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以2018國考為例述“字斟句酌”對申論的重要性

申論文章寫作, 審題立意乃文章寫作第一關。

圖片來源於網路

審題不清, 方向不明, 會遺漏很多重要資訊點, 導致立意不准, 寫作中心有偏差,

乃至偏題、跑題, 如此申論文章分數自然四類, 失敗也就在所難免。

如何審清題目, 把握命題意圖?關鍵在於審題時, 要字斟句酌, 不要走馬觀花。 要學會分析題幹中的關鍵字詞、短語, 同時推敲梳理它們之間的關係;然後找出寫作中心、寫作角度, 由此形成立意方向, 然後再結合材料提煉總分論點。 接下來, 中公教育專家將以2018國考申論作文為例為大家講解。

【例題】給定資料6中提到了老子關於“有”和“無”的觀點。 請你圍繞給定資料反映的城市建設理念中的問題, 聯繫實際, 以“試談‘有’與‘無’” 為題寫一篇文章。 (40分)

要求: (1)自選角度, 見解深刻;(2)參考給定資料, 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3)思路清晰, 語言流暢;(4)總字數1000字左右。

一、審題, 分析關鍵字句

縱觀題目,

不僅是題幹, 還要看要求。 我們馬上會抓取主要資訊:一是給定資料6中老子關於“有”和“無”的觀點;二是圍繞給定資料反映的城市建設理念中的問題;三是以“試談‘有’與‘無’” 為題。 由此能確定文章寫作中心為, 給定資料反映的城市建設理念中的問題;立意角度為“有”與“無”, 兩者相結合可以明確寫作重點為:城市建設的“有”與“無”, 文章標題為:試談‘有’與‘無’。 然後會引發一系列思考, 城市建設理念中的問題有什麼? “有”“無”指定的是什麼?有什麼關係?與城市建設有何種意義?等等。

圖片來源於網路

二、立意, 提煉中心論點

帶著審題思考梳理材料, 涉及城市治理的材料主要是3至6。 其中資料5、6闡述了月亮灣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啟示, 地下地上是一對“有”“無”, 讓城市公共空間發展潛力倍增。 此城市治理理念與老子“有”“無”之用暗合。 資料3、4以國內瑞麗花園、南平巷, 國外巴黎新橋、聖保羅城市建設為例, 談到城市建設中存在居民活動空地有限、過度商業開發等問題, 以及城市公共空間的作用。

其中城市高樓林立與公共空間是一對“有”“無”, 過度商業開發與人居環境、文化保護是一對“有”“無”。 好的城市建設要處理好這些“有”“無”關係。 有之以為利, 無之以為用, 有給人便利, 無則發揮其作用。 從材料中總結可知, 當前城市治理理念中存在“重有輕無”的問題。 解決之道便是, 轉變城市治理思路, 恢復城市公共空間功能, 不只“造景”, 更要“化人”, 有無共用互用。

圖片來源於網路

由此總結提煉文章中心論點為, 轉變城市“重有輕無”的治理理念, “有”“無”互用, 才能彰顯城市意義, 提升群眾獲得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