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磅!普通高中新課標出爐: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從14篇猛增至72篇

先恭喜今年下半年就要上高中的同學們, 因為高中畢業時的你們可以自豪地說:我比父母更“博古”通今!

1月16日, 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介紹了普通高中新課標的相關情況。 據介紹, 新的課標努力呈現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社會、生態等發展的新成就、新成果。 修訂後的新課程方案和新課標將於2018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

其中, 最關注的就是

語文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

從14篇(首)增加到了72篇(首)!

嚇得我虎軀一震~

穩住!莫慌!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具體有哪些變化呢,

看完小編整理的這幾點你就明白啦!

新課標主要有三大變化

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增至72篇

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各個部分。

原標準“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 推薦篇目數量也從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 新課標將從今年秋季執行。

教育部介紹,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這次課標修訂的重點之一, 各學科結合自身特點, 豐富充實相關內容。

其中, 語文課標最突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各個部分, 內容更全、分量更多、要求更高、

例如, 在“課內外讀物建議”部分, 除保留原有《論語》《孟子》《莊子》外, 增加了《老子》《史記》等文化經典著作, 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各類古詩文, 覆蓋先秦到清末各個時期。 明確規定“課內閱讀篇目中, 中國古代優秀作品應占1/2”。

在全面加強的同時, 還設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專題,

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作品深入學習研討。 將原標準“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 推薦篇目數量也從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 提高了學習要求。

英日俄語基礎上增加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

16日, 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介紹了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和新課程標準的相關情況。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湛介紹,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進一步優化了課程結構。

例如, 保留原有學習科目, 在英語、日語、俄語基礎上, 增加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 將課程類別調整為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 在保證共同基礎的前提下, 為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提供有選擇的課程。

此外, 進一步明確各類課程的功能定位, 與高考綜合改革相銜接:必修課程根據學生全面發展需要設置, 全修全考;選擇性必修課程根據學生個性發展和升學考試需要設置, 選修選考;選修課程由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統籌規劃開設, 學生自主選擇修習, 可以學而不考或學而備考,為學生就業和高校自主招生錄取提供參考。

據介紹,普通高中將合理確定各類課程學分比例,在畢業總學分不變的情況下,對原必修課程學分進行重構,由必修課程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學分組成,適當增加選修課程學分,既保證基礎性,又兼顧選擇性。

此外,美術、音樂、體育與健康、數學等課標都增加了有關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如美術課標增設“中國書畫”,內容涉及中國傳統繪畫、書法、篆刻等經典作品欣賞及傳統畫論,促進學生堅守中國文化立場,增強文化自信。3

引力波、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將進課堂

針對新的課程標準,王湛介紹,新課標根據學生年齡特徵與生活經驗,從學科特點出發,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綱,重新梳理和安排了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的課程內容,既保證學生達到共同基礎的要求,又實現有個性的發展。

此外,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並以活動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例如:生物學必修課程提出4個大概念,其中之一是“細胞是生物體結構與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圍繞這個大概念的學習,又提出了4個教學活動,通過活動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課程內容也要與時俱進,努力呈現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社會、生態等發展的新成就、新成果。

例如:歷史課程設置“改革開放新時期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專題;地理、生物、化學等課程要求學生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念;物理課程引導學生關注宇宙學研究新進展,開展引力波討論活動等;資訊技術、通用技術、數學等課程要求學生學習瞭解物聯網、人工智慧、大資料處理等相關內容。

課程分3類,社會實踐1周

在課程設置方面,按照學制與課時要求,普通高中學制為三年。每學年52周,其中教學時間40周,社會實踐1周,假期11周。每課時為45分鐘,18課時為1個學分。

普通高中課程由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課程構成。

古詩文背誦增加學生負擔?教育部回應

針對新修訂的高中課程標準增加古詩文的背誦科目,是否增加學生負擔的問題,教育部教材局巡視員申繼亮今日回應稱,不要認為要求背就是負擔,要根據學科特點。對於語文來講,過去推薦了14篇,現在變成了72篇,是在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基礎上,對加強傳統文化的具體落實。

文化自信的落腳點督促學生提高修養

一名在昆明某中學執教多年的老師說,新修訂的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對學生來說是非常好的事情。“如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的增加,現在國家宣導文化自信,這是一個落腳點,將傳統文化融入到高中教學。”

對於是否會增加學生壓力,這位老師表示:“其實這是一種導向和方向,是意識習慣問題。高考考查的篇目是有限的,通過背誦督促的是學生個人修養的提高。”

家長們怕孩子當“小白鼠,初三學生家長很愁。你怎麼看?

網友熱議

“一下子增加那麼多篇,壓力不是一點點大呀。”

“幸好畢業了。"

”我覺得新公佈的課程方案和標準,有利於孩子綜合發展。尤其語文課標要求多背誦一些古詩文,學習傳統文化,這些東西孩子終身受益。”

“現在上初三的孩子是第一批使用新課標的學生,壓力應該會很大吧。”

72篇古詩文推薦背誦篇目小編也幫大家找到了,趕緊收藏吧!

編輯:趙小強

可以學而不考或學而備考,為學生就業和高校自主招生錄取提供參考。

據介紹,普通高中將合理確定各類課程學分比例,在畢業總學分不變的情況下,對原必修課程學分進行重構,由必修課程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學分組成,適當增加選修課程學分,既保證基礎性,又兼顧選擇性。

此外,美術、音樂、體育與健康、數學等課標都增加了有關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如美術課標增設“中國書畫”,內容涉及中國傳統繪畫、書法、篆刻等經典作品欣賞及傳統畫論,促進學生堅守中國文化立場,增強文化自信。3

引力波、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將進課堂

針對新的課程標準,王湛介紹,新課標根據學生年齡特徵與生活經驗,從學科特點出發,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綱,重新梳理和安排了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的課程內容,既保證學生達到共同基礎的要求,又實現有個性的發展。

此外,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並以活動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例如:生物學必修課程提出4個大概念,其中之一是“細胞是生物體結構與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圍繞這個大概念的學習,又提出了4個教學活動,通過活動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課程內容也要與時俱進,努力呈現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社會、生態等發展的新成就、新成果。

例如:歷史課程設置“改革開放新時期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專題;地理、生物、化學等課程要求學生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念;物理課程引導學生關注宇宙學研究新進展,開展引力波討論活動等;資訊技術、通用技術、數學等課程要求學生學習瞭解物聯網、人工智慧、大資料處理等相關內容。

課程分3類,社會實踐1周

在課程設置方面,按照學制與課時要求,普通高中學制為三年。每學年52周,其中教學時間40周,社會實踐1周,假期11周。每課時為45分鐘,18課時為1個學分。

普通高中課程由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課程構成。

古詩文背誦增加學生負擔?教育部回應

針對新修訂的高中課程標準增加古詩文的背誦科目,是否增加學生負擔的問題,教育部教材局巡視員申繼亮今日回應稱,不要認為要求背就是負擔,要根據學科特點。對於語文來講,過去推薦了14篇,現在變成了72篇,是在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基礎上,對加強傳統文化的具體落實。

文化自信的落腳點督促學生提高修養

一名在昆明某中學執教多年的老師說,新修訂的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對學生來說是非常好的事情。“如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的增加,現在國家宣導文化自信,這是一個落腳點,將傳統文化融入到高中教學。”

對於是否會增加學生壓力,這位老師表示:“其實這是一種導向和方向,是意識習慣問題。高考考查的篇目是有限的,通過背誦督促的是學生個人修養的提高。”

家長們怕孩子當“小白鼠,初三學生家長很愁。你怎麼看?

網友熱議

“一下子增加那麼多篇,壓力不是一點點大呀。”

“幸好畢業了。"

”我覺得新公佈的課程方案和標準,有利於孩子綜合發展。尤其語文課標要求多背誦一些古詩文,學習傳統文化,這些東西孩子終身受益。”

“現在上初三的孩子是第一批使用新課標的學生,壓力應該會很大吧。”

72篇古詩文推薦背誦篇目小編也幫大家找到了,趕緊收藏吧!

編輯:趙小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