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致命之吻害死人:我要對性騷擾說不!你呢?

11日,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通報, 教授陳小武因性騷擾學生被撤職。

圖片來自網路

從美國好萊塢大佬身敗名裂, 到英美政客黯然辭職,

再到北航教授被解職......

在這場自下而上、聲勢浩大的全球反性騷擾運動中, 人們看到, 暴露問題、正視問題、甚至就問題爆發爭論, 才能讓解決問題成為可能, 進而推動社會進步。

01 | “我也是” 你呢?

好萊塢金牌製片人哈威·溫斯坦性侵醜聞去年曝光後, 許多人以“我也是”為話題標籤, 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自己遭性騷擾或性侵犯經歷。

去年10月至12月, 以社交網路“推特”和“臉書”為平臺, “我也是”話題標籤使用超過600萬次。

“我也是”運動持續激發國際社會對性騷擾的關注。

據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區負責機會平等及婦女事務的國務秘書比安卡·德貝茨10日說, 比利時根特大學一項調查顯示, 在受調查的425名15歲以上布魯塞爾女性中, 88%的人承認曾遭受過至少一次性騷擾。

“我也是”本身也激發不同聲音。

在法國, 據法國《世界報》報導, 包括著名女影星卡特琳·德納夫在內的100名女性日前簽署聯名信, 公開聲討“我也是”運動, 質疑其對“性騷擾”的界定, 稱其過度上綱上線。

但這封聯名信本身, 又招致眾多女權人士指責。

可以看到, 從道德和法律層面, 性騷擾都是爭議性話題。

但無論如何, 當“潛規則”逐步“大白於天下”, 這本身就指明社會進步的方向。

02 | “公開的秘密”

職場性騷擾問題存在已久, 幾乎是“公開的秘密”, 但鮮有受害者發聲。

分析人士認為, 近來這場反性騷擾運動可被視為女性運動一部分, 是從社交媒體上一個熱詞最終擴展到全球範圍的一場平權運動。

這場運動會促使更多人思考, 性騷擾的邊界在哪裡?量化指標如何設定?這些思辨或有助於相關法律出臺, 促進問題解決。

相較歐美文化而言, 亞洲文化更趨內斂, 很多人認為性騷擾話題“上不得檯面”。

如今, 包括中國在內一些亞洲地區的女性勇於在網上發聲, 指認遭受性騷擾, 這反映了社會的進步、思想觀念的革新, 可被視為是男女平權運動的一種新發展。

03 | 讓零容忍變為共識

從女性的長久沉默、社會長期的熟視無睹, 到越來越多女性勇敢說出來, 越來越多的男性參與和聲援, 社會各界正在推動塑造對性騷擾零容忍的清風氣正。

這場“我也是”運動, 正借助網路平臺和輿論輻射, 將女性的平權訴求變為公共議題, 將零容忍行為上升為共識。

推而廣之, 對“我也是”運動的理解, 也可以放在全球政治格局巨變和社會思潮湧動的時代背景下。

這一運動, 是對當今世界社會達爾文主義和叢林法則的一種抗爭。 一個強者可以憑藉權力對弱者為所欲為的世界是危險的。

性騷擾、性侵現象不斷發生, 不是因為侵害者不辨對錯, 而是因為他們認為不會受到懲罰。

世界的進步和發展, 需要人道主義精神指引, 其本質就是對生命的關懷和尊重, 是不論性別、職業、種族, 所有人都享有平等的尊重。

來源 | 新華國際頭條:interxinhua;略有改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