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遼寧將逐步取消高考錄取批次 這些變化不得不看

遼寧將逐步取消高考錄取批次

穩妥實施高考綜合改革方案, 探索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準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 大幅減少並嚴格控制考試加分專案。 創造條件淡化並逐步取消錄取批次, 完善平行志願投檔方式。 省政府昨日公佈的《遼寧省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上述內容。

★高 校★

到2020年, 全省本科高校調整至60所 打造400個重點學科

按照《規劃》, 到2020年, 全省普通本科高校調整為60所左右;獨立設置高職專科學校調整為40所左右;中等職業學校調整到200所左右。

遼寧將加大對重複設置、培養規模過剩、社會需求不旺、就業品質差的專業點調整力度。

優先發展農村和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業基礎人才、兒科醫生、全科醫生、學前教育, 以及面向工業八大門類產業、新興產業等相關專業。 打造與遼寧支柱產業、高新產業相適應的重點本科專業400個左右。

支援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

在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方面, 支援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支援部分中央部委、省屬高校創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準大學;支援部分省屬高校打造行業影響力大、居於國內同類學校領先地位的高水準特色大學;推進其他省、市屬高校提升整體水準, 建設高水準應用型大學。

以省屬高校高水準學科為基礎, 以服務遼寧支柱產業為建設目標, 建設一批具有國內領先水準的一流學科。 到2020年, 重點建設3-5所普通高校進入全國高水準大學行列;重點建設30個左右學科達到全國一流水準, 建設50個左右對遼寧振興發展起重要支撐作用的優勢特色學科。

每所高校至少建立一個“雙創”基地

《規劃》提出, 遼寧將結合行業發展拓展畢業生就業管道, 鼓勵教師攜帶科研項目或利用自身專業優勢帶領學生創新創業。 推動每所高校至少建設一個具有行業背景、產業特色的創新創業基地, 加強培訓基地建設, 為應屆往屆畢業生提供崗前培訓。

試點將企業任職經歷作為高校聘任工程類教師的必要條件

大力推進科研人員聘用方式改革。

建立健全科研人員雙向流動機制, 試點將企業任職經歷作為高校聘任工程類教師的必要條件。 完善高校教師在崗兼職、離崗創業和期限內返崗任職制度。 建立以能力和貢獻為導向的評價和激勵機制, 鼓勵科研人員持續研究和長期積累。

對高等學校分類實行績效管理和考核。 將績效考核結果作為高校規模核定、計畫安排、專業調整、經費投入、專案支援、資源配置等方面決策的主要依據。

鼓勵高校推進內設機構取消行政級別試點 克服行政化傾向

依法自主制定招聘條件和標準, 自主公開招聘人才, 根據崗位設置方案和管理辦法自主做好人員聘後管理, 落實高校用人自主權;下放教師職稱評審權,

改進教師職稱評審方法, 落實高校教師職稱評審自主權;健全符合現代大學特點的薪酬分配制度, 擴大高校薪酬分配自主權;擴大職業學校在招生、專業設置和調整、教師評聘、資源配置、收入分配、校企合作等方面的辦學自主權。 進一步落實和擴大中小學在教學工作、資源配置、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權。 深化學校管理人員職員制改革, 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 鼓勵高校推進內設機構取消行政級別試點, 克服行政化傾向。 學校重大決策和涉及師生利益的重大政策應當經教職工代表大會民主討論和通過。

★高 中★

大幅減少加分專案 逐步取消錄取批次

我省將穩妥實施高考綜合改革方案,

探索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準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 完善高中學業水準考試, 規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大幅減少並嚴格控制考試加分專案。 創造條件淡化並逐步取消錄取批次, 完善平行志願投檔方式。

加強命題和考試的組織管理, 確保國家教育考試安全。 深入實施高校招生陽光工程。 加強考試招生全程監督, 加大查處違規行為力度。 完善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制度。 改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方式, 逐步建立基於初中學業水準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普通高中招生錄取機制。

★中 小 學★

新建學校原則上採取集團化發展模式

依託小學、初中名校, 採取“名校+小校”“名校+普校”等形式, 開展集團化辦學,重組薄弱學校與優質學校,切實縮小校際差距,著力解決擇校問題。支持建設品牌學校為總校、併入學校為分校或校區的“緊密型”“協作型”教育集團。【詳細】

到2020年,小學班額不超45人,初中班額不超50人

按照《規劃》,遼寧將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大力提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品質。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基本做到小學班額不超過45人、初中班額不超過50人。

鼓勵中小學生開展研學旅行、冬夏令營

《規劃》提出,支援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和具備條件的企業,建立與教學相關的共用型實訓培訓基地。支持高校廣泛開展大學生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深入基層。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和多種形式的夏令營、冬令營活動,建設一批具有良好示範帶動作用的綜合實踐基地和研學旅行基地。

中小學設置正高級教師職務(職稱)

按照《規劃》,遼寧將實行教師職稱評審與崗位聘用相結合的辦法,全面推進中小學教師職務(職稱)制度改革,在中小學設置正高級教師職務(職稱)。推進高校職稱評審權下放。

師德師風不合格 評獎評職稱一票否決

完善師德師風考評監督機制,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學校工作考核和教育品質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把師德師風表現作為教師考評的首要內容,對考核不合格的教師在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估獎勵等環節實行一票否決制。

完善師德表彰獎勵制度,將師德表現作為評獎評優的首要條件。實行教師職稱評審與崗位聘用相結合的辦法,全面推進中小學教師職務(職稱)制度改革,在中小學設置正高級教師職務(職稱)。

防止單純以升學率考核學校和教師、單純以分數評價學生

全面改進各級各類教育評價體系,注重考查學生適應社會發展和終身發展的能力,防止單純以升學率考核學校和教師、單純以分數評價學生。探索實行利益攸關方共同參與的開放式評價,完善評價結果公開機制。構建教育品質綜合評價體系,把學生的品德、學業、身心發展水準和興趣特長養成等作為評價學校教育品質的主要內容。建立學業負擔監測機制,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

2020年所有學校、教師和初中以上學生開通網路學習空間

到2020年,全省中小學校互聯網接入率達到100%;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教室比例達到100%;所有學校、教師和初中以上學生開通網路學習空間。推進中小學校、職業院校校園無線網路建設,實現高等學校校園無線網路全覆蓋。到2020年,建成省級數位化校園100所、智慧校園30所。

信源:東北新聞網

開展集團化辦學,重組薄弱學校與優質學校,切實縮小校際差距,著力解決擇校問題。支持建設品牌學校為總校、併入學校為分校或校區的“緊密型”“協作型”教育集團。【詳細】

到2020年,小學班額不超45人,初中班額不超50人

按照《規劃》,遼寧將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大力提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品質。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基本做到小學班額不超過45人、初中班額不超過50人。

鼓勵中小學生開展研學旅行、冬夏令營

《規劃》提出,支援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和具備條件的企業,建立與教學相關的共用型實訓培訓基地。支持高校廣泛開展大學生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深入基層。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和多種形式的夏令營、冬令營活動,建設一批具有良好示範帶動作用的綜合實踐基地和研學旅行基地。

中小學設置正高級教師職務(職稱)

按照《規劃》,遼寧將實行教師職稱評審與崗位聘用相結合的辦法,全面推進中小學教師職務(職稱)制度改革,在中小學設置正高級教師職務(職稱)。推進高校職稱評審權下放。

師德師風不合格 評獎評職稱一票否決

完善師德師風考評監督機制,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學校工作考核和教育品質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把師德師風表現作為教師考評的首要內容,對考核不合格的教師在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估獎勵等環節實行一票否決制。

完善師德表彰獎勵制度,將師德表現作為評獎評優的首要條件。實行教師職稱評審與崗位聘用相結合的辦法,全面推進中小學教師職務(職稱)制度改革,在中小學設置正高級教師職務(職稱)。

防止單純以升學率考核學校和教師、單純以分數評價學生

全面改進各級各類教育評價體系,注重考查學生適應社會發展和終身發展的能力,防止單純以升學率考核學校和教師、單純以分數評價學生。探索實行利益攸關方共同參與的開放式評價,完善評價結果公開機制。構建教育品質綜合評價體系,把學生的品德、學業、身心發展水準和興趣特長養成等作為評價學校教育品質的主要內容。建立學業負擔監測機制,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

2020年所有學校、教師和初中以上學生開通網路學習空間

到2020年,全省中小學校互聯網接入率達到100%;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教室比例達到100%;所有學校、教師和初中以上學生開通網路學習空間。推進中小學校、職業院校校園無線網路建設,實現高等學校校園無線網路全覆蓋。到2020年,建成省級數位化校園100所、智慧校園30所。

信源:東北新聞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