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近距離”瞭解房顫,讓“失控”的心跳恢復正常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 心跳為何“失控”, 如何“穩住”心律。 我們一起“近距離”瞭解房顫的診治要點。

每天, 健康的心臟都會跳動10萬多次,

並伴隨每一條生命始終。 雖然我們常用“心跳如鼓、心如鹿撞”等詞語來形容緊張興奮時的心理狀態, 但心臟的跳動其實有它自己健康的節拍。 真要是節拍失去控制, 發生心律失常, 生命也會受到威脅 。

房顫患者栓塞發生率5倍于常人

生活中, 當一個人突然出現心跳加速、節律紊亂, 並伴有胸悶等不適感受時, 就要警惕房顫發生的可能性了。 作為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 房顫已經成為一種“高大上”的疾病。

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專家表示, “高”是指房顫患病率高, 我國現患人數達1000萬以上, 全球患病人數達3350萬;“大”是指危害大, 房顫不僅導致生活品質嚴重下降, 增加腦卒中和死亡風險, 還會使心衰風險增加;“上”是指患病人數有快速上升的趨勢, 40歲及以上人群中, 將近1/4的人在一生中會發生房顫, 隨著年齡增長, 發生概率還會不斷增加。

那麼, 房顫的可怕之處究竟在哪兒?首先, 房顫的主要危害是血栓形成和栓塞。 房顫時, 心房機械收縮功能喪失, 血液淤滯易形成血栓。

若血栓脫落, 栓子隨血液迴圈到全身, 可引起腦梗死或體循環栓塞而致殘、致死, 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發生率5倍于正常人, 且房顫相關性卒中的致死率、致殘率及復發率很高。 非瓣膜病房顫患者不抗凝狀態下年卒中率為5.3%, 35%的患者在一生中至少發生過一次腦卒中。

其次, 房顫患者心房有效收縮功能喪失和長期心率過快可導致心動過速性心肌病, 最終導致心功能下降甚至心力衰竭。 另外, 房顫本身就增加死亡率, 為健康人群的2倍。

抗凝是預防房顫相關卒中(中風)的關鍵

“房顫可能導致的最嚴重後果是引發卒中(中風)。 ”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專家表示, “抗凝治療可使血液不易凝固, 減少心臟內血栓的形成和脫落,

從而減少腦卒中發生。 因此, 有效的抗凝治療是預防和降低房顫相關卒中及血栓栓塞事件發病率的關鍵。 ”

大眾普遍認為“阿司匹林可預防卒中”, 這是對抗凝治療認識的誤區。 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專家強調, 阿司匹林僅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相關卒中,

對房顫卒中高危患者是無效的。 且阿司匹林胃腸道出血和顱內出血風險並不低, 若房顫卒中低危患者應用阿司匹林, 其風險大於獲益。

預防血栓併發症是房顫治療最重要的內容, 使用長達半世紀的抗凝劑華法林, 在這方面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美國醫保資料分析顯示,1992-2007這15年間,隨著華法林應用率的上升,缺血性卒中的發生率由48/1000人年下降至17/1000人年,而出血性卒中發生率基本維持於2/1000人年,顯示了華法林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然而在我國,華法林臨床應用嚴重不足。既往資料顯示,使用率僅為2%,即使是大醫院住院患者,使用率也只有10%;而在美國,房顫患者的華法林使用率為60-70%,歐洲近期資料表明,抗凝藥使用率達80%以上。

房顫主流治療:導管消融手術

21世紀,出現了房顫導管消融手術,國內2004年後開始應用且效果不錯,治療陣發性房顫成功率約為80%,治療持續性房顫一次成功率也在70%以上,嚴重併發症發生率小於1%,成為臨床首選治療手段。

這一手術是微創介入操作,只需要在局麻下穿刺靜脈,導管通過皮膚切口、血管入徑,送到心臟,對引起房顫的病灶進行消融,手術只需要2小時左右,只留下針眼大小的穿刺口,術後2~3天就可出院了。

美國醫保資料分析顯示,1992-2007這15年間,隨著華法林應用率的上升,缺血性卒中的發生率由48/1000人年下降至17/1000人年,而出血性卒中發生率基本維持於2/1000人年,顯示了華法林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然而在我國,華法林臨床應用嚴重不足。既往資料顯示,使用率僅為2%,即使是大醫院住院患者,使用率也只有10%;而在美國,房顫患者的華法林使用率為60-70%,歐洲近期資料表明,抗凝藥使用率達80%以上。

房顫主流治療:導管消融手術

21世紀,出現了房顫導管消融手術,國內2004年後開始應用且效果不錯,治療陣發性房顫成功率約為80%,治療持續性房顫一次成功率也在70%以上,嚴重併發症發生率小於1%,成為臨床首選治療手段。

這一手術是微創介入操作,只需要在局麻下穿刺靜脈,導管通過皮膚切口、血管入徑,送到心臟,對引起房顫的病灶進行消融,手術只需要2小時左右,只留下針眼大小的穿刺口,術後2~3天就可出院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