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個藏壺老炮的年終總結!

寫在前面:

如果你堅信今後長達幾十年你都不會買紫砂壺。

如果你覺得提上兩板斧就能橫掃千軍萬馬無需實戰指南。

如果你無所謂打眼吃藥, 不在乎敗走麥城。

——請速度點擊左上“返回”, 以免浪費時間, 因為下面老炮兒總結的經驗之談, 可能對你並無幫助。

樹立正確的“撿漏”觀

對初涉藏壺的人來說, 大多不同程度的存在“撿漏”的心理。 其實, 時光倒退到紫砂壺價值的發掘期, 窮鄉僻壤說不定都有古董珍品可淘。 可如今, “撿漏”的時代基本結束。 隨著資訊傳播的日益發達, 再加上收藏隊伍的急劇膨脹, 想在玩壺的過程中“撿漏”, 已經十分不容易。

不過話說回來, 雖然撿不到作品本身的漏, 但我們仍舊可以撿時間的“漏”, 現在按著行市買,

以後升值了, 從長遠的角度看, 這就是“撿漏”。 眼力好、手腳勤、有膽魄的人, 大多都能撿到時間的“漏”。

術業有專攻

認知事物的規律是:專, 只能“窄”;博, 勢必“淺”;什麼都精通的全才, 很少。

紫砂收藏也是一樣, 玩家所學並不能涵蓋所有門類, 超出所學領域, 就不一定是專家。

懂工藝技術的, 不一定懂文化歷史, 懂學術考古的, 不一定懂江湖經營。 又或者, 以明清以及民國老壺為收藏物件的, 對現當代的生態圈子可能有局限性。 所以, 綜合個人的收藏興趣、經濟條件等主客觀因素, 選擇定位, 突出主題, 找到適合自己的收藏方式才是最主要的。

寧吃鮮桃一口, 不啃爛杏半筐

玩壺之初, 看什麼都覺著新鮮, 所以只要價錢合適, 逮著什麼買什麼。 回過頭來總結一下, 一件能拿得出手的都沒有。 買東西, 還是老話說得對“寧吃鮮桃一口, 不啃爛杏半筐”。

精品的升職空間永遠超過普品。 寧精勿濫, 多看少買, 寧可一年一件不買, 逮上一件就得是精品。 這樣, 不但把有限的資金用在了刀刃上, 還可以帶領著你提高審美, 登泰山而小天下了。

多看真東西

不少人愛按圖索驥,照著圖錄買壺,成功的不多,交學費的不少。圖錄即便再忠實於原物,到底也是二維的,想要建立起具體的三維概念,還是得多上手真東西,不能上手,有機會也要去博物館多轉轉。

有了實物,有了參照系,就可以在把玩中掂出質感,形成直覺,回頭再去看相關的書籍,就會進行歸納總結和理論昇華。當然,前提是這件東西必須保真保對,不能錯,一旦錯了,謬種延續,就會一錯再錯。

有錢在家坐坐,沒錢出去走走

經濟實力一般的藏家們,不妨多出去走走,去門店、博物館、拍賣行轉轉,遛攤兒也行,不指望能撿漏,在觀摩的過程中增進閱歷,開闊眼界,陶冶性情也是極好的。

而一些實例雄厚的藏家,尤其拍賣過大價位藏品的,即便穩坐家中,也會有出售者和拍賣公司像房地產仲介一樣,上門通報行情。

© 版權聲明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在此不作商業用途,僅作文化交流,特此聲明!

❤每天都有超值名家紫砂作品等你圍觀,請關注微信公眾號:zishachina

多看真東西

不少人愛按圖索驥,照著圖錄買壺,成功的不多,交學費的不少。圖錄即便再忠實於原物,到底也是二維的,想要建立起具體的三維概念,還是得多上手真東西,不能上手,有機會也要去博物館多轉轉。

有了實物,有了參照系,就可以在把玩中掂出質感,形成直覺,回頭再去看相關的書籍,就會進行歸納總結和理論昇華。當然,前提是這件東西必須保真保對,不能錯,一旦錯了,謬種延續,就會一錯再錯。

有錢在家坐坐,沒錢出去走走

經濟實力一般的藏家們,不妨多出去走走,去門店、博物館、拍賣行轉轉,遛攤兒也行,不指望能撿漏,在觀摩的過程中增進閱歷,開闊眼界,陶冶性情也是極好的。

而一些實例雄厚的藏家,尤其拍賣過大價位藏品的,即便穩坐家中,也會有出售者和拍賣公司像房地產仲介一樣,上門通報行情。

© 版權聲明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在此不作商業用途,僅作文化交流,特此聲明!

❤每天都有超值名家紫砂作品等你圍觀,請關注微信公眾號:zishachina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