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北京市老樓裝電梯將達1000部!

去年年初從“0”開始, 到年底已經實現開工459部。 昨天, 市住建委披露, 2017年北京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程共開工459部、運行274部。

今年, 本市擬將老樓裝電梯列為重要民生實事工程, 計畫開工400部以上, 力爭到2020年實現老樓增設電梯的總量達到1000部以上。

三種模式解決“老大難”

過去一年, 海澱區北下關大柳樹5號樓成了“網紅”, 因為在北京市區屬老樓中率先完成了加裝電梯的艱巨任務。

海澱區大柳樹5號樓安裝的適老化電梯7月底通過了驗收, 已開始試運行。

隨著北京市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 居住在老樓中的居民增設電梯的願望越來越迫切。 老樓裝電梯宣導多年, 但遲遲未見效果。

一方面是資金籌措難, 另一方面也受阻于業主溝通難。

2017年, 本市從大柳樹社區加裝電梯案例入手, 解剖麻雀, 探索經驗, 迅速在全市多區推廣。

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增設電梯工作推進過程中,

各區相關單位積極探索, 逐步形成了三種模式:

一是“代建租用”模式, 由業主委託協力廠商作為實施主體, 負責出資增設電梯和後續維護, 業主按月或按年繳納使用費, 解決了居民初次安裝費用高的問題;

二是產權單位或集體出資加裝模式;

三是業主自籌自建模式, 業主自籌資金, 委託協力廠商安裝和後續維護, 費用由業主約定分攤。

在解決業主之間溝通難的問題上, 各區政府也組織街道(鄉鎮)政府及基層社區黨組織和調解組織積極做好群眾工作, 給居民算清帳、講好處、破疑慮, 提高了群眾加裝電梯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簡化審批補貼政策落地

東城首個老舊社區加裝電梯試點工程, 和平里一區4號樓4單元。

看似在今年才實現零的突破, 但本市在政策上已經積累多時。

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原則, 電梯安裝審批流程不斷簡化。

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本市加裝電梯不用辦理立項、用地、規劃和施工許可等手續,只需辦理施工圖審查和電梯報裝、驗收即可;同時,

市質監部門進一步壓縮電梯報裝和驗收工作時限, 採取多項措施有力推進了增設電梯工作的開展。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方便了加裝電梯工作。 ”他說。

一般來說, 加裝電梯費用需要100萬元左右, 其中電梯成本三四十萬元、電梯井施工成本二三十萬元、管線改移成本三四十萬元。 面對如此高昂的費用, 本市明確增設電梯財政補貼政策, 對電梯購置及安裝費用按照每台24萬元給予補貼,對因安裝電梯產生的管線改移費用根據實際情況再給予補貼。 這就為加裝電梯的經費籌措減輕了壓力。

鼓勵科技創新破電梯加裝難

豐台盧溝橋鄉張儀村豐儀家園加裝電梯

截至目前, 北京市增設電梯項目共開工459部, 其中市屬產權280部, 央產和駐京部隊產權179部;已完成安裝投入運行274部, 遠超去年初的計畫。 同時, 還有21個單元門安裝了爬樓代步器。

2017年6月21日,豐台區東高地街道一棟建於上世紀60年代的老舊樓樓梯側新安裝了一組方便身體不便居民的“爬樓神器”。

“2018年本市將繼續加大增設電梯力度。”市住建委這位負責人介紹,今年本市擬將加裝電梯列為重要民生實事工程,開工400部以上,完成200部以上,力爭到2020年實現增設電梯1000部以上的目標。後續將用好“代建租用”、產權單位或集體出資、業主自籌自建三種模式,先易後難,逐步解決。

2017年6月21日,豐台區東高地街道一棟建於上世紀60年代的老舊樓樓梯側新安裝了一組方便身體不便居民的“爬樓神器”。

“2018年本市將繼續加大增設電梯力度。”市住建委這位負責人介紹,今年本市擬將加裝電梯列為重要民生實事工程,開工400部以上,完成200部以上,力爭到2020年實現增設電梯1000部以上的目標。後續將用好“代建租用”、產權單位或集體出資、業主自籌自建三種模式,先易後難,逐步解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