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網路媒體走轉改」震後三年,龍頭山鎮學校、醫院成了最安全建築

今日龍頭山鎮

3年前, 魯甸6.5級地震, 使龍頭山這個千年古鎮變成一片廢墟;3年後, 一幢幢新房、一所所新校、一條條新路……當一個嶄新的龍頭山鎮在山腳下浮現,

幾位曾多次前來採訪過的採訪團記者在車上就發出陣陣驚歎:“太漂亮了!”“都認不出來了!”“建得太好了!”龍頭山鎮已是翻天覆地展新顏。

行走在龍頭山鎮街頭, 處處透著寧靜和有序, 已然沒有3年前的廢墟場景。

甘家寨曾在地震中被滑坡整體掩埋。 如今, 89戶村民已經搬到騾馬口社區, 生活完全安定下來。 乾淨寬敞的道路、嶄新的健身設施、整齊有序的民房門面、各色汽車……與城市社區並無多大區別。

龍頭山鎮黨委書記李善雲向採訪團介紹今日龍頭山新面貌

“3年下來, 我們恢復重建基本完成。 ”龍頭山鎮黨委書記李善雲告訴記者, 除了受災群眾早已搬進新居外, 龍頭山打造的特色產業已初具規模。 李善雲說, 魯甸正在努力將龍頭山打造成旅遊小鎮, 挖掘朱提文化, 打造中國首個銀文化主題旅遊目的地。 同時結合建設地震遺址公園、抗震救災紀念館、防震減災體驗館, 發展鄉村生態休閒旅遊。

俯瞰龍頭山鎮全貌, 擁有一塊足球場、室內籃球館和若干嶄新教學樓的龍泉中學無疑是全鎮最大的亮點。

教育是民生之基, 人才是強國之本, 李善雲介紹, 震後重建, 龍頭山鎮首先確保學校、醫院先建成運營。 如今的龍頭山鎮, 學校、醫院的建築能抗八級地震, 成為最安全、最牢固、最放心的建築。

龍泉中學

龍泉中學在感恩中前行

在魯甸“8·03”地震中, 龍頭山鎮是災情最嚴重的地方, 坐落在鎮上的龍泉中學也沒能躲過此劫。 21個天真可愛的孩子、3個年輕的教師在地震中不幸遇難, 校舍嚴重損毀, 許多地方成了危房。 地震及後來很長一段時間, 龍泉中學成為救災力量的集中聚集地。

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 帶著地震的傷痛, 在曾經的廢墟之上, 一所嶄新的龍泉中學建了起來。

剛剛建成即將投入使用的魯甸地震紀念館所在地, 就是當初龍泉中學的部分所在地。 如今, 記者團走進龍泉中學, 眼前是規劃大氣, 採用八級抗震鋼結構的教學樓, 規劃有序錯落有致的食堂、學生宿舍、教師宿舍。 在琢玉樓前, 校長趙常林一見記者就說:“這是一所用愛堆積起來的學校,我們在感恩中前行!”

龍泉中學校長趙常林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 家庭醫生每個月都會走村入戶開展健康扶貧工作, 與村民實行面對面、一對一的醫療指導, 為龍頭山鎮建檔立卡貧困戶3575戶11702人上門簽約家庭醫生服務手冊,並宣傳講解健康扶貧相關政策。 目前,全鎮建檔立卡戶看病實行“先診療後付費”的方式。

“能趕上這個時代我們是非常幸福的,在我們山裡也能到這麼好的醫院來看病,日子更是一天比一天好了。”一位來看病的村民由衷的說。

如今的龍頭山鎮,教育、醫療、交通、水利……都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舊貌換新顏。

目前,全鎮建檔立卡戶看病實行“先診療後付費”的方式。

“能趕上這個時代我們是非常幸福的,在我們山裡也能到這麼好的醫院來看病,日子更是一天比一天好了。”一位來看病的村民由衷的說。

如今的龍頭山鎮,教育、醫療、交通、水利……都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舊貌換新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