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濕邪為患甚於寒!你體內的濕氣,都來自這六處!後附祛濕方法!

81歲的國醫大師盧芳, 精神矍鑠、聲如洪鐘, 善於治療“雜症”的他, 對養生有兩點認識:一是防濕邪, 二是不生氣。

“濕氣為患”不得小覷

盧芳認為, 現代人是生活在一個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 對四季的感覺越來越不分明。

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北方的冬天燒暖氣, 穿件單衣還冒汗, 陽氣外越, 藏不住精氣。

在這種環境人體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

抵禦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了, 極容易導致體內濕邪堆積, 造成陽氣虛衰。 而根據臨床觀察, 濕邪對人體的傷害, 比寒邪還要大。

以下六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濕氣:

缺覺

中醫認為, 缺覺十分容易傷脾, 通常熬夜後所表現出的乏力、無神、肢體困重都是脾虛的典型症狀。

盧芳建議大家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

另外, 如果白天適當進行一些體育運動則會讓你的睡眠品質更高。

口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 最好的養胃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現在有很多人喜歡吃些油膩、過鹹、過甜或過辣的食物, 而這些所謂的美食是最不易消化的, 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

因此盧芳建議, 日常多食清粥小菜清清腸胃, 養成清淡飲食的好習慣, 有利身體健康。

貪涼

盧芳認為, 過食生冷食物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 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

盧芳建議在烹調時最好加入蔥、薑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喝大酒

目前有很多人喜好聚會、聚餐, 三五好友湊到一起就喝一場“大酒”, 而過量飲酒正是加重“濕毒”的關鍵因素。

盧芳認為, 酒助濕邪, 所以酒精要少碰, 更不能借酒澆愁。

運動少

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大的表現。

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

盧芳建議,在四季都要堅持體育鍛煉,通過養腎達到養筋健腎、舒筋活絡、暢通氣脈、增強自身抵抗力,從而達到強腎健體目的。

久坐

久坐會使人的腦供血不足,導致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加重乏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還會引發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頭疼、頭暈。

盧芳建議,久坐辦公之餘多起身運動一下,是十分有助於身體保養的。

養生就要不生氣

“不生氣”是盧芳最為推崇的養生之道。他認為,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不良情志刺激,超過人體心理承受能力和調節能力時,會導致疾病的發生,而生氣則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過激情緒。

盧芳說,養生首先需要我們力戒怒氣。頻繁生氣或者暴怒,一方面無法解決問題,另一方面也對身體不好。

在現實生活中,保持“恬惔虛無”的心態說起來簡單,但真正做起來並不那麼容易。

很多人嘴上“無所謂”,內心確“很計較”,經常有些人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鬧得天翻地覆。

更有甚者一氣之下,就此“駕鶴西去”,也是屢見不鮮的。

盧芳調節情志的竅門有三:

提倡修煉靜功

他認為人的精神心理修養,要在靜守中去體驗,通過調心、入靜,或靜坐,或站樁,總以清心入靜,排除雜念,一心體會體內氣血運行的變化,久而久之,則真氣充沛,五臟安和,形神健旺,自會長壽。

要“知足常樂”

生活中多想一想“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樣可以得到生活和心理上的滿足,從根源上減少發怒情緒。

培養幽默感

幽默的直接效果是產生笑意、緩解緊張氣氛,自然可以減少發怒情緒,甚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快速擺脫困境。

“冬春”是養生好時節

盧芳認為,雖然冬天的低溫易於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但是如果保養得宜,那麼冬天與春天是最利於人“將養”的季節,此時養生,可以為人一年的勞作,打下身體基礎。

春應調“情”

盧芳說,這個“情”當以“情緒”講。要學會充分利用春季時大自然“發陳”之特性,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調理,使春陽之氣得以宣洩,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

而對已病者而言,更應在春季注重情志調養,著眼於一個“生”字,順應春天陽氣升發、萬物復蘇的特點,讓自己的意氣風發、心胸開闊、樂觀愉快,使情志生髮出來,切不可扼殺。這樣一來,可以使肝氣順達、氣血調暢,則病易得愈。

冬應巧補

盧芳說,冬季陽氣潛伏,萬物生機閉藏,腎氣最易耗損,飲食上宜用性溫益精之品,以補腎氣,固護腎精。但是,由於人的體質有偏頗,耐受溫補有差異,不能一概而論,所以冬季當重“巧補”,要辨證施補。

根據冬季氣候寒冷的特點,盧芳建議大家多食溫熱護陽之品,如羊肉、牛肉、烏雞、桂圓、胡桃、核桃、栗子、大棗、白薯等。

但對於平時素體陰虛有內熱的人,溫補的羊肉對他們來說就是“發物”,食之過多會更傷其陰,使內熱更盛。

日常可多食用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棗、魔芋、海帶、紫菜等黑色食品,因為黑色食物可入腎經,能益腎強腎。

與羊肉這一類溫腎壯陽食品相比,這些黑色食品大多性味平和、補而不膩、食而不燥,十分適合於腎氣漸衰、體弱多病的老人以及陰虛內熱者。

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

盧芳建議,在四季都要堅持體育鍛煉,通過養腎達到養筋健腎、舒筋活絡、暢通氣脈、增強自身抵抗力,從而達到強腎健體目的。

久坐

久坐會使人的腦供血不足,導致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加重乏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還會引發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頭疼、頭暈。

盧芳建議,久坐辦公之餘多起身運動一下,是十分有助於身體保養的。

養生就要不生氣

“不生氣”是盧芳最為推崇的養生之道。他認為,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不良情志刺激,超過人體心理承受能力和調節能力時,會導致疾病的發生,而生氣則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過激情緒。

盧芳說,養生首先需要我們力戒怒氣。頻繁生氣或者暴怒,一方面無法解決問題,另一方面也對身體不好。

在現實生活中,保持“恬惔虛無”的心態說起來簡單,但真正做起來並不那麼容易。

很多人嘴上“無所謂”,內心確“很計較”,經常有些人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鬧得天翻地覆。

更有甚者一氣之下,就此“駕鶴西去”,也是屢見不鮮的。

盧芳調節情志的竅門有三:

提倡修煉靜功

他認為人的精神心理修養,要在靜守中去體驗,通過調心、入靜,或靜坐,或站樁,總以清心入靜,排除雜念,一心體會體內氣血運行的變化,久而久之,則真氣充沛,五臟安和,形神健旺,自會長壽。

要“知足常樂”

生活中多想一想“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樣可以得到生活和心理上的滿足,從根源上減少發怒情緒。

培養幽默感

幽默的直接效果是產生笑意、緩解緊張氣氛,自然可以減少發怒情緒,甚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快速擺脫困境。

“冬春”是養生好時節

盧芳認為,雖然冬天的低溫易於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但是如果保養得宜,那麼冬天與春天是最利於人“將養”的季節,此時養生,可以為人一年的勞作,打下身體基礎。

春應調“情”

盧芳說,這個“情”當以“情緒”講。要學會充分利用春季時大自然“發陳”之特性,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調理,使春陽之氣得以宣洩,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

而對已病者而言,更應在春季注重情志調養,著眼於一個“生”字,順應春天陽氣升發、萬物復蘇的特點,讓自己的意氣風發、心胸開闊、樂觀愉快,使情志生髮出來,切不可扼殺。這樣一來,可以使肝氣順達、氣血調暢,則病易得愈。

冬應巧補

盧芳說,冬季陽氣潛伏,萬物生機閉藏,腎氣最易耗損,飲食上宜用性溫益精之品,以補腎氣,固護腎精。但是,由於人的體質有偏頗,耐受溫補有差異,不能一概而論,所以冬季當重“巧補”,要辨證施補。

根據冬季氣候寒冷的特點,盧芳建議大家多食溫熱護陽之品,如羊肉、牛肉、烏雞、桂圓、胡桃、核桃、栗子、大棗、白薯等。

但對於平時素體陰虛有內熱的人,溫補的羊肉對他們來說就是“發物”,食之過多會更傷其陰,使內熱更盛。

日常可多食用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棗、魔芋、海帶、紫菜等黑色食品,因為黑色食物可入腎經,能益腎強腎。

與羊肉這一類溫腎壯陽食品相比,這些黑色食品大多性味平和、補而不膩、食而不燥,十分適合於腎氣漸衰、體弱多病的老人以及陰虛內熱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