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暴風AI無屏電視:智慧微投如何做第一

2017年12月15日, 暴風AI無屏電視Real6正式開售:1100流明2K AI微投, 售價3896元——這是高亮度2K微投新品上市價中“最低的”, 也是這類高端微投中首個主打AI的產品。 但是, 更重要的是, 這是暴風系新一輪8億元融資落地後的首款新線新品。

暴風智慧微投佈局的背景

對於智慧微投市場而言, 暴風不是元老、甚至都不是中生代, 而是典型的新手。 且這個新手玩家, 面臨一些比較複雜的“行業背景”。

從產品線看, 暴風系具有TV、VR和無屏電視三角鼎力的格局。 在TV產品上, 雖然暴風是互聯網概念下的第一波玩家之一, 但是其無法逃脫TV產業自身高度成熟的“巨頭壓力”。

同時, 暴風TV產品現在很難說“在最好的狀態”。 2016-2017年樂視超級電視的“財務型”崩盤, 讓市場對互聯網電視概念“有些畏懼”。 互聯網彩電風潮已經從創業期, 快速進入洗牌期。 當然, 行業大佬樂視的倒掉, 反而給暴風、小米等位於二線陣營的品牌提供了“空間”和上位機遇。

2015到2016年, 暴風抓住了VR的第一波熱潮, 成功成為這個領域國內的佼佼者。 但是, 在微投產品上, 暴風則剛剛開始“鋪路”。 這與極米、堅果這兩個業內大佬已經數十萬台每年的“基本盤”形成了不小的反差。

從產品佈局的時間里程看, 暴風硬體產品中TV是敲門磚, VR和無屏電視則是“後來的補充者”。 且這兩個產品線具有“互聯網電視概念低潮下的‘接棒者’角色”。 此外, 暴風硬體系的TV和VR基本都踩上了“行業概念最高潮”的創業爆發期;暴風現在的無屏電視智慧微投則進入的是一個“相對紅海”——目前, 市場上微投產品已經有10年的歷史, 超過十家的主要品牌, 數十款主流產品在銷售。

從產品線的前瞻發展空間看, 暴風TV面臨的是一個“穩態性較強的彩電市場”, 即“你多一台銷量、我少一台銷量”的廝殺格局;VR雖然經過了2016年四季度到2017年的市場調整期, 但是作為一個新興硬體門類, 無論是主流產品市場規模還是基礎技術都在“健康成長”的道路上;無屏電視智慧微投產品, 則已經延續三年高速增長,

市場從20萬台每年邁向了100萬台每年, 對於後期市場是否還能保持高增速, 在業內並不具有一致性的意見。 不過, 看好該領域的人士占比更多。

但是, 以上這些產品線定性分析, 都趕不上一份財務資料的威力:財報顯示, 2017年上半年, 暴風TV銷售35萬台, 營收5.6億, 同比增長146%;淨虧損1.29億, 同比擴大63%。 截至2017年6月30日, 暴風統帥的淨資產為-2.36億元。 即雖然2017年上半年暴風TV產品在規模上增長、在單台產品的淨虧比上收窄;但是經營改善難以掩蓋暴風系硬體產品需要“輸血”的事實。 也就是說, 財務性的問題要大於“產品線戰略和經營性”的問題。 且, 從TV產品暴風在彩電行業的市場占比看, 品牌影響力很有限, 短期內難以實現在規模價值上的“質變”。

在這樣的背景下, 暴風硬體產品的核心問題就變成了一個“如何定義未來”的戰略思考。

暴風未來之問:大而強還是小而精

2015年, 暴風集團推出“生態聯邦”概念, 欲通過“全球DT大娛樂佈局”, 以VR、體育、影業、TV等業務進行“多中心佈局”。 這個生態概念多少有樂視的影子。

但是,近日暴風TV CEO劉耀平表示,“我們打算將實現單用戶盈虧平衡,視作暴風TV 2018年力圖實現的其中一個目標。”——暴風的方向已經從規模生態,轉向了精細的經營細節。這與互聯網彩電概念整體遇冷的大環境有關,與樂視的前車之鑒有關,也與暴風自身具體的產業和財務結構有關。

事實上,互聯網硬體概念已經失去了對風險投資的“巨大吸引力”。未來能夠做的資本運作,大多數是高成本的,或者是謹慎而精緻思維之下的。這決定了自身匱乏造血能力的暴風硬體,必須放棄此前規模和生態至上的思維,在精緻產品線概念下,實現“穩紮穩打”。

這時候,暴風提出了AI2.0的概念,並進一步進入智慧微投這個“只有彩電行業2%體量”的小眾產品線。二者的結合可以看作是“突出產品差異特點”與突出“品類競爭中的門當戶對”性的戰略精緻主義。

一方面,智慧微投行業的確具有成熟性、競爭慘烈、參與者眾多的特點,但是對於一個小眾市場的無屏電視而言,新手暴風卻並不再品牌規模上輸於任何競爭者——這算是門當戶對。另一方面,AI概念,尤其是AI微投,這是暴風的一個“利基”,她是第一個在微投圈從“智慧到AI”概念的升級品牌——這種差異性,會打造出不一樣的品牌和體驗認可,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彩電市場。

“既然不是規模主導的巨頭,那麼就切割出適合自己的領地”。暴風在AI2.0 TV、無屏電視、VR上的玩法恰體現了這個思維。更為重要的是,將暴風系三大硬體疊加成一個“小的家庭和個人大屏‘生態’”,暴風真的又掌握了一個“行業第一次”。

大生態,大協同,肯定需要大資本,也會有大風險。這條路顯然已經不適合今天的互聯網硬體概念圈,也不適合暴風系。對比而言,“小生態、小協同”,在看似規模不大、有些冷門的地方,卻很可能是暴風這樣的企業真正大有作為的“空間”。

面對暴風入局,微投圈怎麼看

從外部的競爭者角度看,微投行業,乃至整個投影行業都已經“不在歡迎任何新加入者”。因為230萬台每年的規模,養活20家主流品牌,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任何新入行的品牌都會顯著加劇這個行業的競爭。

對於彩電行業,8億元的融資不算什麼。但是即便只有1億元,對於智慧微投和VR產品都是一個不小的數目——因為這是本身規模有限的小眾產品線。即便假設暴風系硬體的經營會惡化,甚至發生如樂視超級電視那樣的危機,其也會首先對原有行業的格局造成衝擊,而後再是樂視系自己的問題。所以,一個認真來玩無屏電視的暴風——無論結果如何,都值得行業高度重視。

從Real6產品看,高配低價的思維模式依然存在,這是證明暴風是認真在做這個產品的最好證據。一方面,高配產品說明暴風真正去理解並運用了這個行業的先進技術,Real6也具有在體驗品質上為暴風品牌定位的意圖;另一方面,在高配之外的低價,則體現了暴風有意尋找一個相對規模市場——而不僅僅是象徵性的產品線站位元,這體現了暴風要來贏得實際銷量的市場決心。

所以,對於既有的微投產品圈,暴風的確是在書寫又一個“狼來了”的事件。而且,對於其它專業微投玩家而言,暴風還是一個“小巨人”。2016年80萬台彩電銷量,2017年預計會顯著高於百萬台。此外,暴風還有每年幾十萬台的VR市場在持續增長中。——這個粉絲規模和小米比的確是“小手指”,但是,和任何微投品牌比都已經是“大哥大”。

正因為暴風是認真在做微投,亦有資金、有粉絲,暴風才敢說出“2018年的具體目標是要實現‘101計畫’,即在2018年保持實現AI 電視第一、單使用者盈利、家用投影份額第一”的豪言壯語。

“家投第一”,這個口號顯然是PK給極米和堅果的。但是,在這之前暴風還需要完善產品線、提升技術體驗和生態、補充管道與服務體系……不過,暴風還有時間。因為微投全年銷量三成多來自第四季度:在2018年四季度之前,暴風有足夠的時間做好這些經營體系的佈局。暴風加盟,2018年的家投,特別是微投市場必然將有一場血雨腥風的大戰。

但是,近日暴風TV CEO劉耀平表示,“我們打算將實現單用戶盈虧平衡,視作暴風TV 2018年力圖實現的其中一個目標。”——暴風的方向已經從規模生態,轉向了精細的經營細節。這與互聯網彩電概念整體遇冷的大環境有關,與樂視的前車之鑒有關,也與暴風自身具體的產業和財務結構有關。

事實上,互聯網硬體概念已經失去了對風險投資的“巨大吸引力”。未來能夠做的資本運作,大多數是高成本的,或者是謹慎而精緻思維之下的。這決定了自身匱乏造血能力的暴風硬體,必須放棄此前規模和生態至上的思維,在精緻產品線概念下,實現“穩紮穩打”。

這時候,暴風提出了AI2.0的概念,並進一步進入智慧微投這個“只有彩電行業2%體量”的小眾產品線。二者的結合可以看作是“突出產品差異特點”與突出“品類競爭中的門當戶對”性的戰略精緻主義。

一方面,智慧微投行業的確具有成熟性、競爭慘烈、參與者眾多的特點,但是對於一個小眾市場的無屏電視而言,新手暴風卻並不再品牌規模上輸於任何競爭者——這算是門當戶對。另一方面,AI概念,尤其是AI微投,這是暴風的一個“利基”,她是第一個在微投圈從“智慧到AI”概念的升級品牌——這種差異性,會打造出不一樣的品牌和體驗認可,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彩電市場。

“既然不是規模主導的巨頭,那麼就切割出適合自己的領地”。暴風在AI2.0 TV、無屏電視、VR上的玩法恰體現了這個思維。更為重要的是,將暴風系三大硬體疊加成一個“小的家庭和個人大屏‘生態’”,暴風真的又掌握了一個“行業第一次”。

大生態,大協同,肯定需要大資本,也會有大風險。這條路顯然已經不適合今天的互聯網硬體概念圈,也不適合暴風系。對比而言,“小生態、小協同”,在看似規模不大、有些冷門的地方,卻很可能是暴風這樣的企業真正大有作為的“空間”。

面對暴風入局,微投圈怎麼看

從外部的競爭者角度看,微投行業,乃至整個投影行業都已經“不在歡迎任何新加入者”。因為230萬台每年的規模,養活20家主流品牌,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任何新入行的品牌都會顯著加劇這個行業的競爭。

對於彩電行業,8億元的融資不算什麼。但是即便只有1億元,對於智慧微投和VR產品都是一個不小的數目——因為這是本身規模有限的小眾產品線。即便假設暴風系硬體的經營會惡化,甚至發生如樂視超級電視那樣的危機,其也會首先對原有行業的格局造成衝擊,而後再是樂視系自己的問題。所以,一個認真來玩無屏電視的暴風——無論結果如何,都值得行業高度重視。

從Real6產品看,高配低價的思維模式依然存在,這是證明暴風是認真在做這個產品的最好證據。一方面,高配產品說明暴風真正去理解並運用了這個行業的先進技術,Real6也具有在體驗品質上為暴風品牌定位的意圖;另一方面,在高配之外的低價,則體現了暴風有意尋找一個相對規模市場——而不僅僅是象徵性的產品線站位元,這體現了暴風要來贏得實際銷量的市場決心。

所以,對於既有的微投產品圈,暴風的確是在書寫又一個“狼來了”的事件。而且,對於其它專業微投玩家而言,暴風還是一個“小巨人”。2016年80萬台彩電銷量,2017年預計會顯著高於百萬台。此外,暴風還有每年幾十萬台的VR市場在持續增長中。——這個粉絲規模和小米比的確是“小手指”,但是,和任何微投品牌比都已經是“大哥大”。

正因為暴風是認真在做微投,亦有資金、有粉絲,暴風才敢說出“2018年的具體目標是要實現‘101計畫’,即在2018年保持實現AI 電視第一、單使用者盈利、家用投影份額第一”的豪言壯語。

“家投第一”,這個口號顯然是PK給極米和堅果的。但是,在這之前暴風還需要完善產品線、提升技術體驗和生態、補充管道與服務體系……不過,暴風還有時間。因為微投全年銷量三成多來自第四季度:在2018年四季度之前,暴風有足夠的時間做好這些經營體系的佈局。暴風加盟,2018年的家投,特別是微投市場必然將有一場血雨腥風的大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