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郵輪客流量12年來首次增速放緩,郵輪產業未來何去何從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2座新客運大樓將於月底交工。 張海峰 實習生姚明明 攝

連續多年高速增長的中國郵輪產業, 遭遇罕見增幅放緩。

據最新資料顯示, 2017年我國郵輪旅客出入境總人數495.5萬人次, 同比增長8%, 11個郵輪港共接待郵輪1181艘次, 同比增長17%, 增幅較前幾年放緩, 這是12年來首次增速放緩。 2018年的情況或許更糟。 據行業權威期刊預測, 2018年中國市場上幾乎所有郵輪運營商都已削減運力, 預計全年有240萬人次遊客搭乘郵輪, 少於2017年。

行業增長曲線突然轉向, 是出了什麼問題?記者專訪了全球最大郵輪公司之一的嘉年華集團中國區總裁陳然峰。 在他看來, 這次調整, 既是之前問題的累積, 更是郵輪產業相關各方“慢下腳步”思考未來郵輪產業該往何處去的時機, “其中最應當關注的, 不是簡單的投入, 而是從‘郵輪生態系統’的角度去思考整個產業的永續發展。

中國郵輪產業仍處起步階段

近幾年中國掀起一股郵輪熱, 遊客數量大幅增長, 超豪華郵輪品牌均向中國拓展市場。 加之有統計顯示, 郵輪經濟可為當地帶來1:10的乘數效應, 引得各地政府砸重金打造母港。

然而, 近日有媒體統計各大郵輪公司2018年在中國投入的艘次發現, 皇家加勒比等國際郵輪公司正在削減中國市場的船隻數量, 調查機構認為, 這是由於“中國市場未能達到預期”。 沒有船, 空有港口毫無意義。 對這一調整, 陳然峰認為很正常。 “這促使我們冷靜思考什麼樣的郵輪市場才是健康的。 近幾年中國郵輪市場高速發展, 吳淞口郵輪碼頭已成為亞洲第一, 未來必然還會繼續向前, 但一個基本的判斷是, 中國的郵輪產業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

2006年, 嘉年華集團旗下的歌詩達率先進入中國, 將郵輪旅遊這種形式與概念帶入中國人的生活, 在陳然峰看來, 郵輪產業一方面與老百姓對美好生活不斷增長的需求息息相關, 另一方面, “在中國, 郵輪產業還與‘中國製造2025’戰略結合在一起。 ”

郵輪生態系統中下游市場最重要

郵輪生態系統, 應完整地包含上游、中游、下游的每一個領域。

上游主要是指郵輪的設計和製造。 2016年, 中船集團、嘉年華等共同簽訂中國第一艘大型郵輪建造協定, 預計新船將於2023年投入運營。 “造船重要的是看配套設備和零部件供應能否跟得上, 比如動力系統、電子系統、船艙等, 隨著整條郵輪建造產業鏈落戶上海, 會為上海經濟發展帶來直接貢獻。

”陳然峰說, 其次是郵輪維修, 上海也已開始試驗, 2015年大西洋號、2016年賽琳娜號、2017年新浪漫號都已選擇在上海維修和保養。

中游的價值同樣重要。 船舶的運營管理, 數千人的吃住玩、船舶的靠泊、航線的設定等都需專業人才, 但目前這方面還是以外國專家為主。 至於郵輪碼頭等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的發展是最快的, 但下一步, 與碼頭配套的交通設施等需求將更迫切, 比如碼頭如何與航班、高鐵、公交、軌交對接聯動, 讓數千人甚至上萬人能迅速疏導進出, 這對改善遊客體驗非常重要。

下游即郵輪市場, 與老百姓直接相關, 也是郵輪生態系統最重要一環。 中國郵輪過去十年的高速發展, 建立在人口基數基礎上,

中國獨特的包船模式, 既推動了市場迅速發展, 也為後來甩艙、低價惡性競爭埋下伏筆。 目前, 上海已開始創新船票實驗, 將旅客、郵輪公司、碼頭、旅行社之間的關係、權利一一理順, 對下一步銷售體系的改革將帶來益處。 據介紹, 目前嘉年華旗下的歌詩達郵輪已開始嘗試更多模式, 除包船外, 大切艙、小切艙、直銷等都已開始, 與旅行社之間的合作也開始試行國際通用的傭金制度, 這對提升郵輪品質和客戶體驗都大有益處。

岸上游產品開發要貼近遊客需求

郵輪產業的發展, 離不開政府的引導與支持。 在陳然峰看來, 本土經濟的發達、長三角輻射力及政府重視等因素疊加, 足以令上海繼續保持領頭羊優勢, 但整個郵輪產業的持續發展仍需創新。

例如,母港在國際上一般都具備極強的維修或船供系統能力,從這點看,國內目前的母港建設還有待提升,目前的船供系統還有政策障礙。很難想像,在國內採購一些船供品,價格甚至比國外採購的還要高。郵輪需要國際化運行,部分產品必須由集裝箱轉運到港口登船,這涉及檢驗檢疫、海關流程等,國內目前還沒有適應郵輪船供的成熟方案,在本地採購方面,尚沒有可行的退稅等優惠政策,中間環節多造成價格沒有競爭力。

郵輪產業發展,還應將眼光放得更遠,例如郵輪目的地的開發。“港口建好了,但若沒有合適航線,遊客無處可去還是不行。”上海郵輪產業的先行,離不開中日韓“黃金三角”航線,其他長航線發展受制於當下的休假制度,難度較大。郵輪目的地建設必須要走出去,這有助於提升中國影響力。國內一些企業已開始參與東南亞地區的港口建設,若能同時結合旅遊目的地打造,既可方便中國遊客,也能吸引當地遊客來中國。

陳然峰覺得,目前遊客對郵輪產品的不滿意之處,主要集中在岸上遊,要積極與目的地政府聯繫,共同開發貼近遊客真正需求的岸上遊產品,讓遊客有所選擇,才能提升遊客的滿意度。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梁建剛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信德海事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投稿或聯繫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例如,母港在國際上一般都具備極強的維修或船供系統能力,從這點看,國內目前的母港建設還有待提升,目前的船供系統還有政策障礙。很難想像,在國內採購一些船供品,價格甚至比國外採購的還要高。郵輪需要國際化運行,部分產品必須由集裝箱轉運到港口登船,這涉及檢驗檢疫、海關流程等,國內目前還沒有適應郵輪船供的成熟方案,在本地採購方面,尚沒有可行的退稅等優惠政策,中間環節多造成價格沒有競爭力。

郵輪產業發展,還應將眼光放得更遠,例如郵輪目的地的開發。“港口建好了,但若沒有合適航線,遊客無處可去還是不行。”上海郵輪產業的先行,離不開中日韓“黃金三角”航線,其他長航線發展受制於當下的休假制度,難度較大。郵輪目的地建設必須要走出去,這有助於提升中國影響力。國內一些企業已開始參與東南亞地區的港口建設,若能同時結合旅遊目的地打造,既可方便中國遊客,也能吸引當地遊客來中國。

陳然峰覺得,目前遊客對郵輪產品的不滿意之處,主要集中在岸上遊,要積極與目的地政府聯繫,共同開發貼近遊客真正需求的岸上遊產品,讓遊客有所選擇,才能提升遊客的滿意度。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梁建剛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信德海事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投稿或聯繫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