分配資源是社會整體利益最大化的, 排隊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

社會資源的分配方式可以是任意的, 並不存在絕對的公平。 你可以按照人的力氣、智商、社會地位、單詞量、考試成績、PPT技能等種種方法來分配, 每一種分配方式都有人滿意, 有人不滿意。 而且, 任何一種分配方式都有成本, 都有代價, 比如你按照單詞量來分, 那大家就紛紛背單詞, 你按照力氣大小來分, 那大家就去健身,

你按照先來後到來分, 那大家就排隊, 而所有這些付出, 不管是考試、健身、還是排隊, 都只對你自己有意義, 別人無法從這個行為中受益。 但是如果按照價格來分, 那麼只要社會是良性的, 你就只能通過勞動和為別人提供價值來賺取金錢, 你付出的金錢對別人是有好處的, 這樣整個社會都能受益。 反之, 整個社會就會產生浪費。

這是一個非常厲害的理論。 我們改革開放40年為什麼發展的這麼快, 就是從鄙視金錢轉到了向錢看, 經濟的主流是按照價格來分配資源的, 社會發展的動力是空前的。

那麼春運呢?全國幾億人排隊, 這是規模巨大的浪費, 這些排隊的行為對別人、對社會沒有任何好處。 而且, 黃牛的大量存在, 就表明了人們有願意付高價格來避免排隊的需求,

這部分需求鐵路沒能滿足, 黃牛黨替大家來滿足了。

說到這裡, 好像不漲價沒天理了, 這浪費太海了, 太不值得了。 那就奇怪了, 按理說改革開放都40年了, 咱們的政府也不是那麼死板守舊啊, 摸著石頭過河都敢, 連高鐵都造出來了, 怎麼就偏偏在春運火車票漲價這件事上這麼不開放呢?

問題其實並沒有這麼簡單。 明顯不合理的事情, 就不太可能用明擺著簡單的邏輯來解釋。

漲價對需求究竟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現在的火車運力是3.56億人次, 裡面大部分都是排隊排出來的, 否則排隊就不會是社會現象了, 而這部分人願意排大隊, 明顯是時間成本比較低的人群, 同理, 他們對價格也比較敏感。 剩餘的有正常搶到票的、學生党錯峰的、出高價買黃牛票的等等。我們假設價格敏感者占60%(實際估計不止這個數),那就是2.1億人次。

價格一直漲,漲到只有3.56億人有需求,那麼價格敏感的2.1億人次就會退出來了,他們主動放棄乘火車,換了2.1億對價格不敏感的人進來。這些對價格不敏感的人,來源有幾個:少數會從民航和水運來,但是量不會很大,最大多數會是來自道路部分的,那些有錢買不到火車票委屈的坐長途車的,那些選擇自駕的,那些租車、包車的,除此之外,還會有一些原來怕擁堵不打算回家的人(這些人是在總需求29.78億之外的),3.56億人次中換了2.1億人次。

那麼那些換出去的2.1億人次的人呢?他們都是價格敏感者,所以不可能去民航,部分會去水運,但是水運面太窄,相當部分會去坐長途車。那麼問題來了,長途車能全部滿足這2.1億人次嗎?要知道那些原來自駕的、租車的、包車的、拼車的,他們可都是對價格不敏感的人哦,他們的這些方法那些價格敏感者做不到啊,不是臣妾不願意啊。

我們再來看看資料,長途車在春運期間的平均日運客量是2200萬人次,春運40天,最多也就是10億人次。道路運輸的總量可是25.2億。那這些人中,就會有一部分,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回去了?那他們再回去買火車票呢?可以,那無非就是火車票的價格再繼續漲,漲到沒人排隊,價格越高,被洗出來的人越多。那如果不漲這麼多呢?那就繼續排隊啊,浪費問題沒解決啊。

下圖是一個簡單的模擬,不可能完全準確,但意思是清晰的,火車票漲價漲到不排隊後,退出來的那部分需求是無法馬上被其它管道消化的,幾年以後或許可以,但是眼前的問題是,哪怕你有100萬人滯留沒法回家過年,都會是社會穩定問題。我這都模擬出來1億人次無法回家了。

這還沒包括那些原來不打算回家,因為火車票不用排隊而忽然決定回家的爺呢。


政府真的不懂經濟學嗎

張五常說過,要我寫中國的問題,我兩個星期就能寫一本書,但是中國高速發展這麼多年,背後一定是做對了什麼,學者的真正價值是把這部分做對的東西提煉出來。

政府做對的東西很多啊,前面講了引導社會往錢看就做對了,刺激地方政府之間競爭也做對了,鼓勵企業家創業,保護私人財產,都做對了。那怎麼就獨獨在火車票這件事上做錯了呢,還錯了幾十年?

經濟學裡有個概念叫價格歧視,又叫區別定價,說的是商家可以把成本差不多的商品,變變花樣,標出不同的價格,來滿足不同需求的客戶,從而賺取更多的消費者剩餘,實現更高的利潤。比如,蘋果的手機作出普通版,plus版,記憶體有256G、128G、64G,其實成本差距要遠小於價格差距,這個組合的總體利潤要高於只有一個產品和一個價格,當然,也可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但是價格歧視也可以被企業反著用,就是我明明可以提高價格,或者作出階梯價格,但是我放棄,這樣的最極端的案例就是穀歌這些互聯網公司,穀歌當然可以針對搜索的內容對消費者進行階梯收費啊,但是它選擇的是放棄了價格歧視,甚至放棄了價格,一律免費,這樣它就可以獲得最大多數的用戶,因為它根本就沒打算從消費者這裡賺錢,我們是人家的使用者,並非客戶。

薛兆豐老師在他的課程裡,還講過一個歌星開演唱會不提高價格,讓粉絲排隊買票的案例,因為願意去排隊買票的多是時間成本較低的年輕人,通過這種反向的價格歧視,歌星就篩選出了那些年輕的粉絲,演唱會就會更火爆,而這些年輕人,恰恰是這個歌星希望面對的用戶群。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了,政府或許不是不懂經濟學,而是太懂經濟學了。中國有2.8億農民工,每年春運都有大量的低收入的、對價格非常敏感的老百姓願意去花時間排隊買火車票回家,雖然他們的需求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被滿足,但是火車票不提價,而採用排大隊的方式,恰恰就是為了增加他們買到票的可能性。如果漲價呢?漲少了,不會改變現狀,照樣擁擠,照樣排隊,賺春運的錢,顯然不是政府首先要考慮的事。漲多了呢?肯定不擁擠、不排隊了,但是那些低收入的人就被洗出去了,而其它的交通方式無法滿足這麼大的低收入人群一下子湧入市場,一旦出現大面積的滯留,就是社會問題。

所以,政府春運不提價,和歌星演唱會一樣,採用的是反向的價格歧視策略,為的就是優先滿足那些時間成本低、願意排隊的人的需求。的確,這個策略是有成本的,就是經濟學家看不下去的排隊帶來的浪費。但是,春運運力不夠的矛盾是現實,任何選擇都有成本,那就選擇成本小的那個嘍。

你看不下去的排大隊,是政府故意要的。你覺得自己有錢但是買不到票,而不滿意,而抱怨不公平,對不起,那就對了,本來就沒打算讓你滿意。

再談一個經濟學概念。定價權是所有權的一部分。我是蘋果公司,我的手機賣多少錢,我說了算,我定高了賣不動我認栽。那鐵路呢?鐵路是國有啊,是全民所有啊?不僅你有,他也有啊?農民工也有啊?要真的決定漲價還是不漲價,那肯定不能經濟學家一人說了算啊?那得大家集體決定,做錯了,認栽。

很多人不知道,咱們歷史上有過至少五年的時間,春運火車票是漲價的

一個決定,如果是剛做的,不管是個人還是政府,都有可能傻逼,誰也不是神仙,但是如果這個決定存在了幾十年,中間還反復很多次,也請外人給號過脈,甚至還打過官司,那這個決定是傻逼的概率就要低很多。

歷年鐵路春運車票漲價幅度

■2002年硬座票價上浮15%,硬臥、軟座和軟臥上浮20%,學生票、革命傷殘軍人票價不上浮。

■2003年上浮最高維持在20%,有漲有降。

■2004年上浮幅度為硬座15%,其他席別20%。

■2005年硬座票價上浮15%,其他席別上浮20%。

■2006年硬座票價上浮15%,其他席別上浮20%,學生票、革命傷殘軍人票價不上浮。

2007年1月10日,中國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對外宣佈:從今年起,鐵路春運火車票價格不再實行上浮制度。

鐵道部坦承,當初制訂票價上浮,目的就是為了在春運期間分流部分旅客,甚至打消大家出行的想法。

但是,嗯,所以你看到了。

還有學者說春節回家過年不是剛需,有人就出國旅遊去了啊,留學生哪有每年都回家過年的,舊社會人們外出打工怎麼可能每年回家。對於這些說法,我想代表廣大的留守兒童,孤寡老人,一年見一面的夫妻們說一句,I bought a watch last year。

剩餘的有正常搶到票的、學生党錯峰的、出高價買黃牛票的等等。我們假設價格敏感者占60%(實際估計不止這個數),那就是2.1億人次。

價格一直漲,漲到只有3.56億人有需求,那麼價格敏感的2.1億人次就會退出來了,他們主動放棄乘火車,換了2.1億對價格不敏感的人進來。這些對價格不敏感的人,來源有幾個:少數會從民航和水運來,但是量不會很大,最大多數會是來自道路部分的,那些有錢買不到火車票委屈的坐長途車的,那些選擇自駕的,那些租車、包車的,除此之外,還會有一些原來怕擁堵不打算回家的人(這些人是在總需求29.78億之外的),3.56億人次中換了2.1億人次。

那麼那些換出去的2.1億人次的人呢?他們都是價格敏感者,所以不可能去民航,部分會去水運,但是水運面太窄,相當部分會去坐長途車。那麼問題來了,長途車能全部滿足這2.1億人次嗎?要知道那些原來自駕的、租車的、包車的、拼車的,他們可都是對價格不敏感的人哦,他們的這些方法那些價格敏感者做不到啊,不是臣妾不願意啊。

我們再來看看資料,長途車在春運期間的平均日運客量是2200萬人次,春運40天,最多也就是10億人次。道路運輸的總量可是25.2億。那這些人中,就會有一部分,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回去了?那他們再回去買火車票呢?可以,那無非就是火車票的價格再繼續漲,漲到沒人排隊,價格越高,被洗出來的人越多。那如果不漲這麼多呢?那就繼續排隊啊,浪費問題沒解決啊。

下圖是一個簡單的模擬,不可能完全準確,但意思是清晰的,火車票漲價漲到不排隊後,退出來的那部分需求是無法馬上被其它管道消化的,幾年以後或許可以,但是眼前的問題是,哪怕你有100萬人滯留沒法回家過年,都會是社會穩定問題。我這都模擬出來1億人次無法回家了。

這還沒包括那些原來不打算回家,因為火車票不用排隊而忽然決定回家的爺呢。


政府真的不懂經濟學嗎

張五常說過,要我寫中國的問題,我兩個星期就能寫一本書,但是中國高速發展這麼多年,背後一定是做對了什麼,學者的真正價值是把這部分做對的東西提煉出來。

政府做對的東西很多啊,前面講了引導社會往錢看就做對了,刺激地方政府之間競爭也做對了,鼓勵企業家創業,保護私人財產,都做對了。那怎麼就獨獨在火車票這件事上做錯了呢,還錯了幾十年?

經濟學裡有個概念叫價格歧視,又叫區別定價,說的是商家可以把成本差不多的商品,變變花樣,標出不同的價格,來滿足不同需求的客戶,從而賺取更多的消費者剩餘,實現更高的利潤。比如,蘋果的手機作出普通版,plus版,記憶體有256G、128G、64G,其實成本差距要遠小於價格差距,這個組合的總體利潤要高於只有一個產品和一個價格,當然,也可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但是價格歧視也可以被企業反著用,就是我明明可以提高價格,或者作出階梯價格,但是我放棄,這樣的最極端的案例就是穀歌這些互聯網公司,穀歌當然可以針對搜索的內容對消費者進行階梯收費啊,但是它選擇的是放棄了價格歧視,甚至放棄了價格,一律免費,這樣它就可以獲得最大多數的用戶,因為它根本就沒打算從消費者這裡賺錢,我們是人家的使用者,並非客戶。

薛兆豐老師在他的課程裡,還講過一個歌星開演唱會不提高價格,讓粉絲排隊買票的案例,因為願意去排隊買票的多是時間成本較低的年輕人,通過這種反向的價格歧視,歌星就篩選出了那些年輕的粉絲,演唱會就會更火爆,而這些年輕人,恰恰是這個歌星希望面對的用戶群。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了,政府或許不是不懂經濟學,而是太懂經濟學了。中國有2.8億農民工,每年春運都有大量的低收入的、對價格非常敏感的老百姓願意去花時間排隊買火車票回家,雖然他們的需求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被滿足,但是火車票不提價,而採用排大隊的方式,恰恰就是為了增加他們買到票的可能性。如果漲價呢?漲少了,不會改變現狀,照樣擁擠,照樣排隊,賺春運的錢,顯然不是政府首先要考慮的事。漲多了呢?肯定不擁擠、不排隊了,但是那些低收入的人就被洗出去了,而其它的交通方式無法滿足這麼大的低收入人群一下子湧入市場,一旦出現大面積的滯留,就是社會問題。

所以,政府春運不提價,和歌星演唱會一樣,採用的是反向的價格歧視策略,為的就是優先滿足那些時間成本低、願意排隊的人的需求。的確,這個策略是有成本的,就是經濟學家看不下去的排隊帶來的浪費。但是,春運運力不夠的矛盾是現實,任何選擇都有成本,那就選擇成本小的那個嘍。

你看不下去的排大隊,是政府故意要的。你覺得自己有錢但是買不到票,而不滿意,而抱怨不公平,對不起,那就對了,本來就沒打算讓你滿意。

再談一個經濟學概念。定價權是所有權的一部分。我是蘋果公司,我的手機賣多少錢,我說了算,我定高了賣不動我認栽。那鐵路呢?鐵路是國有啊,是全民所有啊?不僅你有,他也有啊?農民工也有啊?要真的決定漲價還是不漲價,那肯定不能經濟學家一人說了算啊?那得大家集體決定,做錯了,認栽。

很多人不知道,咱們歷史上有過至少五年的時間,春運火車票是漲價的

一個決定,如果是剛做的,不管是個人還是政府,都有可能傻逼,誰也不是神仙,但是如果這個決定存在了幾十年,中間還反復很多次,也請外人給號過脈,甚至還打過官司,那這個決定是傻逼的概率就要低很多。

歷年鐵路春運車票漲價幅度

■2002年硬座票價上浮15%,硬臥、軟座和軟臥上浮20%,學生票、革命傷殘軍人票價不上浮。

■2003年上浮最高維持在20%,有漲有降。

■2004年上浮幅度為硬座15%,其他席別20%。

■2005年硬座票價上浮15%,其他席別上浮20%。

■2006年硬座票價上浮15%,其他席別上浮20%,學生票、革命傷殘軍人票價不上浮。

2007年1月10日,中國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對外宣佈:從今年起,鐵路春運火車票價格不再實行上浮制度。

鐵道部坦承,當初制訂票價上浮,目的就是為了在春運期間分流部分旅客,甚至打消大家出行的想法。

但是,嗯,所以你看到了。

還有學者說春節回家過年不是剛需,有人就出國旅遊去了啊,留學生哪有每年都回家過年的,舊社會人們外出打工怎麼可能每年回家。對於這些說法,我想代表廣大的留守兒童,孤寡老人,一年見一面的夫妻們說一句,I bought a watch last year。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