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畫家辛有芳:山水本有情 其美靜中參

與西方油畫不同, 中國國畫在審美的主客觀關係上不過份強調感官刺激和理性分析, 更強調主客觀的和諧交融, 即陰陽合一的概念。 而審美方式則習慣於細細品讀, 古人所雲:“品其味, 會其意, 明其志”, 就如同我們品茶, 喝茶一口為吞, 三口為品, 一品其味, 二品其意, 三品其境界。 觀辛有芳的作品也是這樣, 一品其用墨, 二品其構圖, 三品其氣蘊。

辛有芳和他的山水畫

辛有芳說, 他終生的藝術追求在於靜、潤、淡三字, 希望能將水墨交融的特質發揮到極致, 作出氣蘊沉靜的畫面。 其實, 畫家畫的是山水, 表現的卻是自己的心態。 靜、潤、淡就是辛有芳多年創作山水畫後沉澱下來的心態, 和人生追求。

辛有芳目前生活在北京宋莊

從小顯露天賦, 雪天求學終生難忘

辛有芳出生於中國北派山水的誕生地太行山下河南武陟縣, 這裡大自然鬼斧神工塑造的奇峰競秀美輪美奐, 也因此孕育出竹林七賢的山濤、向秀等著名的文化名人。 辛有芳的藝術之路也是始於這片土地。

辛有芳與藝術的結緣十分巧合。 當時他所在的村裡有一位前清進士, 辛有芳5歲的時候和朋友一起去那位老人家家玩, 老人讓幾個小孩寫幾個毛筆字看看,

辛有芳的字讓老人眼前一亮, 直誇他有天分, 於是拿了一些字帖給辛有芳讓他練。 不成想, 這居然成為辛有芳未來走藝術道路的開始。

辛有芳的中國美協獲獎作品《潤土》

這之後, 辛有芳拜老人為師學習字畫, 在小學和中學階段又持續參加縣鄉里面的各種書畫班學習。

真正堅定他藝考的時機是在1983年辛有芳第一次高考。

1983年, 高考前半個月, 辛有芳不幸突發急性敗血症, 只能休學養病。 大約半年後, 他從人民日報上看到一篇報導, 說起有一位書畫家呂琴軒在河南長垣縣義務辦學, 免費教畫畫。 辛有芳當即就決定出去求學。 他揣著家裡人東拼西湊的12元錢, 從未走出武陟縣城的辛有芳開始了一段波折的求學征程。

許多年以後, 當辛有芳對這段雪天求學的經歷還是記憶猶新。 這是他平生第一次獨自出遠門, 一下火車錢就被偷了, 好不容易到達呂老師的畫室, 卻因為沒錢交每個月2元錢的住宿費而不得不返程。 返程路走到大半, 從呂老師那裡借的5元路費已經用完了,

當時正臨近過年, 當地村民都不願讓陌生人借住在家, 辛有芳只好在寒冬臘月的雪天, 縮在別人家門口的稻草堆睡覺。 淩晨3點, 辛有芳被凍醒, 鑽出稻草堆才發現雪已經沒過腳面了。 他覺得再睡一定會被凍死, 只好沿著鄉道往家跑去, 當他到家時, 已經是上午9點了。 回想著這一路的艱辛, 這個男孩撲在在母親的懷裡第一次痛哭出來。

生活不只有苟且, 還有未圓的夢想

儘管求學路經歷頗多挫折, 辛有芳還是決定重返長垣縣向呂老師學習畫畫。 看著孩子求知若渴的眼神, 辛有芳的父母犯了難, 因為家中實在湊不出十幾元的住宿費。

辛有芳靈機一動, 如果不住在呂老師畫室, 那就不用這筆住宿費了, 於是他決定自己在畫室周圍找一個不要錢的住所。終於,在離畫室走路半小時路程外發現一片墳地,看墳的大爺有一個簡陋的木屋,沒想到大爺非常歡迎這個年輕人和他一起住。他終於有一個落腳的地方,這一住就是半年。

參辛有芳在浙江西塘采風作品

1985年,辛有芳得知河南大學有開設美術培訓班,但一個月的學費就要12元,這對辛有芳來說無疑是比鉅款,但什麼困難都無法阻擋他的藝術夢想。於是,他應聘了一家河南燴面的餐館做廚師,打算自己將學費賺出來。

當廚師的日子,辛有芳每天淩晨4點就得起床準備,直到半夜才下班,工作雖然辛苦,但每個月90元的工資足以支撐他的求學費用。想著過不了多久,自己就能安心學畫,辛有芳頓時忘了眼前的辛勞。工作3個月後,他的父親面帶難色地找到他,說家裡欠著外面的500元錢不能再拖了。辛有芳咬咬牙,向店老闆申請預支接下來3個月的工資,所以當辛有芳打工半年後,身上僅剩餘40元,要報名河南大學為期半年的培訓班還差一些。這時,他曾經在呂老師那認識的好友得知他的境遇,給他寄了一些錢,並附信說:你有這個天賦,千萬不要放棄。

這一年高考,辛有芳的專業課成績已經成功通過中國美術學院和清華美院的考試,無奈文化課分數沒有達標,他再次準備複讀。但家裡的經濟情況實在無法支撐他的美院夢,在家人的勸導下,辛有芳決定去洛陽師範學院的美術專業就讀,但他心中進專業美術院校的夢想始終沒有熄滅。

這之後的十幾年,不管辛有芳是在軍工廠當美術老師,還是後來自己創業開裝潢公司,亦或是為了迎娶心愛的姑娘而走進體制內,辛有芳每天雷打不動一定會堅持寫字、畫畫。辛苦積累了十幾年的積蓄,能保障家人無憂的生活品質後,辛有芳決定重拾年輕時的夢想——2011年,他終於如願考取中國美術學院第二屆山水高級研修班,藝術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辛有芳在古鎮寫生

國畫創新,不能丟了用筆用墨之核心

中國美術學院的高研班是一年半,這段時間,辛有芳像海綿一樣惡補了古今中外的藝術知識。說起對自己創作影響最深的朝代,辛有芳不假思索地回答元宋時期,“元朝的山水多是寫生,真正是從生活中創作、提煉,而宋朝的畫構圖和意境十分嚴謹。”辛有芳解釋道。

也正因為對元朝山水的推崇,決定了他創作的高度,辛有芳在創作時始終堅持實地寫生。在中國美術學院進修的幾年中,他畫遍了祖國江南的山山水水,他尤其喜歡煙雨朦朧下的景色,他認為這種畫面完全體現了水墨的潤感,但他骨子裡仍然保留北方山水渾厚感給他的影響,因此,在辛有芳的畫作中,能感受到南北山水畫的融合。

這些年,藝術屆一直在探討國畫的創新,融合,就是辛有芳給出的答卷,不僅有南北的融合,更有中外的融合。雖然主修的是國畫山水,但辛有芳依然不錯過對西方藝術的學習,從西方油畫、版畫中,辛有芳學到了與國畫不一樣的構圖、用色方式,並將這些內容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中。

辛有芳山水畫代表作

辛有芳山水畫代表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畢業創作時,他吸收的這些內容,讓他的作品脫引而出,並得到在場導師、教授的高度評價:辛有芳創作中的元素都能看到出處,且用筆雖然是古人的手法,形式又脫離了古畫的套路。比如對於山峰的轉折和形態,辛有芳多是以書法韻味的線條為基礎,再轉化出西方平面視覺的形式語言。

“所謂國畫創新,不能忘了國畫的核心,即用筆和用墨。”談及國畫創新,辛有芳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現在一些當代水墨不能稱為國畫,因為他們只是將水、墨作為一種元素在探索其變化,而不是作為畫作的核心。

這種創新理念一直貫穿在辛有芳的創作中,他的這份努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2015年,辛有芳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在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畫展上拿到四次最高獎項,順利地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而通常情況,很多畫家需要耗費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成功。

回到辛有芳靜、潤、淡的藝術追求,這體現的是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的超脫心境。辛有芳說,他嚮往的是陶淵明式的寫意生活,他認為藝術家不能老為物質所累,心不靜則不能創作出清靜的畫面,胸懷不寬廣則畫不出山水的氣蘊。對辛有芳而言,山水是會與創作者的心靈有所共鳴的,所望之山,行之於筆,而畫家的心中之山,又非現實的山川,是謂“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佛家三重境界也。

辛有芳簡介:辛有芳,別署濤沙,賞晴齋主人,1965年出生于河南武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邢臺市書法院副院長、邢臺市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民革中央畫院理事。

於是他決定自己在畫室周圍找一個不要錢的住所。終於,在離畫室走路半小時路程外發現一片墳地,看墳的大爺有一個簡陋的木屋,沒想到大爺非常歡迎這個年輕人和他一起住。他終於有一個落腳的地方,這一住就是半年。

參辛有芳在浙江西塘采風作品

1985年,辛有芳得知河南大學有開設美術培訓班,但一個月的學費就要12元,這對辛有芳來說無疑是比鉅款,但什麼困難都無法阻擋他的藝術夢想。於是,他應聘了一家河南燴面的餐館做廚師,打算自己將學費賺出來。

當廚師的日子,辛有芳每天淩晨4點就得起床準備,直到半夜才下班,工作雖然辛苦,但每個月90元的工資足以支撐他的求學費用。想著過不了多久,自己就能安心學畫,辛有芳頓時忘了眼前的辛勞。工作3個月後,他的父親面帶難色地找到他,說家裡欠著外面的500元錢不能再拖了。辛有芳咬咬牙,向店老闆申請預支接下來3個月的工資,所以當辛有芳打工半年後,身上僅剩餘40元,要報名河南大學為期半年的培訓班還差一些。這時,他曾經在呂老師那認識的好友得知他的境遇,給他寄了一些錢,並附信說:你有這個天賦,千萬不要放棄。

這一年高考,辛有芳的專業課成績已經成功通過中國美術學院和清華美院的考試,無奈文化課分數沒有達標,他再次準備複讀。但家裡的經濟情況實在無法支撐他的美院夢,在家人的勸導下,辛有芳決定去洛陽師範學院的美術專業就讀,但他心中進專業美術院校的夢想始終沒有熄滅。

這之後的十幾年,不管辛有芳是在軍工廠當美術老師,還是後來自己創業開裝潢公司,亦或是為了迎娶心愛的姑娘而走進體制內,辛有芳每天雷打不動一定會堅持寫字、畫畫。辛苦積累了十幾年的積蓄,能保障家人無憂的生活品質後,辛有芳決定重拾年輕時的夢想——2011年,他終於如願考取中國美術學院第二屆山水高級研修班,藝術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辛有芳在古鎮寫生

國畫創新,不能丟了用筆用墨之核心

中國美術學院的高研班是一年半,這段時間,辛有芳像海綿一樣惡補了古今中外的藝術知識。說起對自己創作影響最深的朝代,辛有芳不假思索地回答元宋時期,“元朝的山水多是寫生,真正是從生活中創作、提煉,而宋朝的畫構圖和意境十分嚴謹。”辛有芳解釋道。

也正因為對元朝山水的推崇,決定了他創作的高度,辛有芳在創作時始終堅持實地寫生。在中國美術學院進修的幾年中,他畫遍了祖國江南的山山水水,他尤其喜歡煙雨朦朧下的景色,他認為這種畫面完全體現了水墨的潤感,但他骨子裡仍然保留北方山水渾厚感給他的影響,因此,在辛有芳的畫作中,能感受到南北山水畫的融合。

這些年,藝術屆一直在探討國畫的創新,融合,就是辛有芳給出的答卷,不僅有南北的融合,更有中外的融合。雖然主修的是國畫山水,但辛有芳依然不錯過對西方藝術的學習,從西方油畫、版畫中,辛有芳學到了與國畫不一樣的構圖、用色方式,並將這些內容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中。

辛有芳山水畫代表作

辛有芳山水畫代表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畢業創作時,他吸收的這些內容,讓他的作品脫引而出,並得到在場導師、教授的高度評價:辛有芳創作中的元素都能看到出處,且用筆雖然是古人的手法,形式又脫離了古畫的套路。比如對於山峰的轉折和形態,辛有芳多是以書法韻味的線條為基礎,再轉化出西方平面視覺的形式語言。

“所謂國畫創新,不能忘了國畫的核心,即用筆和用墨。”談及國畫創新,辛有芳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現在一些當代水墨不能稱為國畫,因為他們只是將水、墨作為一種元素在探索其變化,而不是作為畫作的核心。

這種創新理念一直貫穿在辛有芳的創作中,他的這份努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2015年,辛有芳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在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畫展上拿到四次最高獎項,順利地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而通常情況,很多畫家需要耗費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成功。

回到辛有芳靜、潤、淡的藝術追求,這體現的是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的超脫心境。辛有芳說,他嚮往的是陶淵明式的寫意生活,他認為藝術家不能老為物質所累,心不靜則不能創作出清靜的畫面,胸懷不寬廣則畫不出山水的氣蘊。對辛有芳而言,山水是會與創作者的心靈有所共鳴的,所望之山,行之於筆,而畫家的心中之山,又非現實的山川,是謂“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佛家三重境界也。

辛有芳簡介:辛有芳,別署濤沙,賞晴齋主人,1965年出生于河南武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邢臺市書法院副院長、邢臺市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民革中央畫院理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