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美國殲擊車的末裔們:M901導彈殲擊車

節選自 由“好高騖遠”到“腳踏實地”-----冷戰中美國對坦克殲擊車技術方向的探索

原作者 元佑

腳踏實地的選擇----M901坦克殲擊車

在1970年代中期還有大批嶄新的M551被作為預置儲備物資封存於西德境內的各個武器貯存站

BGM-71反坦克導彈彈體中艙裝有採用冷卻氮氣驅動的反作用式三自由度陀螺儀、採用脈衝調寬工作原理的冷卻氦氣驅動的舵機和作為彈上電源的3個蓄電池

在美國軍方看來,

此時已經大功告成的BGM-71“TOW”(“陶”)式半自動有線制導反坦克導彈系統與口碑甚好的M113裝甲人員輸送車的組合, 或許就是一種現實而明智的選擇。 首先來講, 與技術冒進的XM-13“橡樹棍”反坦克導彈系統不同, BGM-71“TOW”(“陶”)式半自動有線制導反坦克導彈是10年磨一劍的產物。 自1950年代中期, 美軍斷然決定, 越過控制手柄制導階段, 全力以赴地著手從事半自動制導導彈的研製。 事實證明, 這條途徑既不容易, 又不省錢, 更不會迅速, 自1960年開始進行研究, 到1972年第一枚導彈投入使用, 前經歷了12年時間。 然而, 功夫不負有心人, 作為最終的成果, BGM-71“TOW”(“陶”)式半自動有線制導反坦克導彈系統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陶”是英文“管式發射, 光學跟蹤, 有線制導導彈”一詞的縮寫。
它很大, 比“米蘭”導彈要大得多, 很重、很貴、也很複雜(筒式發射、光學跟蹤、導線傳輸指令、紅外半主動制導)。 但威力大得驚人, 並且對坦克極為有效(最大射程4000米, 最小射程65米, 命中率在500米以內75%, 500~3750米90%。 彈長1.164米, 彈徑152毫米, 戰鬥部為空心裝藥聚能破甲型, 破甲威力靜破甲800毫米, 動破甲200毫米/65°)。 在美軍撤出越南的最後階段, 兩架攜載“陶”式導彈的直升飛機, 在對越共坦克與裝甲車作戰時, 曾經獲得了80%的成功率。 另一方面, 作為美國陸軍的制式裝備, 結構簡單、皮實可靠的M113大獲成功, 被譽為冷戰中美國陸軍最受好評的地面裝備。 M113的部件大都結構簡單、經濟實用, 這是其得以大量生產、廣泛使用的重要原因。 該車在1984年的單價是17.84萬美元, 僅為M2型步兵戰車的1/8。
自1959年美軍簽訂首批900輛車採購合同, 1960年初在食品機械化學公司的聖約瑟(San Jose)兵工廠投產並開始裝備部隊以來, M113系列裝甲車很快成為西方國家使用最廣泛的軍用履帶式裝甲車, 有近50個國家和地區裝備。 裝備1000輛以上的有美國(24000輛)、以色列(6500輛)、聯邦德國(3800輛)、義大利(3500輛)、土耳其(2000輛)、瑞典(1475輛)、沙特(1260輛)和約旦(1220輛)等8個國家。 由美國食品機械化學公司生產和在外國特許生產的車輛總數約75000輛之多。

M113A2裝甲人員輸送車結構細部

美國陸軍深信不疑的是, 它所擁有的“陶”式導彈, 是當今世界上最好的一種反坦克武器(據美軍稱, 經過12000多次試驗、教練和戰鬥發射的檢驗, “陶”式反坦克導彈系統的可靠性超過93%), 他所擁有的M113也是世界上最好、性價比最高的輕型裝甲底盤, 這兩者的結合不會令人失望-----最終, 在1978年一種被稱為M901的“純導彈化”坦克殲擊車出現了。 具體來說, M901的武器部分採用了愛默生電氣(Emerson Electric)公司研製的地面陶式導彈發射系統, 包括M27型轉塔、有裝甲防護的升降式發射架(可發射BGM-71A/B)、導彈制導設備和輔助蓄電池組。 轉塔內裝有圖像傳遞裝置,把靶心圖表像傳給炮長。發射架總成包括兩個陶式導彈發射管、陶式導彈晝夜瞄準鏡和裝在兩導彈升降臂頂端的搜索瞄準鏡,該鏡可以發現幾千米遠的坦克目標。至於底盤部分則採用了當時M113系列的最新型號,M113A2。與基型M113和M113A1相比,M113A2的主要改進項目有:(1)發動機冷卻系統安裝了新的散熱器和冷卻風扇,調換了兩者的位置,增加了一個平衡箱。新的冷卻系統通過散熱器吸進外界冷空氣,提高了發動機和傳動裝置的冷卻效率,減少了散熱器芯部的油膜和塵土。由於降低了溫度使發動機壽命延長,牽引力增大。由於動力艙處於負壓,也減少了泄入乘員艙的油煙。(2)懸掛系統採用了高強度扭杆,負重輪行程達228mm(原為152mm);在第一、二、五負重輪處安裝了改進型減振器;加強了誘導輪並將總成位置提高了51mm,加大了車底距地高,減少了在起伏路面上行駛時主動輪和誘導輪的觸地現象。(3)後置裝甲燃油箱將具有相同的裝甲防護力,燃油箱用螺栓固定在車尾兩側,既進加了車內空間,又減少了車內著火的危險。燃油自動控制裝置可使一個油箱損壞時不致影響另一個。安裝這樣的油箱後,重量增加108kg,車長增加430mm,重心後移120mm。車上還安裝了與鑄造殼體可以互換的鍛造側傳動箱。

由M27雙聯裝“陶”式導彈發射裝置與M113A2組合而成的M901,最終成了一種技術成熟,但又具備真正高效能的無炮塔坦克殲擊車

M27雙聯裝發射裝置結構示意圖

由M27雙聯裝“陶”式導彈發射裝置與M113A2組合而成的M901,最終成了一種真正高效能的無炮塔坦克殲擊車-------車上載有12枚BGM-71A/B反坦克導彈,其中兩枚處於待發位置。發射架向後翻轉後,可從車後部貨艙開口處重新裝彈,乘員裝彈只需40s,發射架俯仰範圍為-30°~+34°,可360°旋轉。車上乘員4名,戰鬥全重13t。整體上來講,M901有把握在3000米距離上,擊毀當時包括T-72、T-64在內的一線蘇制坦克,而且導彈在發射之前不需要再進行檢查,全套裝置就如同是1門火炮跟彈藥一樣,如果導彈不發火,可以退出故障彈並裝填一發新彈,再加上BGM-71反坦克導彈導彈系統的最小射程低於65m,因此在必要情況下,M901甚至能用於防線遭到突破後被迫進行的遭遇戰(“遭遇戰鬥”(如果你願意,也可叫做“遭遇交戰”)這一概念特別受到蘇聯軍事界的偏愛,他們對此有過大量論述。蘇聯軍隊自然也經常演練遭遇戰鬥,因為紅軍在傳統上是喜歡打運動戰的,而“遭遇戰鬥”則是運動戰的一種常見形式。如果北約部隊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進行“遭遇戰鬥”,那他們就只能在不太理想的情況下抵禦敵人進攻。迫使他們進行這種戰鬥的,是蘇聯機械化集群的突破能力和推進速度。換句話說,如果紅軍機械化集群深入西德腹地的能力和速度超出了北約的預料,那麼北約就不可能做到嚴陣以待,而只能是猝不及防。當然,北約部隊對“遭遇戰鬥”這個概念也並非一無所知。他們同樣就此著書立說,並付諸實踐。在華約和北約這兩個“遭遇戰鬥”的對手中,試圖確定誰優誰劣,誰在實戰中可能贏得勝利是很困難的。但整體而言,“遭遇戰鬥”絕非防禦一方的理想作戰形式,所以美國和北約部署在邊界的大量坦克殲擊車,是否具備打一場遭遇戰的戰技性能至關重要)。由於兩大系統均採用了現有的成熟“貨架產品”,M901的研發進度很快,1978年2月正式立項,當10月份便通過定型,1979年底M901正式裝備美國陸軍、驅歐洲和南朝鮮的美陸軍以及國民警衛隊等。陸軍要求裝備2992輛,其中1100輛於1981年部署於歐洲。此後對於基本型M901的改進不斷開始深化。1984年開始改進M901的發射架,以適應發射BGM-71D改進型陶2導彈的要求。改進後稱為M901A1反坦克導彈發射車。

M901作戰效能示意圖

演習中的M901坦克殲擊車

1987年春,駐歐美軍又開始裝備增裝了AN/TVQ-2GLLD帶尋北陀螺的鐳射定位器/指示器、AN/TAS-4夜間瞄準鏡、陸地導航系統和車輛之間的通信聯絡設備新型M901A2。這種加強型M901的另一個特點在於,其底盤部分吸收了很多M113A3的改進。除採用M113A2的新型冷卻系統、改進型懸掛裝置及外置裝甲油箱外,主要改進項目還有:(1)採用202kW(275馬力)6V-53T渦輪增壓柴油機。該機代替了158kW(215馬力)6V-53型柴油機。(2)採用阿裡遜X-200-4傳動裝置。該傳動裝置有4個前進檔,採用液壓轉向機構,轉向平穩、省力、並減少了懸掛系統的衝擊負荷,提高了動力傳遞效率,節省了功率和燃料。(3)將操縱杆改為方向盤和制動踏板。(4)安裝附加裝甲。需要時用螺栓把P-900披掛裝甲固定在車體上,可大大提高車輛防護力。此外,還備有螺栓固定的鋼/鋁裝甲,用以增強車首、車側及車尾部位的防護力。在車長指揮塔上安裝了機槍防盾。車內安裝有凱鞭拉(Kevlar)複合材料製成的抗崩落襯層。改進防護後,整車重量增加1820kg。經過上述改進,該車的戰鬥性能、可靠性和機動性大為提高。試驗表明從0到32km/h的加速時間由11.7s減至8.1s32km/h制動距離由10m減至7.3m,越野速度由26km/h提高到33.7km/h。在48270km試驗中,故障間平均里程為3047km,而M113A1為1298km。當該車以35.4km/h速度行駛時,其燃料消耗比M113A1降低22%。值得一提的是,差不多同一時間,愛默生電氣公司出於商業考慮,還研製生產了一種與M901A2基本一致的型號,被稱為M981A1----該車於1987年4月完成訂貨529輛,美軍總需求量約為1500輛,生產一直持續到1990年。 不過由於M981A1與M901A2大同小異,所以在統計數字中,人們通常將之歸於M901系列,而不再單獨列出。更為有意思的是,為了彌補M901/M981數量上的不足,作為M901的一種簡化版,美國陸軍還將1400輛普通型號的M113系列裝甲人員輸送車加裝了可擕式的陶式導彈系統(“陶”式導彈的戰鬥全重為77.2kg,對於它的4人發射小組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負擔),不用時可收加在載員艙,這種型號被稱為XM233E1陶式導彈運載車。

M27 雙聯裝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側視圖

轉塔內裝有圖像傳遞裝置,把靶心圖表像傳給炮長。發射架總成包括兩個陶式導彈發射管、陶式導彈晝夜瞄準鏡和裝在兩導彈升降臂頂端的搜索瞄準鏡,該鏡可以發現幾千米遠的坦克目標。至於底盤部分則採用了當時M113系列的最新型號,M113A2。與基型M113和M113A1相比,M113A2的主要改進項目有:(1)發動機冷卻系統安裝了新的散熱器和冷卻風扇,調換了兩者的位置,增加了一個平衡箱。新的冷卻系統通過散熱器吸進外界冷空氣,提高了發動機和傳動裝置的冷卻效率,減少了散熱器芯部的油膜和塵土。由於降低了溫度使發動機壽命延長,牽引力增大。由於動力艙處於負壓,也減少了泄入乘員艙的油煙。(2)懸掛系統採用了高強度扭杆,負重輪行程達228mm(原為152mm);在第一、二、五負重輪處安裝了改進型減振器;加強了誘導輪並將總成位置提高了51mm,加大了車底距地高,減少了在起伏路面上行駛時主動輪和誘導輪的觸地現象。(3)後置裝甲燃油箱將具有相同的裝甲防護力,燃油箱用螺栓固定在車尾兩側,既進加了車內空間,又減少了車內著火的危險。燃油自動控制裝置可使一個油箱損壞時不致影響另一個。安裝這樣的油箱後,重量增加108kg,車長增加430mm,重心後移120mm。車上還安裝了與鑄造殼體可以互換的鍛造側傳動箱。

由M27雙聯裝“陶”式導彈發射裝置與M113A2組合而成的M901,最終成了一種技術成熟,但又具備真正高效能的無炮塔坦克殲擊車

M27雙聯裝發射裝置結構示意圖

由M27雙聯裝“陶”式導彈發射裝置與M113A2組合而成的M901,最終成了一種真正高效能的無炮塔坦克殲擊車-------車上載有12枚BGM-71A/B反坦克導彈,其中兩枚處於待發位置。發射架向後翻轉後,可從車後部貨艙開口處重新裝彈,乘員裝彈只需40s,發射架俯仰範圍為-30°~+34°,可360°旋轉。車上乘員4名,戰鬥全重13t。整體上來講,M901有把握在3000米距離上,擊毀當時包括T-72、T-64在內的一線蘇制坦克,而且導彈在發射之前不需要再進行檢查,全套裝置就如同是1門火炮跟彈藥一樣,如果導彈不發火,可以退出故障彈並裝填一發新彈,再加上BGM-71反坦克導彈導彈系統的最小射程低於65m,因此在必要情況下,M901甚至能用於防線遭到突破後被迫進行的遭遇戰(“遭遇戰鬥”(如果你願意,也可叫做“遭遇交戰”)這一概念特別受到蘇聯軍事界的偏愛,他們對此有過大量論述。蘇聯軍隊自然也經常演練遭遇戰鬥,因為紅軍在傳統上是喜歡打運動戰的,而“遭遇戰鬥”則是運動戰的一種常見形式。如果北約部隊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進行“遭遇戰鬥”,那他們就只能在不太理想的情況下抵禦敵人進攻。迫使他們進行這種戰鬥的,是蘇聯機械化集群的突破能力和推進速度。換句話說,如果紅軍機械化集群深入西德腹地的能力和速度超出了北約的預料,那麼北約就不可能做到嚴陣以待,而只能是猝不及防。當然,北約部隊對“遭遇戰鬥”這個概念也並非一無所知。他們同樣就此著書立說,並付諸實踐。在華約和北約這兩個“遭遇戰鬥”的對手中,試圖確定誰優誰劣,誰在實戰中可能贏得勝利是很困難的。但整體而言,“遭遇戰鬥”絕非防禦一方的理想作戰形式,所以美國和北約部署在邊界的大量坦克殲擊車,是否具備打一場遭遇戰的戰技性能至關重要)。由於兩大系統均採用了現有的成熟“貨架產品”,M901的研發進度很快,1978年2月正式立項,當10月份便通過定型,1979年底M901正式裝備美國陸軍、驅歐洲和南朝鮮的美陸軍以及國民警衛隊等。陸軍要求裝備2992輛,其中1100輛於1981年部署於歐洲。此後對於基本型M901的改進不斷開始深化。1984年開始改進M901的發射架,以適應發射BGM-71D改進型陶2導彈的要求。改進後稱為M901A1反坦克導彈發射車。

M901作戰效能示意圖

演習中的M901坦克殲擊車

1987年春,駐歐美軍又開始裝備增裝了AN/TVQ-2GLLD帶尋北陀螺的鐳射定位器/指示器、AN/TAS-4夜間瞄準鏡、陸地導航系統和車輛之間的通信聯絡設備新型M901A2。這種加強型M901的另一個特點在於,其底盤部分吸收了很多M113A3的改進。除採用M113A2的新型冷卻系統、改進型懸掛裝置及外置裝甲油箱外,主要改進項目還有:(1)採用202kW(275馬力)6V-53T渦輪增壓柴油機。該機代替了158kW(215馬力)6V-53型柴油機。(2)採用阿裡遜X-200-4傳動裝置。該傳動裝置有4個前進檔,採用液壓轉向機構,轉向平穩、省力、並減少了懸掛系統的衝擊負荷,提高了動力傳遞效率,節省了功率和燃料。(3)將操縱杆改為方向盤和制動踏板。(4)安裝附加裝甲。需要時用螺栓把P-900披掛裝甲固定在車體上,可大大提高車輛防護力。此外,還備有螺栓固定的鋼/鋁裝甲,用以增強車首、車側及車尾部位的防護力。在車長指揮塔上安裝了機槍防盾。車內安裝有凱鞭拉(Kevlar)複合材料製成的抗崩落襯層。改進防護後,整車重量增加1820kg。經過上述改進,該車的戰鬥性能、可靠性和機動性大為提高。試驗表明從0到32km/h的加速時間由11.7s減至8.1s32km/h制動距離由10m減至7.3m,越野速度由26km/h提高到33.7km/h。在48270km試驗中,故障間平均里程為3047km,而M113A1為1298km。當該車以35.4km/h速度行駛時,其燃料消耗比M113A1降低22%。值得一提的是,差不多同一時間,愛默生電氣公司出於商業考慮,還研製生產了一種與M901A2基本一致的型號,被稱為M981A1----該車於1987年4月完成訂貨529輛,美軍總需求量約為1500輛,生產一直持續到1990年。 不過由於M981A1與M901A2大同小異,所以在統計數字中,人們通常將之歸於M901系列,而不再單獨列出。更為有意思的是,為了彌補M901/M981數量上的不足,作為M901的一種簡化版,美國陸軍還將1400輛普通型號的M113系列裝甲人員輸送車加裝了可擕式的陶式導彈系統(“陶”式導彈的戰鬥全重為77.2kg,對於它的4人發射小組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負擔),不用時可收加在載員艙,這種型號被稱為XM233E1陶式導彈運載車。

M27 雙聯裝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側視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