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住歷史建築有難題:不修沒法住 想修又不能隨意修

位於龍驤大街的一座三層小樓已經陳舊得亟待維修。

大洋網訊 昨天, 廣州日報報導了一座掛牌“廣州市歷史建築”民宅因自行裝修被要求整改的新聞。

事實上, 歷史建築經歲月洗禮, 難免變老變破, 修繕問題讓不少老街坊頭疼。

“年久失修, 無法滿足生活需要, 再不修繕就沒法住人了。 ”一年多前, 家住海珠區寶崗大道的甘女士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她發現自己居住的老宅出現漏水、外牆破舊、樓梯老化等問題, 然而作為掛牌的廣州市歷史建築, 又不能說改就改, 如何修繕老屋就一直困擾著她。

據悉, 相關部門已委託市內5家公益建築設計類諮詢機構提供免費諮詢服務, 業主可在諮詢機構的指導下實施修繕行為。 近年來, 相關機構收到越來越多關於歷史建築修繕的諮詢案例, 據統計, 2015年有12宗, 2016年共80宗, 2017年達130余宗(包括歷史建築和預保護建築)。

個案:

修繕訴求多 屋頂樓梯牆體都要修

一年多前, 甘女士名下的一座超過80年樓齡的老宅陸續出現牆體漏水、外牆破舊、樓梯老化等問題。 在她看來, 老宅多年未維修, 老舊設施已無法滿足日常生活需求, 修繕變得迫在眉睫。 “屋頂、外立面、內牆、樓地面、門窗、樓梯等都需要加固、整修或置換。 ”施工前, 甘女士到街道辦事處報備, 被告知家中老宅因是歷史建築, 需聯繫相關資質的機構進行修繕諮詢。

這座民居坐落在寶崗大道龍驤大街, 建築時間在上世紀40年代, 為中西結合式、紅磚、混合結構的樓房, 較好保留了民國時期紅磚綠瓦、曲尺型通廊式陽臺、紅磚水泥通花護欄以及綠色瓦筒通透式護欄等建築特色, 於2014年被列入第一批廣州市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其沿街立面、陽臺、窗臺、落水管以及玻璃欄杆等核心價值要素被納入保護規劃。

無獨有偶, 甘女士的老鄰居張先生也因同樣的問題求助。 他名下的老宅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築, 清水紅磚作為外牆, 頂層有欄杆女兒牆, 被認定為近代獨立住宅的代表, 但也因年久失修, 出現牆體漏水, 地磚、窗戶破損, 水電管線鋪設不足等問題需要修繕。 據廣州市嶺南建築研究中心規劃師施雨君介紹, 這兩座歷史建築的修繕訴求都被中心評定為“輕微修繕”。 業主聽取了規劃師給出的修繕意見後, 均已自行有序地開展修繕行為。

非輕微修繕:涉及改變外立面輪廓的木構件替換、樓板拆除更換、承重牆部分拆除、防水粉刷等操作。

業主需先委託設計單位編制方案, 依次完成方案審批、施工審批、修繕施工以及竣工驗收等環節。

輕微修繕:只要不改變建築核心價值要素, 業主向街道備案後可自行施工, 如置換屋頂、加建內分割、清洗外牆、原樣原材料粉刷外牆等。

問題:

漏水蟻蛀普遍資金是頭號“攔路虎”

施雨君介紹, 一般而言, 久未維修的歷史建築會經常遇到漏水和白蟻蛀蝕兩大隱患。 其中, 導致建築漏水的原因比較多, 屋頂排水不暢、外立面開裂、地基返潮以及門窗與牆體出現縫隙均有可能導致漏水現象, 因此需進行實地勘察, 找到主要原因並“對症下藥”;應對白蟻蛀蝕則需替換掉建築內部的木質構造, 若不涉及歷史價值或替換的木構件不改變外立面輪廓,

一般可直接更換, 否則需要編制修繕方案報相關部門批准方可進行替換。

此外, 若遇到外牆需要翻新粉刷, 若原樣原材料粉刷屬於輕微修繕範疇;若建築原本是清水磚牆或其他材質, 業主遇到漏水滲水潮濕問題, 想要通過粉刷進行防水, 這個就要聯繫相關資質單位, 由後者按照不同立面的情況給出具體修繕方案。 而一旦外牆因不當粉刷需要清洗時, 住戶自行清洗容易對建築本體造成破壞, 建議聯繫專業機構, 後者會先進行實地勘測和實驗, 決定具體的清洗方案, 採用適當的化學材料清洗牆體。

在修繕歷史建築過程中, 業主遇到的最常見困難是什麼?施雨君給出的答案是資金。 他說, 相關機構曾做過一份調查問卷, 受訪者認為“修繕資金不足”是阻礙他們維護歷史建築的頭號“攔路虎”。“有一些古老住房建造時間早,為木質結構,若發生白蟻蛀蝕,替換木料的成本就比較高,日常維護也要花不少心思,因此不少業主會對‘正確’修繕感到抗拒。”他說。

近年修繕需求劇增

近年來,廣州市第一、二、三批歷史建築名單陸續公佈,廣州市第四批歷史建築名錄申報認定也正在開展,去年12月包括廣州在內的10個城市被列為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如何更好地保護及活化利用歷史建築成為這座城市及市民要思考的命題。

據瞭解,2016年廣州國土規劃部門出版了《廣州市歷史建築維護修繕利用規劃指引》,小冊子免費向社會發放,並組織具有相關資質的機構,為歷史建築、預保護建築(仍屬於歷史建築線索,沒正式列入為歷史建築保護名錄的建築)的業主提供免費諮詢服務。資料顯示,2015年相關機構收到關於歷史建築修繕的諮詢案例12宗,2016年共80宗,2017年合計130余宗(包括歷史建築和預保護建築)。

專家:

提供“技術+程式”專業指導

施雨君介紹,歷史建築的修繕申請人可在各街道辦領取諮詢服務申請表,聯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廣州市嶺南建築研究中心、廣東建築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規劃研究中心、廣州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5家諮詢機構中任意一家,進行免費諮詢服務。“我們會派出工作人員上門勘察,核實該建築的核心價值要素後,一般一周內回饋一份修繕意見。”施雨君說,由於業主的需求大多不同,每座建築的核心價值要素也不一樣,因此每份修繕意見都是“量身定做”。

施雨君解釋,諮詢機構一般會提供“技術”和“程式”兩方面的説明。“技術上,我們針對歷史建築的保護需要和業主生活上的需求,提出具體修繕建議;程式上,根據評定的修繕行為的性質,指導業主到街道或相關部門報備,逐步辦好修繕手續。”不過,讓施雨君感到有點苦惱的是,工作中會經常遇到與業主意見相左的情形。他坦言,只要業主的修繕意見不與保護底線相抵觸,他和同事一般會與業主共同協商,達成共識。在後續具體的施工環節中,若業主遇到疑惑,仍可以多次尋求諮詢機構的免費幫助。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 葉碧君、申卉

圖/廣報全媒體記者 陳憂子

受訪者認為“修繕資金不足”是阻礙他們維護歷史建築的頭號“攔路虎”。“有一些古老住房建造時間早,為木質結構,若發生白蟻蛀蝕,替換木料的成本就比較高,日常維護也要花不少心思,因此不少業主會對‘正確’修繕感到抗拒。”他說。

近年修繕需求劇增

近年來,廣州市第一、二、三批歷史建築名單陸續公佈,廣州市第四批歷史建築名錄申報認定也正在開展,去年12月包括廣州在內的10個城市被列為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如何更好地保護及活化利用歷史建築成為這座城市及市民要思考的命題。

據瞭解,2016年廣州國土規劃部門出版了《廣州市歷史建築維護修繕利用規劃指引》,小冊子免費向社會發放,並組織具有相關資質的機構,為歷史建築、預保護建築(仍屬於歷史建築線索,沒正式列入為歷史建築保護名錄的建築)的業主提供免費諮詢服務。資料顯示,2015年相關機構收到關於歷史建築修繕的諮詢案例12宗,2016年共80宗,2017年合計130余宗(包括歷史建築和預保護建築)。

專家:

提供“技術+程式”專業指導

施雨君介紹,歷史建築的修繕申請人可在各街道辦領取諮詢服務申請表,聯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廣州市嶺南建築研究中心、廣東建築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規劃研究中心、廣州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5家諮詢機構中任意一家,進行免費諮詢服務。“我們會派出工作人員上門勘察,核實該建築的核心價值要素後,一般一周內回饋一份修繕意見。”施雨君說,由於業主的需求大多不同,每座建築的核心價值要素也不一樣,因此每份修繕意見都是“量身定做”。

施雨君解釋,諮詢機構一般會提供“技術”和“程式”兩方面的説明。“技術上,我們針對歷史建築的保護需要和業主生活上的需求,提出具體修繕建議;程式上,根據評定的修繕行為的性質,指導業主到街道或相關部門報備,逐步辦好修繕手續。”不過,讓施雨君感到有點苦惱的是,工作中會經常遇到與業主意見相左的情形。他坦言,只要業主的修繕意見不與保護底線相抵觸,他和同事一般會與業主共同協商,達成共識。在後續具體的施工環節中,若業主遇到疑惑,仍可以多次尋求諮詢機構的免費幫助。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 葉碧君、申卉

圖/廣報全媒體記者 陳憂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