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著力辦好每一所城鄉學校,青島推動市域教育均衡發展

著力辦好每一所城鄉學校

——青島市探索推動市域教育均衡發展紀實

2017年, 投入近5億元完成100所薄弱學校改造任務, 全市基本實現農村學校塑膠運動場地全覆蓋,

2016年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總體滿意度在全國19個重點大城市中名列前茅, “縣管校聘”是全國首批義務教育教師管理改革示範區……近年來, 青島市在各個縣區高品質實現基本均衡的基礎上, 堅持統籌城鄉發展, 以辦好每一所城鄉學校為目標, 以改革促均衡, 全力探索推動義務教育的市域均衡發展。

升級:為城鄉學校創造更優質的教育條件

乾淨整潔的校園、嶄新的教室和餐廳、寬闊的操場……走進青島西海岸新區鳳凰島小學,這所按照高標準建成的現代化農村小學,目光所及處, 處處都是新景象。

兩年前, 這所小學還是另一個模樣:新學期開學前招生時,很少有家長願意把孩子送到這裡來。

伴隨著新校舍投入使用, 加之其與新區傳統名校香江路第二小學在學校文化、課程設置、師資隊伍、管理制度、教育評價、教學研究、教育資源等方面全部實行一體化管理, 讓鳳凰島小學成為了社會追捧的、有特色的“熱點”小學。

鳳凰島小學的“量變與質變”並非個例。 2012年至今, 青島市共投入建設資金252.5億元, 新建、改擴建中小學799所, 新增校舍652萬平方米, 保障了每一個適齡兒童都能“在家門口上學”的需求。

校舍升級、硬體提升、師資加強與辦學規模“瘦身”要雙管齊下。 解決“大班額”是實施均衡教育、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舉措。 青島市委常委, 市委高校工委書記, 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鄧雲鋒告訴記者, 全市城鎮中小學“大班額”勢頭目前已得到有效遏制,

全市中小學起始年級不超過省定班額(小學45人、中學50人)的班級數達到100%;其他年級達到87%, 其中青島市市北區、城陽區達到100%。

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吃上熱乎健康飯, 2014年, 青島市政府把全市中小學標準化食堂建設列入市辦實事, 青島市教育局將其作為一項改善學生就餐條件、促進學生營養改善和健康成長的基礎性工程。 近年來, 青島市級財政投入5.4億元建設808所中小學標準化食堂, 占比達到76%, 計畫到2018年基本實現全市“校校有標準化食堂”的目標。 青島平度市重點改造農村中小學食堂, 完善設施設備, 徹底改變了以往學校食堂土鍋灶、燒煤做飯的狀況;青島市嶗山區為每所中小學食堂統一配備了食品溯源系統,

可以及時瞭解食材種植、運輸、農殘檢測等關鍵環節資訊, 確保學生飲食安全。

青島教育資訊化整體水準也走在全國前列。 截至2017年底, 青島所有中小學已基本建成智慧校園, 通過財政分擔機制,使網路資源全域覆蓋,同步課堂連通城鄉,有效縮小了城鄉教育資源差距,推進了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

啟動:讓優秀師資在全域內流動

實現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 加強教師城鄉交流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近年來, 青島確保每年選派500名骨幹教師從市區到鄉村支教, “支教”已成為教師晉升職稱硬條件。 青島市明確規定, 校長、教師在同一學校連續任職滿6年符合交流條件, 交流比例每年不低於符合交流條件人數的10%, 骨幹教師比例不低於交流教師總數的20%。 2015年至2017年, 全市採用中小學教師聘用制等方式每年補充教師3000余人;為農村區市補充2016名音體美等緊缺學科教師;2017年各區市校長、教師、骨幹教師交流輪崗比例分別達到32%、21.1%、32.3%。

此外, 青島市還創新改革農村師資培養模式, 把優秀學生留在本土任職, 讓小學農村教師補充有穩定管道。2016年,青島市印發了《關於免費培養初中起點小學全科教師的通知》,通過“本土選拔,公費全科培養,定向本土就業”,培養一批具有鄉村情懷、能留得住的優秀本土教師。與此同時,農村教師幸福指數得到提升:青島膠州市和西海岸新區開通了教師免費班車,青島平度市已建成教師周轉宿舍206套,投入資金713萬元。

鄧雲鋒表示,支教不光是“支”教育方式,更是“支”教育思想,將好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情懷進行傳遞。學校位置可以偏遠,但教育思想不能偏遠。

助推:讓“強校+弱校”盤活優質教育資源

用“名校+新校”“強校+弱校”“城區學校+農村學校”“中小學+高校”“民辦學校+公辦學校”及集團化辦學等模式盤活優質教育資源,已成為青島市中小學均衡發展的“助推器”。

2014年,青島市教育局印發實施《關於加快辦學模式改革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指導意見》,全面推廣名校辦分校、委託管理、集團化辦學、高校或科研院校輻射中小學、學區制管理等辦學模式改革,或一加一,或一拖“N”,推動校際優質課程、教師等資源分享。教育、人社、財政等部門,共同研究制定普通學校跨區域辦學激勵政策。目前,參與辦學模式改革的學校達80%以上,其中,城市學校對省定貧困村中小學結對幫扶率100%,全市建成746間同步課程教室,校際、區域內、城鄉間義務教育學校差距進一步縮小。

青島市市北區教育局探索集團化辦學,先後成立4個義務教育階段教育集團,實施名校帶新校、名校帶老校策略。同時,該區在全市率先進行學區制改革,按照小學升初中的八大學區,成立涵蓋幼稚園、小學、初中的8個教育聯盟,聯盟資源互通共用、協調發展,通過聯盟內人力資源、設施資源、課程資源分享共用,探索校際遊學、校本教材區域化、課題研究校際化、學生活動合作化,實現聯盟內各成員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水準的提升。

市北區教育局局長王本猛告訴記者,市北區努力構建適應改革發展要求的新機制,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迅速擴張,促進了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改革:實現從“學有所教”到“學有優教”

“均衡教育絕非統一型的教育,而應該是多樣化的教育、個性化的教育,使教育適合每一所學校、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鄧雲鋒告訴記者。近年來,全市累計推出精品校本課程300項、優秀校本課程279項、市級“一師一優課”2900節。長短課、大小課、跨年級選課、選課走班……全市學校均設立自主選課日,建立起豐富多彩的“學校課程超市”。

針對學生全面健康成長中的難點問題,全市推進德育、體育、美育等綜合改革,將中小學體育美育課程開齊率、教師配備率和學生參與活動比例均達到100%作為硬任務,以承辦第五屆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和2020年第十四屆全國學生運動會為契機,推動足球、游泳、管樂等課程的普及。國家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建立國家級特色學校131所、市級特色學校302所,在校參與足球活動的青少年達到20萬人。

2017年,青島市政府公佈《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將統籌推進市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納入全市教育發展重點戰略目標,明確提出實施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學校一體化建設、推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一體化發展、推進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一體化投入等10項舉措,計畫到2020年,基本實現市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面實現從縣域均衡向市域均衡,真正實現從“學有所教”到“學有優教”。

鄧雲鋒表示,義務教育是推進教育公平的基礎性事業。面對十九大對教育的新要求,青島市將立足實際、創新改革,深入探索市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新路徑,建設教育強市,努力為現代化教育強國建設貢獻“青島方案”。

讓小學農村教師補充有穩定管道。2016年,青島市印發了《關於免費培養初中起點小學全科教師的通知》,通過“本土選拔,公費全科培養,定向本土就業”,培養一批具有鄉村情懷、能留得住的優秀本土教師。與此同時,農村教師幸福指數得到提升:青島膠州市和西海岸新區開通了教師免費班車,青島平度市已建成教師周轉宿舍206套,投入資金713萬元。

鄧雲鋒表示,支教不光是“支”教育方式,更是“支”教育思想,將好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情懷進行傳遞。學校位置可以偏遠,但教育思想不能偏遠。

助推:讓“強校+弱校”盤活優質教育資源

用“名校+新校”“強校+弱校”“城區學校+農村學校”“中小學+高校”“民辦學校+公辦學校”及集團化辦學等模式盤活優質教育資源,已成為青島市中小學均衡發展的“助推器”。

2014年,青島市教育局印發實施《關於加快辦學模式改革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指導意見》,全面推廣名校辦分校、委託管理、集團化辦學、高校或科研院校輻射中小學、學區制管理等辦學模式改革,或一加一,或一拖“N”,推動校際優質課程、教師等資源分享。教育、人社、財政等部門,共同研究制定普通學校跨區域辦學激勵政策。目前,參與辦學模式改革的學校達80%以上,其中,城市學校對省定貧困村中小學結對幫扶率100%,全市建成746間同步課程教室,校際、區域內、城鄉間義務教育學校差距進一步縮小。

青島市市北區教育局探索集團化辦學,先後成立4個義務教育階段教育集團,實施名校帶新校、名校帶老校策略。同時,該區在全市率先進行學區制改革,按照小學升初中的八大學區,成立涵蓋幼稚園、小學、初中的8個教育聯盟,聯盟資源互通共用、協調發展,通過聯盟內人力資源、設施資源、課程資源分享共用,探索校際遊學、校本教材區域化、課題研究校際化、學生活動合作化,實現聯盟內各成員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水準的提升。

市北區教育局局長王本猛告訴記者,市北區努力構建適應改革發展要求的新機制,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迅速擴張,促進了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改革:實現從“學有所教”到“學有優教”

“均衡教育絕非統一型的教育,而應該是多樣化的教育、個性化的教育,使教育適合每一所學校、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鄧雲鋒告訴記者。近年來,全市累計推出精品校本課程300項、優秀校本課程279項、市級“一師一優課”2900節。長短課、大小課、跨年級選課、選課走班……全市學校均設立自主選課日,建立起豐富多彩的“學校課程超市”。

針對學生全面健康成長中的難點問題,全市推進德育、體育、美育等綜合改革,將中小學體育美育課程開齊率、教師配備率和學生參與活動比例均達到100%作為硬任務,以承辦第五屆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和2020年第十四屆全國學生運動會為契機,推動足球、游泳、管樂等課程的普及。國家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建立國家級特色學校131所、市級特色學校302所,在校參與足球活動的青少年達到20萬人。

2017年,青島市政府公佈《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將統籌推進市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納入全市教育發展重點戰略目標,明確提出實施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學校一體化建設、推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一體化發展、推進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一體化投入等10項舉措,計畫到2020年,基本實現市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面實現從縣域均衡向市域均衡,真正實現從“學有所教”到“學有優教”。

鄧雲鋒表示,義務教育是推進教育公平的基礎性事業。面對十九大對教育的新要求,青島市將立足實際、創新改革,深入探索市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新路徑,建設教育強市,努力為現代化教育強國建設貢獻“青島方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