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薦讀|東莞教育經費為何位元列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第一?

新朋友點擊「莞香花開」可快速關注

不久前, 在首屆廣東省中小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上, 東莞教師代表過五關斬六將, 捧回25個一等獎、14個二等獎和11個三等獎, 充分展示了東莞教師的不俗實力、專業素養和精神風貌。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

全力推進教育現代化,

這是近年來東莞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回應民生關切熱點的具體舉措。

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

2015年8月, 東莞成功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 如今, 東莞教育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穩居全省前列, 教育發展格局更加開放, 市民對教育更加滿意,

強有力地支撐全球知名“製造業名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實現更高水準發展。

“2016年, 東莞公共財政教育經費達132.9億元, 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比例約22.2%, 位列各項支出第一。 ”東莞市副市長喻麗君表示, 東莞爭取到2020年實現高水準的教育現代化, 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力和廣泛認同的教育高地。

教育優先:

激發機制創新 保證教育投入

藍天綠樹, 紅磚灰瓦, 伴著輕盈樂聲, 東莞東城虎英小學學生成群結隊在操場上奔跑跳躍, 歡聲笑語。

作為東莞市首個“自主管理”辦學模式改革的試點單位, 自2016年9月對外招生以來, 東城虎英小學因其高品質、有特色的辦學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我們穩步推進實施辦學模式改革, 優化辦學條件, 創新學校管理。 ”虎英小學常務副校長阮美好說, 東城街道投資1.62億元高標準建設學校, 不僅配備了國內一流的教學設備, 還推行“自主聘用教師”制度。 目前, 學校已有專職教師53人, 可提供1600餘個學位, 教師由“編制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

形成“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

創新機制體制, 優先發展教育。 多年以來, 東莞市政府一直將教育事業放在每年“十件實事”靠前的位置。 其中, 2017年市政府“十件實事”針對教育的具體要求為“增加學校學位供給和扶持民辦學校發展, 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 “辦學的首要條件是有完善的基礎設施, 實現辦學條件的優質達標。 ”東莞市教育局局長梁鳳鳴表示, 該局聯合專業的大資料研究機構, 根據各鎮街、園區的產業發展、人口變化等實際情況, 用數學模型對未來的學位需求進行預測, 更加科學、優化和細化地規劃全市教育資源配置。

據瞭解, 在2017年新建擴建21所公辦學校的基礎上, 東莞正在抓緊制定針對各鎮街、園區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

指導各鎮街編制公辦學校建設規劃。

教育公平:

最近一年提供近8萬個

隨遷子女積分入學學位

“以前要往返十多個部門遞交材料, 耗時耗力耗錢, 現在積分入學網上申報, 證明材料網路上傳, 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所有的資料審核和評分。

”長安鎮李先生回憶起為孩子申報了公辦小學學位的便捷過程時表示。

2017年, 東莞首次對積分入學進行網上申報, 正式告別“跑斷腿”“排隊難”問題。 符合申報條件的隨遷子女在規定時間內登錄系統, 填寫相關資訊及上傳相關佐證材料, 各審核部門在20個工作日內即可完成資料的審核和評分。

“申報成功比例近九成。 ”據長安鎮教育局副局長羅婉秋介紹, 去年長安鎮積分入學網上申請人數接近7000人次, 到長安鎮新莞人服務中心現場確認資料的有6082人。 長安鎮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總人數約8.1萬人, 其中非東莞戶籍學生人數超過7.3萬人, 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讀書問題, 是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

事實上, 對於擁有超過600萬外來人口的東莞而言, 公平配置城市教育資源是個迫切問題。為此,東莞採取公辦教育挖潛擴容、民辦教育提升發展的“兩條腿走路”方式,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

早在2009年,東莞通過積分的形式安排隨遷子女入讀公辦學校。目前,在東莞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就讀的隨遷子女約18.7萬人,占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在校生人數比例52.31%。2017年全市共為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提供積分入學學位79354個、東莞市名校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和新型研發機構的作用,聯手培養研究生學歷的高端製造業人才,有力支撐東莞創新驅動發展。

案例

教師“聘用制”改革聚集優秀教育人才

不久前,東莞東城區虎英小學的練思媚老師在第二十一屆全國教育教學資訊化大獎賽中獲得一等獎。對於這位入職不到兩年的“90後”教師而言,這一成績讓她興奮不已:“沒想到自己能夠獲獎,這是我們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

在虎英小學,像練思媚這樣年輕而充滿熱情的教師不在少數。據該校常務副校長阮美好介紹,學校明確崗位聘用制管理思路,推進由“編制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的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實施以團隊為單位的績效考核機制,進行崗位分層管理,不僅吸引了來自全國的優秀人才,也激發了教師隊伍的競爭力。

目前,虎英小學面向全國選拔了37名德才兼備的中青年骨幹教師,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全部為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其中廣東省骨幹教師培養物件1名,東莞市學科帶頭人2人,教學能手3人。

“待遇留人、制度留人、情感留人、專業發展留人。”阮美好總結了留住優質人才的四項法寶,學校不僅建立了完善的預算制度,自聘教師的工資標準在小學公辦教師年工資收入的基礎上上浮10%,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為“製造業名城”輸送技能人才

在東莞生態園和橫瀝鎮交界處,有一座占地1500餘畝的東莞職教城,自2013年正式啟用以來向東莞輸送專業技能人才,目前可容納1.5萬名學生,每年提供5萬人次的職業技能社會培訓鑒定。

2009年8月,東莞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東莞職教城,2011年7月動工興建,2013年正式啟用。目前職教城包括東莞市高技能公共實訓中心、東莞市技師學院、東莞理工學校和職教城公共服務區四大功能模組,培養產業技術工人。

此外,職教城還引進高端培訓課程理念,培養國際背景人才。2013年起,東莞技師學院在全省率先與德國、英國等職業教育先進國家合作開設中德、中英、中美、中加等國際合作班68個。其中,吸收借鑒德國“雙元制”課程體系標準,開展11個專業的課程體系改革。

東莞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職教城創新引入了企業模式,通過共同開發設計課程、在學校中建立“校內車間”、類比工廠生產環境等方式,實現與企業“無縫”對接和“零距離”接軌,實現校企雙贏發展。

公平配置城市教育資源是個迫切問題。為此,東莞採取公辦教育挖潛擴容、民辦教育提升發展的“兩條腿走路”方式,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

早在2009年,東莞通過積分的形式安排隨遷子女入讀公辦學校。目前,在東莞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就讀的隨遷子女約18.7萬人,占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在校生人數比例52.31%。2017年全市共為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提供積分入學學位79354個、東莞市名校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和新型研發機構的作用,聯手培養研究生學歷的高端製造業人才,有力支撐東莞創新驅動發展。

案例

教師“聘用制”改革聚集優秀教育人才

不久前,東莞東城區虎英小學的練思媚老師在第二十一屆全國教育教學資訊化大獎賽中獲得一等獎。對於這位入職不到兩年的“90後”教師而言,這一成績讓她興奮不已:“沒想到自己能夠獲獎,這是我們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

在虎英小學,像練思媚這樣年輕而充滿熱情的教師不在少數。據該校常務副校長阮美好介紹,學校明確崗位聘用制管理思路,推進由“編制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的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實施以團隊為單位的績效考核機制,進行崗位分層管理,不僅吸引了來自全國的優秀人才,也激發了教師隊伍的競爭力。

目前,虎英小學面向全國選拔了37名德才兼備的中青年骨幹教師,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全部為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其中廣東省骨幹教師培養物件1名,東莞市學科帶頭人2人,教學能手3人。

“待遇留人、制度留人、情感留人、專業發展留人。”阮美好總結了留住優質人才的四項法寶,學校不僅建立了完善的預算制度,自聘教師的工資標準在小學公辦教師年工資收入的基礎上上浮10%,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為“製造業名城”輸送技能人才

在東莞生態園和橫瀝鎮交界處,有一座占地1500餘畝的東莞職教城,自2013年正式啟用以來向東莞輸送專業技能人才,目前可容納1.5萬名學生,每年提供5萬人次的職業技能社會培訓鑒定。

2009年8月,東莞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東莞職教城,2011年7月動工興建,2013年正式啟用。目前職教城包括東莞市高技能公共實訓中心、東莞市技師學院、東莞理工學校和職教城公共服務區四大功能模組,培養產業技術工人。

此外,職教城還引進高端培訓課程理念,培養國際背景人才。2013年起,東莞技師學院在全省率先與德國、英國等職業教育先進國家合作開設中德、中英、中美、中加等國際合作班68個。其中,吸收借鑒德國“雙元制”課程體系標準,開展11個專業的課程體系改革。

東莞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職教城創新引入了企業模式,通過共同開發設計課程、在學校中建立“校內車間”、類比工廠生產環境等方式,實現與企業“無縫”對接和“零距離”接軌,實現校企雙贏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