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商界領袖年會嘉賓丨當當網李國慶:夫妻合璧響噹噹

2018商界領袖新年論壇與會嘉賓系列報導㉕

當當網聯合創始人兼CEO李國慶已經確定出席由商界傳媒集團主辦的“大變革與新起點——2018商界領袖新年論壇”。 2018年1月25日, 他將在“尋找時代變數”環節做主題演講。 想要現場聆聽李國慶及更多企業家的演講, 點擊圖片即可報名。

光陰如水, 可以磨平男人性格中的棱角, 但澆不滅男人心中的熱血;可以帶走女人的青春, 但抹不去女人人生中的智慧;或許, 生命的意義是, 在光陰中積澱一份細水長流的情感, 在光陰中慢慢接近深埋心底的那個人生終極目標。

一個是鐵齒銅牙的型男,

一個是優雅睿智的淑女——李國慶和俞渝攜手走過了十幾年的婚姻, 更走過了當當網的漫漫征程。 當當網的故事, 其實是一段光陰的故事, 關於熱血與奮鬥, 還有愛情。

激蕩熱血二十年

李國慶是一個地道的北京爺們, 1983年他以北京市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大社會學系。 北京、北大、社會學, 這人生中的三個元素交織在一起, 塑造出了他骨子裡那種指點江山、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鮮明個性。

年輕的李國慶有著一腔敢於打破陳舊規則的熱血, 當年在北大, 他身為北大學生會副主席, 性格耿直的他常常為學生仗義執言。 如今, 李國慶這股鋒芒畢露的熱血與特立獨行, 也並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而減弱絲毫。

激戰背後, 他用異常極端的言辭打破了IPO企業與外資投行間的默契, 帶給人們一連串彌足珍貴的思考——企業與資本的溝通技能、中國資本市場的壯大、本土投資銀行的崛起……

事實上, 外資投行幾乎壟斷了中國企業海外IPO的管道, 因此中國企業的海外IPO長期遭受折價待遇, 面對陌生而複雜的海外資本遊戲規則, 草根出身、野蠻生長的中國企業家們, 往往會顯得手足無措, 只好被外資投行牽著鼻子走。 IPO之後, 雙方為了維護公眾形象, 縱然有所不滿, 也會對外粉飾太平、舉杯相慶。

在當當網的經營決策上, 夫婦兩人向來是雙劍合璧, 披荊斬棘。

在垃圾上開出了花

1995年李國慶赴美國結識俞渝前, 人生與生意頗為慘澹。

這一年, 是如今中國互聯網的領袖們踏上征途的一年。

與李國慶同齡的張朝陽, 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還在當老師的馬雲, 開始嘗試創業, 創辦了一個名叫“海博”的翻譯社;而李的北大師弟李彥宏, 則在當時的留學大潮中, 赴美國攻讀電腦碩士。

當時的李國慶卻找了幾個出版界的朋友, 在小西天租了一個總參的地下室作為辦公場地, 業務卻一直做不大。 背著幾百萬元的債務, 到處去搞讀書會, 打通新華書店的分銷管道,

昔日的領導周其仁和林毅夫, 聽說李國慶的遭遇後, 都頗為歎息:“國慶這麼有才, 放著大好前途不走, 怎麼跑到地下室創業去了?”他周圍的很多同學朋友, 不是當上國企的副總就是成了政府高官。 大家一聚會,

在駕著高級轎車的朋友面前, 李國慶顯得灰頭土臉、自慚形穢。 連一起創業的初戀女友, 最終也拋下他, 說他是在垃圾上跳舞。

1996年, 李國慶心裡憋著一股氣:我就要在垃圾上開出燦爛的花朵!帶著“擔任跨國公司中國首席代表, 坐著高級車在國貿頂層辦公”的夢想, 李國慶遠赴美國尋找機會。 可到了美國, “首席代表”的夢想沒有絲毫進展, 自己羞於啟齒的“小生意”卻頻頻被朋友們提及。

命運的轉折出現在一個朋友安排的飯局上, 李國慶結識了俞渝。 當時的俞渝擁有紐約大學MBA學位, 開辦了一家財務顧問公司, 已經在華爾街闖出了一片天地。 相識5個月後, 俞渝與李國慶結婚, 並放棄了華爾街的事業, 與丈夫一同回到北京打理出版公司。

你是孫中山, 我就是宋慶齡

回憶第一次見面的感覺, 俞渝說:“不知道為什麼, 我想起了電影《廬山戀》裡的郭凱敏, 他是那種聰明、有主見的小夥子。 我給他講如何融資, 他認真地用筆記下來, 我一看就樂了。 ”那張筆記紙, 李國慶保存至今:“當時俞渝談吐中顯示出的才學與見識, 震撼了我,只覺得她真是一個才女。”

當時,為了關係進一步明朗,李國慶還向一位朋友打聽:“我正跟俞渝談戀愛,你說她會跟我回北京嗎?”結果這位朋友驚訝地回答:“哥們,你想什麼呢,你知道美國都是什麼人追俞渝嗎?都開著私人飛機追求她。”

李國慶頓時有些灰心。然而,俞渝後來的答案卻讓他喜出望外、感動至今。俞渝對他說:“國慶,你錯了,我的錢是比你多。但是你是我命裡要輔佐的那個人,如果你是孫中山,我就是宋慶齡。”

俞渝跟李國慶回到北京後,發現丈夫的圖書出版生意不溫不火、很難做大。這讓俞渝很快聯想到一年前,一個名為“亞馬遜”的網上書店以令人吃驚的速度風靡美國。她自己也體驗過這種便捷的網路購書方式。於是,她讓李國慶上網點開亞馬遜的網頁:“我們在國外買書都這麼買。”

商業嗅覺敏銳的李國慶,很快發現網上書店的巨大優越性——在傳統出版管道,出版商與讀者之間要經過許多環節,而互聯網則建立起了兩者之間的直接聯繫。“這是一場圖書發行管道的革命!

這1999年10月,拿著IDG、軟銀和盧森堡劍橋三個投資機構的680萬美元,借鑒亞馬遜在美國成功的模式,李國慶和俞渝推出了當當網。有意思的是,夫妻兩人分別擁有一個別致的頭銜——聯合總裁,具體分工上,在圖書出版業經驗老到的李國慶負責當當網的內部運營,而俞渝則負責資本運作和行政人事。

十年光陰,一朝登榜

很多企業在紐交所、納斯達克上市成功的那一刻,企業創始人都會情不自禁地流下激動的眼淚。而李國慶和俞渝卻沒有哭,因為他們清楚,財富的增長並不是因為上市而一夜暴富,而是當當團隊一點一滴地付出,換來每天每月銷售的增長與利潤的增加。

值得流下熱淚的,不是登上巔峰的結果,而是翻山越嶺的過程。

有一次,李國慶和俞渝帶兒子去新浪總裁汪延家玩。回來後,兒子對李國慶說:你們不如汪延叔叔成功,你看你們才管600人,汪延叔叔的新浪網有2000人。

兒子衡量成功的標準很童稚。可是,在李國慶和俞渝的心底,人生真正的成功究竟是什麼?

2004年,亞馬遜開出1.5億美金收購當當網70%~90%的股權,甚至還提出10億美元都可以談。汪延勸夫婦兩人:“你們怎麼那麼傻啊,1.5億美元啊,趕緊賣吧!”

俞渝曾經一度有些動搖,覺得當當網未來空間不大。而李國慶卻堅定地告訴妻子:“全國主要城市新華書店的銷售業績,我都瞭若指掌。按照我們年銷售100%的增長速度,3年後將達到10億人民幣,那麼市值也將是3億美元。”

說服了俞渝後,他又向股東們解釋:國際巨頭絕對沒有本土化的團隊更有效率,更熟悉市場。在中國怎麼用網路賣書,他們真的懂嗎?

關鍵時候,股東們跟夫婦兩人站在了一起,堅定地說:我們就把寶押在你們兩人身上!最終,當當網拒絕亞馬遜天價收購的消息,震驚了國內互聯網界。

碰壁的亞馬遜轉而花7500萬美元收購了當當網的勁敵卓越網。可後來的事實是,亞馬遜用國際管理團隊換掉了之前的本土團隊,因為水土不服和戰略失當,逐漸被當當網甩在了身後。

曾經有人問李國慶,他理想中的當當網是怎樣?李回答,一個年銷售千億元的網上零售帝國。可一個關鍵瓶頸是,國內圖書市場的總量才700億元。

2005年,夫婦兩人花了8個月時間,秘密約見了80多個來自沃爾瑪、大潤發和屈臣氏等零售企業的高管,挖了其中不少人投奔當當網。這些年來,借著這些人才,當當網除了鞏固網售圖書的霸主地位,還向數碼產品、母嬰用品、家居、服飾等領域多線出擊,直指市場容量幾千億元的百貨市場。

2010財年,當當網淨營收為22.8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6%,淨利潤則達到3080萬元,同比增長82%。上市後的當當網正一步步地邁向夫婦兩人心中的那個目標——網上沃爾瑪。

當當上市後,李國慶本來打算買一輛SUV,但被俞渝否決了,理由是“生活要低碳”。現在這一家三口仍然共用一輛車,通常情況下,李國慶都是擠地鐵上下班。

在一些企業家的論壇上,參會的企業家們只要聽說李國慶也在,心裡多少有些犯怵。曾經在雲南紅河,李國慶當場質問王石和張瑞敏,兩個大佬竟一時無言以對,場面陷入短暫的尷尬。

這個狂人所及之處,不乏死磕硬碰,人們瞠目結舌之餘,更多的是疑問:他的內心,到底在想些什麼?

有人質疑他,影響別人也可以通過正面的方式,比如李開複就成了年輕人的人生導師。何必四面樹敵、惹是生非?

可是,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這個時代,需要李開複,更需要李國慶。只是後者須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來承受批評帶來的孤獨與誤解。

李國慶說,這種狀態很好,除非俞渝要他非改不可。因為,他需要她的愛。

震撼了我,只覺得她真是一個才女。”

當時,為了關係進一步明朗,李國慶還向一位朋友打聽:“我正跟俞渝談戀愛,你說她會跟我回北京嗎?”結果這位朋友驚訝地回答:“哥們,你想什麼呢,你知道美國都是什麼人追俞渝嗎?都開著私人飛機追求她。”

李國慶頓時有些灰心。然而,俞渝後來的答案卻讓他喜出望外、感動至今。俞渝對他說:“國慶,你錯了,我的錢是比你多。但是你是我命裡要輔佐的那個人,如果你是孫中山,我就是宋慶齡。”

俞渝跟李國慶回到北京後,發現丈夫的圖書出版生意不溫不火、很難做大。這讓俞渝很快聯想到一年前,一個名為“亞馬遜”的網上書店以令人吃驚的速度風靡美國。她自己也體驗過這種便捷的網路購書方式。於是,她讓李國慶上網點開亞馬遜的網頁:“我們在國外買書都這麼買。”

商業嗅覺敏銳的李國慶,很快發現網上書店的巨大優越性——在傳統出版管道,出版商與讀者之間要經過許多環節,而互聯網則建立起了兩者之間的直接聯繫。“這是一場圖書發行管道的革命!

這1999年10月,拿著IDG、軟銀和盧森堡劍橋三個投資機構的680萬美元,借鑒亞馬遜在美國成功的模式,李國慶和俞渝推出了當當網。有意思的是,夫妻兩人分別擁有一個別致的頭銜——聯合總裁,具體分工上,在圖書出版業經驗老到的李國慶負責當當網的內部運營,而俞渝則負責資本運作和行政人事。

十年光陰,一朝登榜

很多企業在紐交所、納斯達克上市成功的那一刻,企業創始人都會情不自禁地流下激動的眼淚。而李國慶和俞渝卻沒有哭,因為他們清楚,財富的增長並不是因為上市而一夜暴富,而是當當團隊一點一滴地付出,換來每天每月銷售的增長與利潤的增加。

值得流下熱淚的,不是登上巔峰的結果,而是翻山越嶺的過程。

有一次,李國慶和俞渝帶兒子去新浪總裁汪延家玩。回來後,兒子對李國慶說:你們不如汪延叔叔成功,你看你們才管600人,汪延叔叔的新浪網有2000人。

兒子衡量成功的標準很童稚。可是,在李國慶和俞渝的心底,人生真正的成功究竟是什麼?

2004年,亞馬遜開出1.5億美金收購當當網70%~90%的股權,甚至還提出10億美元都可以談。汪延勸夫婦兩人:“你們怎麼那麼傻啊,1.5億美元啊,趕緊賣吧!”

俞渝曾經一度有些動搖,覺得當當網未來空間不大。而李國慶卻堅定地告訴妻子:“全國主要城市新華書店的銷售業績,我都瞭若指掌。按照我們年銷售100%的增長速度,3年後將達到10億人民幣,那麼市值也將是3億美元。”

說服了俞渝後,他又向股東們解釋:國際巨頭絕對沒有本土化的團隊更有效率,更熟悉市場。在中國怎麼用網路賣書,他們真的懂嗎?

關鍵時候,股東們跟夫婦兩人站在了一起,堅定地說:我們就把寶押在你們兩人身上!最終,當當網拒絕亞馬遜天價收購的消息,震驚了國內互聯網界。

碰壁的亞馬遜轉而花7500萬美元收購了當當網的勁敵卓越網。可後來的事實是,亞馬遜用國際管理團隊換掉了之前的本土團隊,因為水土不服和戰略失當,逐漸被當當網甩在了身後。

曾經有人問李國慶,他理想中的當當網是怎樣?李回答,一個年銷售千億元的網上零售帝國。可一個關鍵瓶頸是,國內圖書市場的總量才700億元。

2005年,夫婦兩人花了8個月時間,秘密約見了80多個來自沃爾瑪、大潤發和屈臣氏等零售企業的高管,挖了其中不少人投奔當當網。這些年來,借著這些人才,當當網除了鞏固網售圖書的霸主地位,還向數碼產品、母嬰用品、家居、服飾等領域多線出擊,直指市場容量幾千億元的百貨市場。

2010財年,當當網淨營收為22.8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6%,淨利潤則達到3080萬元,同比增長82%。上市後的當當網正一步步地邁向夫婦兩人心中的那個目標——網上沃爾瑪。

當當上市後,李國慶本來打算買一輛SUV,但被俞渝否決了,理由是“生活要低碳”。現在這一家三口仍然共用一輛車,通常情況下,李國慶都是擠地鐵上下班。

在一些企業家的論壇上,參會的企業家們只要聽說李國慶也在,心裡多少有些犯怵。曾經在雲南紅河,李國慶當場質問王石和張瑞敏,兩個大佬竟一時無言以對,場面陷入短暫的尷尬。

這個狂人所及之處,不乏死磕硬碰,人們瞠目結舌之餘,更多的是疑問:他的內心,到底在想些什麼?

有人質疑他,影響別人也可以通過正面的方式,比如李開複就成了年輕人的人生導師。何必四面樹敵、惹是生非?

可是,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這個時代,需要李開複,更需要李國慶。只是後者須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來承受批評帶來的孤獨與誤解。

李國慶說,這種狀態很好,除非俞渝要他非改不可。因為,他需要她的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