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稀罕事兒:“代理兒女”床前盡孝,入住養老機構有人擔保簽字!

2018年1月15日訊, 入住養老機構時, 誰來作擔保人簽字?突發疾病入院治療時, 誰來辦理住院手續?當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時, 誰來幫助維權?孤獨寂寞時, 又是誰能來陪伴......這些, 對於有子女的老人來說“都不算難事兒”, 但對於失獨、無子女、空巢等特殊家庭的老人來說, 就顯得孤立無援了。

為了解決這些特殊老人的實際困難, 從2016年開始, 市民政局委託北京扶老助殘基金會開展了“代理兒女”專案。 該項目運行一年多來, 已有38位老人與基金會簽約。 目前, 基金會工作人員穀彥松和王蕾是為這38位元老人服務的兩位元“代理兒女”, 有了他倆, 老人們住院就診有人簽字了, 日常起居有人關心了, 法律維權有人撐腰了, 最擔心的臨終關懷和“百年”之後的殯葬問題也有人管了。

老人病危 “代理兒女”送終

去年4月, 62歲的失獨老人李玲(化名)和老伴兒共同與北京扶老助殘基金會簽約,

谷彥松作為“代理兒女”為他們提供代理服務。

李阿姨的第一個孩子生下來就去世了, 生第二個孩子的時候大出血, 雖然被搶救了過來, 孩子卻沒保住, 這麼多年來她和愛人一直沒再要孩子。 但那次搶救讓李阿姨不幸患上了肝病。 “她平時主要照顧半癱瘓的老伴兒, 自己不犯病時身體還行, 一病起來就會吐血, 需要緊急住院。 ”穀彥松說。

一天夜裡12點, 穀彥松突然接到李阿姨所住養老機構的來電:“老人拉血吐血情況緊急, 已經叫了急救車, 需要馬上去醫院。 ”睡眼惺忪的穀彥松馬上清醒, 詢問了老人的基本情況之後, 馬上決定開車趕到醫院與他們匯合。 只用了半個多小時, 穀彥松就從燕郊飛車到了東四十條的一家醫院。

“當時老人已經躺在搶救室裡了, 有意識但不能說話, 一看見我來了, 從眼神兒裡就能看出特別激動。 ”經過搶救, 老人的情況穩定下來, 被推回病房時已經是淩晨3點多了。 穀彥松不放心, 坐在床邊陪著老人一直到了天亮。

“其實之前老人也因為這種情況住過院,

開始我以為跟以前一樣, 治好了就回去了, 沒想到那次竟然沒出去。 ”谷彥松對記者回憶說, 就在老人去世前3天, 他突然接到老人打來的一個電話, “她說她想立遺囑。 ”原來, 老人有套房子是娘家留下來的, 因為平時弟弟對她照顧比較多, 因此想立個遺囑, 把自己能處置的部分留給弟弟。 谷彥松掛上老人的電話, 馬上聯繫主治醫生, “醫生也說時間可能不多了, 我當時就覺得特別難過, 幾個月來和老人相處得特別好, 她的心願我一定盡力幫她實現。 ”

可訂立遺囑並沒有想像中簡單, 不僅需要律師, 還需要精神鑒定方面的醫生、全程跟拍的攝像師等, 這些人都要立即抽調出來。 “我當天1點多到了醫院, 老人兩點多還進過一次搶救室,

拖得越久越有可能訂不成。 ”穀彥松不斷跟遺囑訂立機構溝通, 希望對方儘快前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 遺囑訂立機構表示, 可以加急派人為老人辦理。 當天下午3點半左右, 遺囑訂立團隊出現在了病房, 所幸老人意識清楚, 自己還能寫字, 遺囑訂立流程在5點左右就全部按照法定程式完成。 3天后, 老人離世。

因為老人已經簽訂了遺囑, 她的弟弟就成立法定繼承人, 所以老人的後事都是由弟弟辦理。 如果老人跟基金會簽訂了安頓後的相關協定, “代理兒女”也會為老人辦理喪葬事宜。 “但是聽到這個消息我還是非常難過的。 ”因為在穀彥松心裡, 還留下了一個小小的遺憾, 老人剛進醫院的時候曾經跟他提過, 說老伴兒一直沒來看過她, “其實我本來還想安排他倆見見,可沒想到,老人還是走的太快了。”

關愛爸媽,“代理兒女”勝似“小棉襖”

“小王來啦,快進來坐。”元旦小長假的前一天,“代理兒女”王蕾一大早就出現在了豐台區南苑鄉一家養老機構內。正在走廊散步的汪老太太一眼看到她,一邊提高聲調,一邊快步上前,挎著王蕾的胳膊就把她拉進了屋裡,“老伴兒,你看誰來看咱們了。”

北京扶老助殘基金會代理的38位元失獨老人的年齡從60歲到80多歲不等,分別住在豐台、大興、朝陽、昌平和河北燕郊等地區的養老機構裡。在養老機構有個約定俗成的現象,快到節假日的時候,養老院裡有子女的老人就會被接回家,或者有親戚前來探望,空蕩蕩的床鋪和親人團聚的歡聲笑語總會讓這些失獨老人倍感孤獨。所以,每逢節假日,這些老人們就盼著“代理兒女”的到來。

“新年快樂,您二老最近挺好的吧。”“80後”的王蕾是個一看就讓人特別願意親近的姑娘,做事也溫和細緻有耐心,老人們都特別喜歡她。一進門,她就用親切的話語暖了汪老太太和老伴兒的小屋。“這是基金會送給您二老的新年禮物,這是護腰、護膝、手電筒、收音機……”看著王蕾打開隨身帶來的紙袋子,一樣樣把禮物掏出來,老人笑得合不攏嘴,“還帶什麼東西啊,來看我們就已經很高興了。”

寒暄之後,王蕾從包裡拿出調查表,照例瞭解和記錄老人們在養老機構的生活近況,身體好不好,吃得好不好,有什麼困難等等。老人的話匣子就此打開,除了彙報調查表上的內容,更是天南海北地聊了起來。“給你瞧瞧我前陣子新買的衣服好不好看”,“這是我前兩天用手機在附近拍的花兒”,老人總是興奮地挑起話題,王蕾認真地聽著聊著,儘量在老人身邊多停留,因為她知道,這些老人特別需要交流。

王蕾告訴記者,失去子女的老人年紀越大,越感覺無依無靠缺乏安全感,作為代理兒女,除了幫他們解決入住養老機構、住院登記、手術簽字等法定代理事項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給老人關愛,讓他們感到心裡踏實,知道有人在惦記著他們。“我們每次去探訪幾位老人,都計畫著兩個多小時差不多夠了,但每次沒有4個小時都出不來。”王蕾說,老人們都會拉著她聊個不停,雖然話題很瑣碎,但王蕾都會耐心傾聽,“臨走的時候,他們總愛帶著我繞路,繞到別的老人門口甚至院長辦公室門口”,我一開始不理解,後來就明白了,老人其實想告訴其他人,這是我“娘家人兒”,所以王蕾再有事,也會耐心地幫著老人完成這個流程。

雖然“代理兒女”和“爸媽”之間有看起來冷冰冰的法律文書,但谷彥松和王蕾還是會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給所有老人盡可能多的關愛。“節假日我們從不出京,就怕有老人有突發情況。幹上了這一行,才知道老人會遇到這麼多問題,我會盡我的能力把這38位爸媽照顧好。”王蕾說。

加大精准為老服務力度

特殊家庭老人是最無助、最需要關懷的群體。“代理兒女”制度聚焦這個群體,為他們打開了一扇窗,解決入住養老院、代辦住院手續、手術簽字等實際問題,提供協助維權、健康管理、心理諮詢、情感關懷等服務,帶著濃濃的暖意。

北京扶老助殘基金會秘書長趙越凡表示,因基金會的職能所限,在這個項目中,基金會能實現的是委託簽字,這僅是未老服務中的一個環節,而針對特殊家庭老人的養老服務,還需要更多具有專業服務資質的為老服務組織、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各方力量的參與,“目前我們正在招募相關企事業單位、專業社會組織能與我們攜手共同做好”代理兒女”專案,搭建為老服務平臺,加大精准服務力度,構建全面、優質、高效的專案服務體系,為特殊老年家庭解決養老難題、保障養老生活水準、提供優質服務。”

三類特殊老人可請“代理兒女”

“代理兒女”專案針對哪些老人?北京扶老助殘基金會秘書長趙越凡介紹,該服務主要針對京籍特殊家庭老人,主要包括三類:一類是失去獨生子女的老年人;一類是獨生子女無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一類是其他無子女家庭老年人及子女不能在身邊盡孝的空巢老年人。

成為“代理兒女”需要具備什麼條件?趙越凡說,目前選定本基金會的工作人員作為“代理兒女”為老人服務。“能當上‘代理兒女’首要條件是穩定,不僅工作穩定、家庭穩定,更需要人的穩定。”

“代理兒女”都管什麼?趙越凡說,基金會主要為老人提供入住養老機構、緊急醫療就診的委託服務,“代理兒女”就是代表基金會為老人住養老機構、入住醫院簽字確認,定期前往養老機構探望老人,在老人需要幫助時溝通事項的聯絡人。”比如,在老人出現疾病或特殊事故等緊急情況需要接受醫療救助時,代為辦理住院登記、手術簽字等相關事項;甚至在老人臨終前,幫助老人完成臨終遺願。目前,兩位元“代理兒女”都是24小時備勤。

本文轉自網路,侵刪。

“其實我本來還想安排他倆見見,可沒想到,老人還是走的太快了。”

關愛爸媽,“代理兒女”勝似“小棉襖”

“小王來啦,快進來坐。”元旦小長假的前一天,“代理兒女”王蕾一大早就出現在了豐台區南苑鄉一家養老機構內。正在走廊散步的汪老太太一眼看到她,一邊提高聲調,一邊快步上前,挎著王蕾的胳膊就把她拉進了屋裡,“老伴兒,你看誰來看咱們了。”

北京扶老助殘基金會代理的38位元失獨老人的年齡從60歲到80多歲不等,分別住在豐台、大興、朝陽、昌平和河北燕郊等地區的養老機構裡。在養老機構有個約定俗成的現象,快到節假日的時候,養老院裡有子女的老人就會被接回家,或者有親戚前來探望,空蕩蕩的床鋪和親人團聚的歡聲笑語總會讓這些失獨老人倍感孤獨。所以,每逢節假日,這些老人們就盼著“代理兒女”的到來。

“新年快樂,您二老最近挺好的吧。”“80後”的王蕾是個一看就讓人特別願意親近的姑娘,做事也溫和細緻有耐心,老人們都特別喜歡她。一進門,她就用親切的話語暖了汪老太太和老伴兒的小屋。“這是基金會送給您二老的新年禮物,這是護腰、護膝、手電筒、收音機……”看著王蕾打開隨身帶來的紙袋子,一樣樣把禮物掏出來,老人笑得合不攏嘴,“還帶什麼東西啊,來看我們就已經很高興了。”

寒暄之後,王蕾從包裡拿出調查表,照例瞭解和記錄老人們在養老機構的生活近況,身體好不好,吃得好不好,有什麼困難等等。老人的話匣子就此打開,除了彙報調查表上的內容,更是天南海北地聊了起來。“給你瞧瞧我前陣子新買的衣服好不好看”,“這是我前兩天用手機在附近拍的花兒”,老人總是興奮地挑起話題,王蕾認真地聽著聊著,儘量在老人身邊多停留,因為她知道,這些老人特別需要交流。

王蕾告訴記者,失去子女的老人年紀越大,越感覺無依無靠缺乏安全感,作為代理兒女,除了幫他們解決入住養老機構、住院登記、手術簽字等法定代理事項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給老人關愛,讓他們感到心裡踏實,知道有人在惦記著他們。“我們每次去探訪幾位老人,都計畫著兩個多小時差不多夠了,但每次沒有4個小時都出不來。”王蕾說,老人們都會拉著她聊個不停,雖然話題很瑣碎,但王蕾都會耐心傾聽,“臨走的時候,他們總愛帶著我繞路,繞到別的老人門口甚至院長辦公室門口”,我一開始不理解,後來就明白了,老人其實想告訴其他人,這是我“娘家人兒”,所以王蕾再有事,也會耐心地幫著老人完成這個流程。

雖然“代理兒女”和“爸媽”之間有看起來冷冰冰的法律文書,但谷彥松和王蕾還是會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給所有老人盡可能多的關愛。“節假日我們從不出京,就怕有老人有突發情況。幹上了這一行,才知道老人會遇到這麼多問題,我會盡我的能力把這38位爸媽照顧好。”王蕾說。

加大精准為老服務力度

特殊家庭老人是最無助、最需要關懷的群體。“代理兒女”制度聚焦這個群體,為他們打開了一扇窗,解決入住養老院、代辦住院手續、手術簽字等實際問題,提供協助維權、健康管理、心理諮詢、情感關懷等服務,帶著濃濃的暖意。

北京扶老助殘基金會秘書長趙越凡表示,因基金會的職能所限,在這個項目中,基金會能實現的是委託簽字,這僅是未老服務中的一個環節,而針對特殊家庭老人的養老服務,還需要更多具有專業服務資質的為老服務組織、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各方力量的參與,“目前我們正在招募相關企事業單位、專業社會組織能與我們攜手共同做好”代理兒女”專案,搭建為老服務平臺,加大精准服務力度,構建全面、優質、高效的專案服務體系,為特殊老年家庭解決養老難題、保障養老生活水準、提供優質服務。”

三類特殊老人可請“代理兒女”

“代理兒女”專案針對哪些老人?北京扶老助殘基金會秘書長趙越凡介紹,該服務主要針對京籍特殊家庭老人,主要包括三類:一類是失去獨生子女的老年人;一類是獨生子女無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一類是其他無子女家庭老年人及子女不能在身邊盡孝的空巢老年人。

成為“代理兒女”需要具備什麼條件?趙越凡說,目前選定本基金會的工作人員作為“代理兒女”為老人服務。“能當上‘代理兒女’首要條件是穩定,不僅工作穩定、家庭穩定,更需要人的穩定。”

“代理兒女”都管什麼?趙越凡說,基金會主要為老人提供入住養老機構、緊急醫療就診的委託服務,“代理兒女”就是代表基金會為老人住養老機構、入住醫院簽字確認,定期前往養老機構探望老人,在老人需要幫助時溝通事項的聯絡人。”比如,在老人出現疾病或特殊事故等緊急情況需要接受醫療救助時,代為辦理住院登記、手術簽字等相關事項;甚至在老人臨終前,幫助老人完成臨終遺願。目前,兩位元“代理兒女”都是24小時備勤。

本文轉自網路,侵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