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釘釘創始人陳航,追求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這句寫在釘釘辦公室裡的話, 就像是釘釘創始人陳航給自己下的最後“通牒”。 在阿裡的前幾年, 他幾乎成了一個“臭名昭著的loser”, 由他掌舵的兩個項目“一淘”和“來往”, 都沒什麼起色。

兩年後, 他攜一款叫“釘釘”的產品實現“王者歸來”, 一舉斬獲2016領袖中國商業“年度十大影響力人物”。

頒獎詞中說, 陳航做釘釘, 有一種無所畏懼的灑脫和狂熱, 他和他的團隊以破釜沉舟的氣概前進, 遠超競爭對手。

阿裡“情緣”

“花名”是阿裡文化的一部分, 但凡進入阿裡的員工, 無論職位高低, 都必須給自己取一個花名。 陳航的花名叫“無招”, 《笑傲江湖》裡風清揚對令狐沖說, “要做到出手無招, 那才真是踏入了高手的境界。 ”

當時情急之下的無奈之舉, 如今看來卻名副其實。 2009年, 他結束長達11年的日本職業生涯, 回到地方事業起步的地方——阿裡巴巴。 此時阿裡巴巴已經在香港上市兩年,

早已不是當年“蜷縮”在湖畔花園掙扎的小公司。

故地重遊, 熟悉的感覺迎面撲來, 歸來的陳航性格張揚。

那時, 阿裡的HR讓他給自己取一個花名, 由於正趕上《阿凡達》上映, 他覺得不錯就取為“阿凡達”。 沒想到對方直接回絕, “只有高管才能使用3個字的花名。 ”

他只好把兩個字的名字又想了二十個名字, 從頭到尾告訴HR, 卻得知已經有人用過了, 彼時阿裡員工已經有四萬人。

這時他有點火大, 一股腦扔下十多個名字, “你們從最上邊開始選, 哪個沒人用, 我就要哪個。 ”最後HR告訴他, “無招沒人, 你要不要?”被逼的實在無招, 他只好說就這個。

如果當年沒有離開阿裡, 陳航如今就是元老級的人物。 與阿裡巴巴的緣分, 從1998年的湖畔花園開始。 那一年,

他正在杭州一所二流大學攻讀電腦專業, 成績不好不好, 最大的亮點就是動手能力稍強。

也恰恰是因為這一點, 他被阿裡當時的負責人之一“三多”直接挑進公司, 當了一名實習生。 那時候的馬雲剛從北京回到杭州繼續創業沒多久, “十八羅漢”齊聚在馬雲湖畔花園的新家辦公。

也許是“練兵多年終有用武之地”, 在學校沒有好好讀書的他, 反而在阿裡實習期間表現得超乎尋常的認真, 瘋狂學習程式設計, “每天晚上一直加班到11點, 而且一周無休”。

大學畢業時, 他面臨兩難選擇——留在阿裡還是接受來自日本的offer。 不過現實終歸是現實, 當時的阿裡遠不是今天的體量, 最後陳航選擇赴日, 自此開啟長達11年的職業生涯。

留日11年,

他在各個大型企業裡負責做各種各樣的內部系統, 其中不乏世界500強企業甚至是美國的軍工承包商。

都說“月是故鄉明”, 無論走多遠, 終歸是要回歸的。 回歸阿裡的第一個工作, 就是構建淘寶搜索業務。 由於淘寶流量持續上漲, 搜索越來越好, 很多人都把他捧在手心裡, 那段時間可以說過得相當滋潤。

只不過這種日子並沒有維持多久, 巨大的考驗找上門來。 他被派往研發一淘網, 很可惜一淘並沒有做起來, 他一下子從“上帝”跌落凡間淪為“孫子”。

第一次感受到大公司創新的步步維艱, 他感慨, “這個業務不成, 就死光光。 業務好就什麼好, 業務不好全死光, 大企業優秀人才越來越多, 但是都往公司最賺錢的項目走。 ”

“瘋子”和他的“瘋人院”

陳航毫不避諱自己的“瘋子”形象, 他把釘釘團隊比喻為“瘋人院”, 甚至在釘釘的內部招聘文案上直接寫道“歡迎加入瘋人院”, 而且釘釘團隊人手一件印著“BE CRAZY”(保持瘋狂)的T恤。

可以說, 沒有這種“向死而生”的瘋狂, 就沒有如今的釘釘, 也沒有現在揚眉吐氣的陳航。 “來往”的挫敗是他心底裡永遠的痛。 阿裡一直有個社交夢, 微信紅包的突襲一度讓馬雲坐立不安, 於是阿裡計畫撥款10億打造來往, 直接對標微信。

2013年, 陳航被選中舉大旗主導來往專案, 從此開始了與張小龍的拉鋸戰。 張小龍比他年長7歲, 性情上兩人相近, 都是典型的“偏執瘋狂產品經理”。

為了打贏這一仗, 阿裡巴巴內部無所不用其極地主推這個項目, 幾乎所有的廣告位都擺上來往, 發動萬名員工使用來往,馬雲甚至親自上陣吆喝,拉來趙薇、李連傑、史玉柱等鐵杆好友來推廣來往。

但始終沒有多大起色,耗費了大力氣仍舊撼動不了微信的地位,只能淪落為邊緣產品。

鎩羽而歸的結局,陳航那麼驕傲的人哪裡會甘心,更何況辛苦這麼久卻什麼都沒有,他不服氣。既然在個人社交對微信無能為力,那就只能另闢蹊徑了。

鑒於來往失敗的經驗,沉澱下來後他發現企業社交這片藍海,“我們這幫人就是神經病,歪打正著找對了市場。我們就闖到企業級市場去了,這兒幾乎是一片空白,視線範圍之內全是藍海。”

經過這兩次撕心裂肺的陣痛,他咬咬牙帶著來往的核心團隊,“隱沒”在阿裡巴巴最初的“基地”湖畔花園,潛心做釘釘。陳航對馬雲說,“我們要在湖畔花園重新創業。”馬雲爽快地答應了這個要求。

於是2014年5月26日,釘釘團隊一行7人帶著“不成功便成仁”的誓言,低調進駐這個創業聖地。當時陳航心裡只想著一件事,那就是讓釘釘活下去。

做來往的時候,他就很擔憂能不能活下去,“如果有高層下命令,來往就此打住解散可能也就散了。但是一看這幫人還在拼命,就想著說那繼續做吧。”

這群“瘋人院裡的瘋子”,就像當初湖畔花園的十八羅漢,心裡憋著一口氣沒日沒夜地蜷縮在這個150平米的民房裡奮戰。

2014年下半年,釘釘終於有了一個初步的產品模型,但在功能和用途方面還沒有明朗,陳航自己也還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在那段時間,整個團隊密集地跑各種企業調研,直到有一次,團隊成員一岱向他推薦了做電腦貿易史楠,才最終確立了釘釘的發展方向。

他用“讓你用到爽為止”拉史楠入局,“你上次的想法挺好的,我們想為中國的企業做這樣的產品,你按照你的需求和想法儘管講,我們有阿裡巴巴頂級的工程師和設計師來做出來。”

釘釘出來後,也許是鑒於來往的教訓,阿裡內部沒有大力往外推,但是這絲毫不影響釘釘的成功。

2016年陳航在內部信裡給這段瘋狂歲月作總結,他說,“從最開始的來往,到現在的釘釘,一開始我們只是不服輸、想活下來。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我們終於又站了起來。從打光子彈的6個人,到現在滿血復活的180人;從C端產品,變身B端產品,如今已擁有超過150萬家企業組織。我們像絕壁求生的獵人,不經意卻闖入一個深藏寶貝的山洞。”

作者:唧唧

發動萬名員工使用來往,馬雲甚至親自上陣吆喝,拉來趙薇、李連傑、史玉柱等鐵杆好友來推廣來往。

但始終沒有多大起色,耗費了大力氣仍舊撼動不了微信的地位,只能淪落為邊緣產品。

鎩羽而歸的結局,陳航那麼驕傲的人哪裡會甘心,更何況辛苦這麼久卻什麼都沒有,他不服氣。既然在個人社交對微信無能為力,那就只能另闢蹊徑了。

鑒於來往失敗的經驗,沉澱下來後他發現企業社交這片藍海,“我們這幫人就是神經病,歪打正著找對了市場。我們就闖到企業級市場去了,這兒幾乎是一片空白,視線範圍之內全是藍海。”

經過這兩次撕心裂肺的陣痛,他咬咬牙帶著來往的核心團隊,“隱沒”在阿裡巴巴最初的“基地”湖畔花園,潛心做釘釘。陳航對馬雲說,“我們要在湖畔花園重新創業。”馬雲爽快地答應了這個要求。

於是2014年5月26日,釘釘團隊一行7人帶著“不成功便成仁”的誓言,低調進駐這個創業聖地。當時陳航心裡只想著一件事,那就是讓釘釘活下去。

做來往的時候,他就很擔憂能不能活下去,“如果有高層下命令,來往就此打住解散可能也就散了。但是一看這幫人還在拼命,就想著說那繼續做吧。”

這群“瘋人院裡的瘋子”,就像當初湖畔花園的十八羅漢,心裡憋著一口氣沒日沒夜地蜷縮在這個150平米的民房裡奮戰。

2014年下半年,釘釘終於有了一個初步的產品模型,但在功能和用途方面還沒有明朗,陳航自己也還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在那段時間,整個團隊密集地跑各種企業調研,直到有一次,團隊成員一岱向他推薦了做電腦貿易史楠,才最終確立了釘釘的發展方向。

他用“讓你用到爽為止”拉史楠入局,“你上次的想法挺好的,我們想為中國的企業做這樣的產品,你按照你的需求和想法儘管講,我們有阿裡巴巴頂級的工程師和設計師來做出來。”

釘釘出來後,也許是鑒於來往的教訓,阿裡內部沒有大力往外推,但是這絲毫不影響釘釘的成功。

2016年陳航在內部信裡給這段瘋狂歲月作總結,他說,“從最開始的來往,到現在的釘釘,一開始我們只是不服輸、想活下來。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我們終於又站了起來。從打光子彈的6個人,到現在滿血復活的180人;從C端產品,變身B端產品,如今已擁有超過150萬家企業組織。我們像絕壁求生的獵人,不經意卻闖入一個深藏寶貝的山洞。”

作者:唧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