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熊建如的致富經:小草莓“映紅”致富路

眉山網記者 殷勇 文/圖

“我種的草莓之所以受歡迎, 不光是口感好, 而且綠色無污染!”1月15日, 眉山網記者在東坡區永壽鎮冷中壩村草莓採摘大棚裡, 採訪了正在忙碌著的熊建如。

眼下, 大棚草莓開始成熟上市。 這幾天, 東坡區鮮之美草莓專業合作社會長熊建如可是忙壞了, 一大早進棚採摘成熟的草莓、再分揀、裝箱、開車一家家的送貨……儘管每天忙到“累趴”, 但六年來紮根田頭的辛苦還是讓她嘗到了創業的“甜頭”。

懷揣創業夢 學藝成功返鄉種草莓

1月15日早晨, 眉山網記者來到熊建如的草莓合作社, 與外邊的嗖嗖寒氣不同,

草莓大棚裡溫暖如春, 一顆顆紅色的草莓掛在藤蔓上, 果型敦實、色澤鮮亮, 煞是好看。

“今年草莓受霧霾天氣影響, 成熟期推後了一點。 只要自然光照充足了, 草莓會更紅更甜。 從1月份到過年前是嘗鮮階段, 這個時期的草莓雖然貴點, 但口味也是最好的。 ”熊建如一邊小心地摘草莓, 一邊介紹說。

48歲的熊建如是眉山本地人, 在2010年至2011年期間, 她前往成都雙流草莓基地學藝。 那時, 熊建如已經懷揣著創業夢想, 希望有朝一日能學有所成, 返鄉創業。 在基地務工期間, 她積極參與草莓育苗、田間管理、病害預防治理等環節, 通過刻苦鑽研, 逐漸掌握了草莓種植的全套技術。

2011年年底, 熊建如在東坡區永壽鎮冷中壩村流轉當地村民土地16畝,

搭建大棚種下了屬於自己的第一批草莓秧苗。 “為解決銷路問題, 我聘請了有草莓銷售經驗的村裡人作為銷售顧問, 還在水果批發市場找到了水果銷售代理商。 從此, 草莓銷售市場逐步拓寬。 ”熊建如說, 邁出第一步, 找准了突破點也就找准了方向。

走好每一步 致富不忘帶鄉鄰

“種植技術是關鍵, 只有好的技術才能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 才能在市場上有比別人更強的競爭力。 ”為了種好草莓, 六年來熊建如除了蹲守田頭, 閒暇時間都花費在了做“功課”上。 自學農技、請教專家, 還時不時登陸農業論壇, 與各地新農民交流經驗。 功夫不負有心人, 她通過勤奮學習和實踐, 從門外漢逐漸成長為了草莓種植專家。

隨著種植技術越來越嫺熟, 草莓品質也一年比一年好, 如今, 熊建如的草莓基地已發展到130畝, 所生產的草莓在本土市場供不應求。 熊建如在草莓市場成了名人。 2012年, 熊建如成立了眉山市東坡區鮮之美草莓專業合作社, 2013年成立了草莓種植技術協會和壟上行家庭農場, 並開設園區採摘, 推動了生態農業發展, 帶動了當地經濟穩步提高。

靠著種植草莓, 熊建如慢慢富了起來。 “一畝的草莓純收入在一萬元以上, 每年種植草莓, 也能掙幾十萬元。 ”熊建如說。 熊建如富起來後, 還組織家庭困難的群眾特別是留守婦女、留守老人到基地務工, 如今, 常年在草莓基地務工的人員有30余人, 人均年收入上萬元。 當地特困、貧困家庭在她的幫助下均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

有的村民在其帶領下積極種植草莓, 有了主要收入來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