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領航新征程】智庫觀點 | 上海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的短板及政策建議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是上海的兩項重大使命。 如何利用好上海的金融優勢, 讓金融引擎推動科創發展, 實現科技與金融更好的融合, 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需要探討的重要議題。

上海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的現狀

2015年8月, 為推進具有全球有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 上海發佈《關於促進金融服務創新支援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 開啟了金融支援科技創新的新篇章。 近幾年以來, 上海初步建立了以政府多元投入、市場化創業投資、科技信貸服務為特徵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一是財政科技投入由單一投入模式向多元化投入轉變。 財政科技投入逐漸從最初的科技專案資助, 向風險分擔、風險補償、普惠稅收政策、科技創新券、引導基金等多元化的財稅引導體系轉變。 近年來, 上海推動財政科技投入聯動與統籌管理的改革;推出了履約貸產品, 引入多方風險分擔機制;出臺天使投資風險補償辦法, 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投入;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兩項稅收減免額相當於上海地方財政科技撥款的75.8%;實施“科技創新券”, 幫助中小微企業降低了研發成本。

二是創業投資對接國際化市場, 重點佈局政府引導基金。 上海積極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業投資中心,

吸引集聚一批知名的創業投資機構。 在政府引導基金方面, 本市創投引導基金、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累計參股60多家基金、合計參股總規模190億元。 上海科創基金、上海雙創孵化母基金等引導基金相繼成立;在創業投資方面, 上海積極探索外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機構投資專案管理新模式, 重點在放寬投資准入、簡化管理流程等方面開展試點, 根據清科集團統計, 全國創業投資最活躍的地區中上海位元列第二;在股權市場方面, 改革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市場制度, 建設科技創新板。

三是科技信貸體系初步建立, 信貸產品創新層出不窮。 初步建立了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信貸服務體系。 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將科技信貸金融作為業務轉型方向;上海銀監局提出科技金融“六專機制”,

建設“創投型”信貸模式和“區域版”投貸聯動模式;上海市創業中心建立了3+X的信貸產品體系, 商業銀行的科技信貸產品更是層出不窮。 探索投貸聯動創新, 張江自主創新示範區列入投貸聯動試點地區, 浦發矽谷銀行、上海銀行、華瑞銀行3家本地銀行以及5家全國性銀行在滬開展試點。

上海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的短板

當前, 上海各類科技金融的工具、產品、業態和主體的體系較為完整, 但科技與金融融合的深度、廣度、複雜度上仍然有待提升, 科技金融生態的建設還不夠充分。

1、財政科技投入需要更加靈活、有效的資助機制, 撬動社會資本參與科技金融。

當前存在的主要短板:一是針對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 尚未建立起有效的資助模式, 推動形成一批重大原創性的科技成果;二是政府財政科技缺乏金融工具與平臺, 實現科技創新投入的市場化、規模化運作, 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杆撬動作用;三是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雙向加速時代, 政府的監管體制還不能適應新時期的發展要求。

2、創業投資逐漸成為科技創新資源配置的主流方式, 需要大力扶持與培育。 當前存在的主要短板:一是上海從事創業投資的機構數量, 以及管理資本規模、風險投融資等指標遠落後於北京。 近年來興起的基金小鎮模式, 全國33個基金小鎮中15個位於浙江省, 上海需要提升創投機構的集聚度;二是政府引導基金頂層設計與管理模式創新性不足,

引導投入早期專案的比重過低。 例如杭州天使投資引導基金中50%為政府讓利性出資, 收益完全讓渡, 虧損時政府資金劣後;三是政府針對創業投資、天使投資的稅收減免、財政補助等支援政策還需要進一步突破。

3、金融機構參與科技信貸的積極性增強, 需要對共性問題提供支撐。 越來越多的銀行參與到科技信貸市場, 但在風險分擔、利益共用等機制上, 仍然存在很多共性短板:一是科技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規模太小, 區級和行業性擔保基金缺乏, 現有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運營體制不夠靈活, 風險承擔積極性不足、門檻較高;二是面向金融機構全市層面的科技企業資訊共用平臺儘管呼聲很高, 但卻一直沒有建立。而浦發銀行2017年率先發佈首個科技金融服務平臺,整合多方資源、資訊集成共用,有效提高投融資對接效率;三是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征信平臺體系還不夠健全,相關信用資訊聯通不夠,大資料採擷有待提升。政府財政科技投入資訊、專家庫資訊、科技企業資訊向金融機構的開放與共用性不足。

打造上海科技金融生態的建議

當前,科技金融的工具與產品呈現多樣性特徵,財政科技、創業投資、科技信貸等各類金融工具、產品、業態、主體相互依存,呈現互補性與共生性,科技金融正在從工具向生態演化。科技金融生態強調金融業態、主體的相互融合、相互協作,共同實現金融資源的最優配置。

新時代,上海要以“尊重主體、多方協作、融合共用”的基本理念,不斷完善科技與金融的融合機制,提升金融產品與工具融合的深度、廣度與複雜度,統籌安排銀行、證券、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在科技金融領域的功能定位,形成財政科技資金、科技信貸、創業投資、擔保基金、開發性金融,以及商業保險和多層資本市場等各類金融工具的廣泛聯接、協同聯動,打造科技金融生態,支撐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為此,主要建議如下:

1、政府要扮演風險承擔者與管控者角色。財政科技投入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一是引入機構式資助。加大對於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的扶持力度,建立競爭性資助和機構式資助兩種方式協同互補的新型財政科技投入機制;二是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搭建金融工具與平臺,吸引各類社會金融資本參與科技創新的投入,例如借助開發性金融搭建統投或統貸平臺;三是創新監管方式。實踐中要區別對待惡意違規與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創新監管方式,例如引入“沙箱監管”機制,加強法治與社會共治相結合的治理建設。

2、在創業投資上,加強政府引導與集聚市場機構兩手抓。一方面政府直接向市場輸血,提升引導基金的規模;另一方面通過財稅手段建立若干創投機構集聚地,形成規模效應。一是創新引導基金管理機制。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鼓勵投資前移,重點投資於種子期、初創期企業;提升政府引導基金的規模,鼓勵國企參與設立市場化運作的引導基金;二是打造基金集聚地。探索打造“精小美”、機構紮堆的基金小鎮模式,進一步提升地方財稅扶持力度,形成創業投資產業的集聚效應。

3、在科技信貸上,為金融機構提供公共產品服務。政府重點要為金融機構解決共性問題,提供公共產品:一是信息庫。將上海各類科技中小微企業的資訊、財政投入資訊、專家庫資訊等進行集合,向金融機構有限開放;二是擔保體系。鼓勵區縣、大型企業、金融機構建立多層次的商業性融資擔保機構,構建融資擔保、再擔保服務平臺體系,實現政府與市場多方參與的風險分擔模式;三是征信平臺。成立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國資征信平臺,打通工商、稅務、法院、公積金、出入境、銀行等資訊,配合大資料採擷,構建中小企業的征信體系。四是政策借鑒。學習美國UCC系統,銀行可獲得企業所有資產的留置權,大大促進銀行向科技小微企業貸款的意願。

作者單位: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

欄目主編:王多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雍凱 但卻一直沒有建立。而浦發銀行2017年率先發佈首個科技金融服務平臺,整合多方資源、資訊集成共用,有效提高投融資對接效率;三是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征信平臺體系還不夠健全,相關信用資訊聯通不夠,大資料採擷有待提升。政府財政科技投入資訊、專家庫資訊、科技企業資訊向金融機構的開放與共用性不足。

打造上海科技金融生態的建議

當前,科技金融的工具與產品呈現多樣性特徵,財政科技、創業投資、科技信貸等各類金融工具、產品、業態、主體相互依存,呈現互補性與共生性,科技金融正在從工具向生態演化。科技金融生態強調金融業態、主體的相互融合、相互協作,共同實現金融資源的最優配置。

新時代,上海要以“尊重主體、多方協作、融合共用”的基本理念,不斷完善科技與金融的融合機制,提升金融產品與工具融合的深度、廣度與複雜度,統籌安排銀行、證券、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在科技金融領域的功能定位,形成財政科技資金、科技信貸、創業投資、擔保基金、開發性金融,以及商業保險和多層資本市場等各類金融工具的廣泛聯接、協同聯動,打造科技金融生態,支撐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為此,主要建議如下:

1、政府要扮演風險承擔者與管控者角色。財政科技投入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一是引入機構式資助。加大對於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的扶持力度,建立競爭性資助和機構式資助兩種方式協同互補的新型財政科技投入機制;二是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搭建金融工具與平臺,吸引各類社會金融資本參與科技創新的投入,例如借助開發性金融搭建統投或統貸平臺;三是創新監管方式。實踐中要區別對待惡意違規與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創新監管方式,例如引入“沙箱監管”機制,加強法治與社會共治相結合的治理建設。

2、在創業投資上,加強政府引導與集聚市場機構兩手抓。一方面政府直接向市場輸血,提升引導基金的規模;另一方面通過財稅手段建立若干創投機構集聚地,形成規模效應。一是創新引導基金管理機制。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鼓勵投資前移,重點投資於種子期、初創期企業;提升政府引導基金的規模,鼓勵國企參與設立市場化運作的引導基金;二是打造基金集聚地。探索打造“精小美”、機構紮堆的基金小鎮模式,進一步提升地方財稅扶持力度,形成創業投資產業的集聚效應。

3、在科技信貸上,為金融機構提供公共產品服務。政府重點要為金融機構解決共性問題,提供公共產品:一是信息庫。將上海各類科技中小微企業的資訊、財政投入資訊、專家庫資訊等進行集合,向金融機構有限開放;二是擔保體系。鼓勵區縣、大型企業、金融機構建立多層次的商業性融資擔保機構,構建融資擔保、再擔保服務平臺體系,實現政府與市場多方參與的風險分擔模式;三是征信平臺。成立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國資征信平臺,打通工商、稅務、法院、公積金、出入境、銀行等資訊,配合大資料採擷,構建中小企業的征信體系。四是政策借鑒。學習美國UCC系統,銀行可獲得企業所有資產的留置權,大大促進銀行向科技小微企業貸款的意願。

作者單位: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

欄目主編:王多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雍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