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喪偶式育兒”,父愛像大山,需要在孩子心中堅固的大山

最近在某論壇, 一位三年級女孩的家長貼出了群裡一位彪悍老爸提出的3點要求, 囂張霸氣得十足:

我不接受現金繳費

我拒絕幫孩子默寫

我不支持孩子留校

理由只有一條:“我們很忙, 很忙, 特別忙, 非常忙”。

圖片:論壇帖子截圖

甚至還說“因留校導致我們沒接到孩子的, 哪個留下的, 請晚上幫忙送回家” 。

還有爆料網友透露, 這位“霸氣爸爸”的女兒從一年級開始, 成績穩坐班級倒數123。

發帖的家長表示, 群裡老師沒有回復, 但家長們自己先炸鍋了!

群裡很多家長認為, “這個家長這麼過激怎麼教得好孩子”“放飛自我就算了還要放飛孩子”。

正如這位彪悍老爸言之鑿鑿的一樣, 這個社會, 好像“男人負責賺錢養家, 女人負責帶娃管家”成為了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情。

現在, 很多年輕夫婦的家庭分工都是這種模式:

丈夫在外忙事業, 掙錢養家;教育子女的任務由妻子承擔,

做父親的基本不介入。 有的父親對孩子的撫養、教育情況不聞不問, 成了孩子撫養教育的“局外人”。

所以很多家庭, “爸爸”的角色都是缺失的。 他們總是說自己工作壓力大, 工作很忙, 回到家非常不願帶孩子了。

圖片:電影《以父之名》

我們的爸爸,

成為了整個家庭裡的擺設品, 我們的教育, 成為了“喪偶式育兒”。

喪偶式育兒, 一個精准狠毒的新詞, 意指家庭教育中一方(多指父親)的缺失。

教育家孫雲曉說:中國的父教缺失是我們民族很大的隱患。 然而在大部分的中國家庭教育裡, “喪偶式育兒”已然成為了一種常態。

美國心理學家曾說過: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 20%取決於後天努力, 80%取決於父親教導。

父教缺失, 會讓孩子一輩子都缺鈣, 缺少一種能茁壯成長起來的力量。

2

因為太忙, 來幼稚園接送孩子的只有媽媽和爺爺奶奶;

因為太忙, 幼稚園的親子活動, 從來只有媽媽參加;

因為太忙, 家長會上看不到爸爸的身影, 偶爾一次, 也可能想不起來孩子的班級;

因為太忙, 老師安排的親子小任務,

爸爸從不知曉, 更別說參與;

因為太忙, 爸爸甚至還沒來得及陪伴, 孩子就長大了......

孩子的教育, 作為父母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任何一方都不能以任何藉口對孩子置之不理, 或者是只管吃喝而不管教育。

因為忙於事業忙於應酬忙於出差, 從而忽略了子女的教育和陪伴, 這樣的父親, 也許事業有成金錢豐收, 但事業的成功永遠彌補不了教育的失敗。

圖片:電影《當幸福來敲門》

梁啟超作為社會活動家, 可謂是日理萬機。

既參加戊戌變法和公車上書, 又推動君主立憲, 支持新文化運動。 那個時期的每一次新變革, 他幾乎都是積極的宣導者和參與者。

此外, 他還花大量的時間看書著作, 比現在的人不知道忙碌多少倍。

但即使如此繁忙, 他都抽出盡可能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 做到一個為人父親的責任, 給孩子最多的愛和關懷。

梁啟超很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 他經常懷著極大的熱情給孩子們寫信, 信中反復提到一點, 就是這種發自肺腑的、自然純真的愛。 他說:“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情感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

從他寫給孩子們的家信中,我們不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與孩子們交流時的快樂,也能真切地體會到他與孩子們在一起時的快樂。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正是稱讚梁啟超在子女的培養上作為一名父親的付出。

圖片:電影《當幸福來敲門》

一個父親,即使再忙再累,也一定要如梁啟超先生一樣,在子女的培養上從不缺失自己身為父親的責任和義務。

更何況,很多父親也並不是所有的時間都在工作,而是把大把的時間用在了和朋友應酬、聚會、消遣等一些毫無任何意義的事情上。

有的孩子從早到晚見不到爸爸的面,早上孩子起床念書走得早,爸爸還沒有起床;晚上孩子上床休息,爸爸還沒有回家。

這種父子兩頭都不見面的現象,發生在很多的家庭中,可以說這已經成為了很多孩子的一種遺憾,也註定成為父親未來的遺憾。

3

許多研究表明,父親在孩子的成長發展過程中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據美國父道組織研究發現:60%的強姦犯、72%的少年兇殺犯來自無父家庭,90%離家出走的孩子來自無父家庭,75%的吸毒青少年來自無父家庭。

還有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人員詳細比較了父親與母親對孩子的不同影響,發現:常與母親相處的孩子具有對新鮮事物興趣濃厚、擅長社交的特點;而常與父親在一起的孩子智商略勝一籌,獨立感與自信力更強。

也就是說,父親在增進孩子智力方面優於母親。

圖片:電影《美麗人生》

與父親接觸多的孩子,不僅智商高,而且人際關係融洽,從事活動的風格更開放、包容,帶有進取精神甚至冒險性,更富於男子漢氣魄。這是單純由母親撫養教育難以做到的。

家庭教育,父母的角色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父母不僅僅實施與孩子愛,更重要的是要對孩子實施有效的教育,這種教育對孩子起到了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並且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很多時候,教育孩子和忙碌事業並不是一定是互相矛盾的關係。只要父親們科學地管理時間安排工作,總能找到時間和孩子一起感受成長的快樂和幸福。

所以,首先和孩子一起做時間規劃。魯迅說過,時間就象海綿裡的水一樣,只要你願意擠,總還是有的。

父親們和孩子一起做工作時間規劃,不僅可以科學合理地安排好父親自己的工作時間,還能讓孩子瞭解父親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內容,增加父子之間的關係。

而且,和孩子一起做時間規劃,還能教會孩子對自己的時間管理,為孩子培養一個良好的時間習慣打下基礎。

其次,父親可以如朋友般和孩子交流,並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些成長的事情。

不妨讓孩子成為自己的朋友,試著和孩子以平等的身份交流,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當你多和孩子交流,你會發現孩子也能教會你許多東西。

培養孩子最好的狀態大概就是讓孩子覺得“我們”像朋友,但是我們也要記得為人父母的職責。

最重要的是,父親要懂得學習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親。

圖片:電影《美麗人生》

當我們的父親憂心忡忡孩子成績差、作業不會做、性格害羞內向、做事自卑不自信的時候,難道不應該學著如何去引導孩子去學習和成長嗎?

當我們的父親好不容易抽出時間、懂得陪伴孩子了,卻不懂得該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難道這不是一種悲哀嗎?

孩子的問題怎麼辦?家長的憂慮怎麼辦?家庭教育的未來怎麼辦?

1月15日,也就是在今天,我們家長實驗班傾情推出的《父親的十八個教育手記》正式上線了!讓我們的父親從焦慮、頭疼中解放出來,輕鬆做一個合格的好爸爸。

關注“家長實驗班”公眾號,試聽訂閱~願你也能成為一個輕鬆、合格的爸爸!

你可能也感興趣

他說:“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情感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

從他寫給孩子們的家信中,我們不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與孩子們交流時的快樂,也能真切地體會到他與孩子們在一起時的快樂。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正是稱讚梁啟超在子女的培養上作為一名父親的付出。

圖片:電影《當幸福來敲門》

一個父親,即使再忙再累,也一定要如梁啟超先生一樣,在子女的培養上從不缺失自己身為父親的責任和義務。

更何況,很多父親也並不是所有的時間都在工作,而是把大把的時間用在了和朋友應酬、聚會、消遣等一些毫無任何意義的事情上。

有的孩子從早到晚見不到爸爸的面,早上孩子起床念書走得早,爸爸還沒有起床;晚上孩子上床休息,爸爸還沒有回家。

這種父子兩頭都不見面的現象,發生在很多的家庭中,可以說這已經成為了很多孩子的一種遺憾,也註定成為父親未來的遺憾。

3

許多研究表明,父親在孩子的成長發展過程中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據美國父道組織研究發現:60%的強姦犯、72%的少年兇殺犯來自無父家庭,90%離家出走的孩子來自無父家庭,75%的吸毒青少年來自無父家庭。

還有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人員詳細比較了父親與母親對孩子的不同影響,發現:常與母親相處的孩子具有對新鮮事物興趣濃厚、擅長社交的特點;而常與父親在一起的孩子智商略勝一籌,獨立感與自信力更強。

也就是說,父親在增進孩子智力方面優於母親。

圖片:電影《美麗人生》

與父親接觸多的孩子,不僅智商高,而且人際關係融洽,從事活動的風格更開放、包容,帶有進取精神甚至冒險性,更富於男子漢氣魄。這是單純由母親撫養教育難以做到的。

家庭教育,父母的角色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父母不僅僅實施與孩子愛,更重要的是要對孩子實施有效的教育,這種教育對孩子起到了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並且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很多時候,教育孩子和忙碌事業並不是一定是互相矛盾的關係。只要父親們科學地管理時間安排工作,總能找到時間和孩子一起感受成長的快樂和幸福。

所以,首先和孩子一起做時間規劃。魯迅說過,時間就象海綿裡的水一樣,只要你願意擠,總還是有的。

父親們和孩子一起做工作時間規劃,不僅可以科學合理地安排好父親自己的工作時間,還能讓孩子瞭解父親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內容,增加父子之間的關係。

而且,和孩子一起做時間規劃,還能教會孩子對自己的時間管理,為孩子培養一個良好的時間習慣打下基礎。

其次,父親可以如朋友般和孩子交流,並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些成長的事情。

不妨讓孩子成為自己的朋友,試著和孩子以平等的身份交流,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當你多和孩子交流,你會發現孩子也能教會你許多東西。

培養孩子最好的狀態大概就是讓孩子覺得“我們”像朋友,但是我們也要記得為人父母的職責。

最重要的是,父親要懂得學習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親。

圖片:電影《美麗人生》

當我們的父親憂心忡忡孩子成績差、作業不會做、性格害羞內向、做事自卑不自信的時候,難道不應該學著如何去引導孩子去學習和成長嗎?

當我們的父親好不容易抽出時間、懂得陪伴孩子了,卻不懂得該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難道這不是一種悲哀嗎?

孩子的問題怎麼辦?家長的憂慮怎麼辦?家庭教育的未來怎麼辦?

1月15日,也就是在今天,我們家長實驗班傾情推出的《父親的十八個教育手記》正式上線了!讓我們的父親從焦慮、頭疼中解放出來,輕鬆做一個合格的好爸爸。

關注“家長實驗班”公眾號,試聽訂閱~願你也能成為一個輕鬆、合格的爸爸!

你可能也感興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