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拼搶人才應該靠啥勝出?這個城市今天被央媒點贊,原因是……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

中國創新捷報頻傳,

國際領先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

展望2018年,

人工智慧、物聯網、大資料、虛擬實境等

新技術將繼續快速發展, 與實體經濟進一步融合,

催生更多新業態, 不斷壯大發展新動能,

凝聚起更為強大、更為持久的創新力量,

努力實現“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

誰擁有人才上的優勢,

誰就將擁有創新實力上的優勢。

這意味著, 一方面, 要在培養人才上下功夫,

發揮好大學、企業和科研院所的主體作用,

搭建更多潛心鑽研、幹事創業的廣闊舞臺,

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準的

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

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準創新團隊。

另一方面, 也要在引進人才上想辦法,

樹立全球視野和戰略眼光,

加大力度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千人計畫”,

注重人才引進的差異化和多樣性。

事實上, 2017年以來,

中國二線城市人才爭奪戰已愈演愈烈,

武漢、杭州、蘇州、西安、長沙、成都、廈門等城市

紛紛向高校畢業生等各類人才伸出橄欖枝:

上門去招人、租房有補貼、

落戶開綠燈、創業有支持……

“搶才大戰”漸入白熱化!

今天, 這裡面有兩座城市:

武漢&廈門 還被《人民日報》點贊!

下面咱們以武漢為例,

改革君就來和您聊聊“人才新政”吧

↓↓↓

坐擁89所高校、95家科研院所,

近106萬在校大學生,

武漢是全國三大智力資源密集區之一。

然而近年來“孔雀東南飛”成為武漢的心病:

每年30多萬大學畢業生中, 超過2/3流向外地。

據統計, 同是教育大省的廣東和浙江,

2015年畢業生留在本省的比例

分別高達85%和80%;而武漢還不足五成。

痛定思痛, 武漢積極致力於打造

“夢想之城”“大學之城”

“青年之城”“創新之城”。

2017年4月, 武漢成立招才局,

實行“虛擬機器構、實體運行”,

與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合署辦公。

將招才引智作為“一把手工程”推進,

創造性地提出“大學+”發展模式,

強勢加入全國各大城市的“搶才大戰”。

2017年以來

武漢市緊緊抓住在漢大學生

和在漢高校校友兩大關鍵群體,

創造性地提出“四大資智聚漢工程”:

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

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

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對接工程、

海外科創人才來漢發展工程。

聚才物件包括新畢業大學生、

分佈在全國和世界的校友、海內外高層次人才,

針對不同物件, 推出相應的開放政策。

改革君瞭解到,

“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

力爭5年內將100萬大學生留在武漢。

同時也向全球發出邀請,

以最大誠意吸引海內外人才,

每年引進200名海外高層次人才,

舉辦各個高校校友資智回漢專場會。

自2017年初武漢提出“校友經濟”以來,

已有5000多名校友重回武漢, 帶來巨量投資。

2017年7月, 武漢成立了科技成果轉化局,

邀請首批12名院士組成專家顧問團,

助力在漢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轉化。

今後兩到三年內, 武漢還要

力爭彙集創投基金5000億元以上,

實現80%的在漢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就地轉化。

去年10月,

武漢市放開大學生落戶限制,

提出大學畢業生年齡不滿40周歲,

憑畢業證即可申請登記武漢市常住戶口,

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齡限制。

隨後,武漢又出臺

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管理辦法,

提出未來五年將建設和籌集

250萬平方米以上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

爭取讓更多留漢大學畢業生

以低於市場價20%的價格買到安居房,

以低於市場價20%的價格租到租賃房。

統計顯示,黨的十九大以來,

平均每天有2000多名大學畢業生落戶武漢。

100萬是什麼概念?武漢目前人口1076萬,

也就是說,武漢五年內人口優化10%。

對此,改革君不得不感歎:

難怪說,百萬大學生留漢工程

不僅是人才戰略,更是人口戰略!

改革君在整理相關報導時發現,

武漢的“人才新政”僅僅是一個縮影,

放眼全國,很多城市在招才的同時,

都能積極做好人才規劃和配套工作,

為人才發揮作用提供良好的軟環境。

但也有個別省份因規劃難以落實、工作力度不夠,

陷入了“招不來留不住”的尷尬境地。

據《人民日報》報導,與東部和中部不同,

西北某省每萬人擁有科技人員15.7人,

遠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近十年流出的高級職稱人才超千人,

而引進卻不足百人,這又是為什麼呢?

據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

體制機制不活和流動不暢阻礙了人才的引進,

有的主管部門下個計畫、批個手續一拖就是半年,

用人單位選好的人因為“拖不起”

“等不及”“耗不住”而沒有引進來。

此外,出臺政策並不難,難的是落實到位。

西北某省早在2014年就頒佈了

《關於加快推進人才工作創新發展的意見》,

提出“在領導班子和幹部考核中,

要加大人才工作考核權重”。

但沒有後續監督保障機制,難以付諸實施。

2010年以來,

西北某省下發相關檔近20個,

省直部門檔30多個,

一些政策措施由於“只接天線,不接地氣”,

缺乏操作性甚至相互掣肘。

受“條條管理”影響,

還出現了部門制定的政策有人督促落實、

個別省上出臺的政策反而落不實的情況。

一些企事業單位反映,被稱為“黃金三十條”的

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意見落實得很不好,

還不如“生鐵一塊”。

拼搶人才,應該靠啥勝出?

改革君認為,這是值得各地政府深思的地方!

創新驅動發展,人才引領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

唯有堅持創新創新再創新,

才能讓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步伐走得更快更穩。

去年10月,

武漢市放開大學生落戶限制,

提出大學畢業生年齡不滿40周歲,

憑畢業證即可申請登記武漢市常住戶口,

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齡限制。

隨後,武漢又出臺

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管理辦法,

提出未來五年將建設和籌集

250萬平方米以上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

爭取讓更多留漢大學畢業生

以低於市場價20%的價格買到安居房,

以低於市場價20%的價格租到租賃房。

統計顯示,黨的十九大以來,

平均每天有2000多名大學畢業生落戶武漢。

100萬是什麼概念?武漢目前人口1076萬,

也就是說,武漢五年內人口優化10%。

對此,改革君不得不感歎:

難怪說,百萬大學生留漢工程

不僅是人才戰略,更是人口戰略!

改革君在整理相關報導時發現,

武漢的“人才新政”僅僅是一個縮影,

放眼全國,很多城市在招才的同時,

都能積極做好人才規劃和配套工作,

為人才發揮作用提供良好的軟環境。

但也有個別省份因規劃難以落實、工作力度不夠,

陷入了“招不來留不住”的尷尬境地。

據《人民日報》報導,與東部和中部不同,

西北某省每萬人擁有科技人員15.7人,

遠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近十年流出的高級職稱人才超千人,

而引進卻不足百人,這又是為什麼呢?

據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

體制機制不活和流動不暢阻礙了人才的引進,

有的主管部門下個計畫、批個手續一拖就是半年,

用人單位選好的人因為“拖不起”

“等不及”“耗不住”而沒有引進來。

此外,出臺政策並不難,難的是落實到位。

西北某省早在2014年就頒佈了

《關於加快推進人才工作創新發展的意見》,

提出“在領導班子和幹部考核中,

要加大人才工作考核權重”。

但沒有後續監督保障機制,難以付諸實施。

2010年以來,

西北某省下發相關檔近20個,

省直部門檔30多個,

一些政策措施由於“只接天線,不接地氣”,

缺乏操作性甚至相互掣肘。

受“條條管理”影響,

還出現了部門制定的政策有人督促落實、

個別省上出臺的政策反而落不實的情況。

一些企事業單位反映,被稱為“黃金三十條”的

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意見落實得很不好,

還不如“生鐵一塊”。

拼搶人才,應該靠啥勝出?

改革君認為,這是值得各地政府深思的地方!

創新驅動發展,人才引領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

唯有堅持創新創新再創新,

才能讓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步伐走得更快更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