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歐洲的大量垃圾,為何在亞洲堆積如山?

來源媒體:參考消息網

據西班牙《國家報》1月11日報導, 來自歐洲的大量電子和塑膠垃圾在亞洲國家堆積如山, 然而隨著中國政府一紙禁令的出臺,

這一現象有望從中國開始有所改變。 下面, 讓我們通過10張照片近距離瞭解在亞洲日益增長的垃圾山。 孟加拉吉大港是歐洲垃圾污染亞洲環境的經典案例。 雖然近年來廢料處理條件有所改善, 但吉大港的工人依然在毫無防護措施的情況下, 使用簡陋的工具手工操作。 清理油罐的廢水讓吉大港的海灘污穢不堪, 對當地漁業產生了嚴重影響。

在吉大港, 一個靠拆解廢棄船隻謀生的少年站在一艘已經變成廢鐵的船前面。 工人們最擔心的還是在油罐中形成的氣袋, 因為一不小心就會發生爆炸, 已經有很多人因此送了命。

在吉大港的一個塑膠廢料回收廠中, 一個光著腳的男孩站在他負責分類的塑膠碎片上。

載著塑膠廢料的駁船抵達孟加拉首都達卡的一條河岸邊。 接下來, 工人們將這些廢料分類回收。 據報導, 當地回收的廢料來自世界五大洲。

婦女和孩子們負責相對精細的分類工作。 他們按照類別將這些塑膠廢料分開存放, 隨後工人們將經過分類的廢料運往位於這條河岸邊的小作坊進行加工處理。

位於達卡的小作坊將塑膠粉碎成碎片, 從事處理工作的工人中不乏童工。 經過處理的廢料將被送往工廠作為再利用的原材料。

在中國汕頭市貴嶼鎮,等待分類處理的進口塑膠廢料堆積如山。5年前當地政府要求登記在冊的1200個回收作坊重組成29個規模更大的企業,並遷往一個新建的專門做回收處理的工業園區。

在貴嶼的街頭,一名孩子正在一輛裝滿塑膠線軸的三輪車前玩耍。2016年,全世界56%的垃圾都被運往中國。

雖然當地政府要求小作坊重組成規模較大、更加專業化的回收企業,並遷往新建的工業園區。然而,依然有些小作坊私下加工廢料。

使用酸從廢料中分離金屬和焚燒塑膠等方法,給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中國政府決定禁止進口這些廢料。

在中國汕頭市貴嶼鎮,等待分類處理的進口塑膠廢料堆積如山。5年前當地政府要求登記在冊的1200個回收作坊重組成29個規模更大的企業,並遷往一個新建的專門做回收處理的工業園區。

在貴嶼的街頭,一名孩子正在一輛裝滿塑膠線軸的三輪車前玩耍。2016年,全世界56%的垃圾都被運往中國。

雖然當地政府要求小作坊重組成規模較大、更加專業化的回收企業,並遷往新建的工業園區。然而,依然有些小作坊私下加工廢料。

使用酸從廢料中分離金屬和焚燒塑膠等方法,給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中國政府決定禁止進口這些廢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