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周鴻禕暢談創新 產品體驗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更適合初創公司

周鴻禕是西安交大校友, 1992年畢業於電信學院電腦系, 獲學士學位;1995年研究生畢業于西安交大管理學院系統工程專業, 獲碩士學位。 在西安交大121歲生日之際, 一襲熟悉的紅衣依舊吸引了諸多關注的目光, 360公司董事長、CEO周鴻禕精彩發言, 與師生校友一起暢談創新、互聯網和人工智慧。

大家好, 我是360的周鴻禕, 我是西安交大的畢業生, 也是西安交大的校友, 祝我們的母校西安交通大學校慶生日快樂, 祝母校越辦越好!

創新:不止發明, 人人皆可為之

“創新都是被逼出來的。 若生活好得不得了, 誰會去選擇創新?”開場一襲直截了當的玩笑式話語, 引得全場一陣笑聲。 周鴻禕認為, 中國互聯網這20多年的發展有很多創新之處, “但最近幾年, 我們看到的創新, 首先是產品體驗的創新, 再到後來大批商業模式的創新。 ”他舉例時下火熱的共用單車、滴滴、優步等, 其實都是商業模式的創新,

而這些創新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他說, 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 對於創新的要求也不一樣。 “對於像阿裡巴巴、騰訊、華為這樣的科技巨頭, 需要多做一些原發性的技術創新, 主動承擔引領中國社會發展的重任。 ”

“相比于原創性、基礎性的創新, 我認為產品體驗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更適合初創公司。 ”周鴻禕認為, 創新並非簡單等同於發明創造, 將一個產品從不好用改成很好用, 這是創新;把一個東西從很花錢改成少花錢, 甚至不花錢, 這也叫創新。 他以約伯斯舉例, 認為約伯斯的偉大並不在於他發明創造了多少新技術, 而是能夠把已有的技術融合改進, 改善產品, 讓使用者體驗到達極致。

“我之所以這麼多年來一直談創新, 就是希望把創新從‘神壇’上拽下來。 創新是人人可為的事業, 無論對於中小企業還是個人。 哪怕是很小的一點改進, 也是‘微創新’。 ”

互聯網:資訊平等, 挑戰與機遇同在

“互聯網不可能消除貧困, 但它起碼帶來資訊的平等。

”針對有人持“互聯網加速貧富差距”的觀點, 周鴻禕並不認同, “至少資訊的平等, 能夠有機會讓我們普通人去實現創業夢和中國夢。 這一點, 互聯網是功不可沒的。 ”

在他看來, “免費”是互聯網最大的特點, 人們在互聯網上可以通過搜索獲取各種資訊, 免費使用各種軟體。 但這種“免費”也是雙向的:人們在獲取資訊的同時本身也在產生資訊。 “其實這是一個隱藏的交易:當我們在免費搜索、免費即時通信, 獲取這些免費服務的同時, 我們也在把個人的很多資訊和資料交給互聯網公司。 這是一個潛在的契約。 但至於這些資料之間是不是一種等價交換, 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因此, 從商業邏輯角度來看, 互聯網公司之所以願意提供這些免費服務,

正是因為這樣的資訊交換。 而從技術邏輯來看, 在目前“雲時代”的背景下, 只要人們使用各種手機應用和網路服務, 由此產生的各種資料就會上傳雲端。 “這和隱私沒關係。 除非我們根本不使用互聯網, 否則資料的產生都是必然的, 互聯網公司掌握我們的資料也是必然的。 ”

正是因為互聯網資訊傳遞的平等性, 在帶來許多創業機會的同時, 也產生出許多安全問題。 “我們堅決反對資料買賣, 確切的說是涉及個人隱私的資料, 例如涉及醫療、交通、個人資訊等的相關資料。 ”因此, 目前對於所有的互聯網公司來說, 首要任務是如何更好地保護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各類大資料。 “互聯網公司不拿到資料是不可能的, 所以從網路安全的角度出發,我們呼籲所有的互聯網企業要承擔保護個人隱私的社會責任,共同維護網路環境的安全。”

人工智慧:不必恐慌,萬物互聯是未來

自從穀歌AlphaGo在圍棋人機大戰中擊敗人類之後,一時間各種說法不斷湧現:人類將會被機器淘汰、大量職業將會被智慧型機器人所取代等等。對此,周鴻禕認為,面對人工智慧大可不必恐慌。“時下熱炒的‘人工智慧’的概念,本質上是‘弱智能’,甚至是‘偽智慧’。”他說,“今天我們所說的人工智慧,其實是神經網路這種古老演算法的新生。主要還是利用電腦的演算法模型和大資料的深度學習,建立的一種概率判斷網路。”這一方面得益於強大的雲計算能力,另一方面得益于海量的大資料。“所有的這些,其實都源於互聯網的出現。沒有互聯網,沒有大資料,人工智慧就如同沒有汽油的發動機,根本無法發動。”因此,在瞭解人工智慧的技術本質後,我們就能知道很多事情它幹不了。他還進一步指出,人工智慧並非互聯網公司的專利,而是和各行各業都有著密切關係。他主張要把人工智慧和具體的產業結合,以此服務人類的生產和生活。

“馬雲說,這是大資料的時代;李彥宏說,這是人工智慧的時代;而軟銀的孫正義認為,這是萬物互聯的時代。我和孫正義的觀點一致。”周鴻禕表示,在未來,萬物互聯是人類獲得大資料的基礎。只有擁有海量的資料,才能讓人工智慧真正有用武之地。

文/通訊社 張強強(原文轉自交大新聞網)

所以從網路安全的角度出發,我們呼籲所有的互聯網企業要承擔保護個人隱私的社會責任,共同維護網路環境的安全。”

人工智慧:不必恐慌,萬物互聯是未來

自從穀歌AlphaGo在圍棋人機大戰中擊敗人類之後,一時間各種說法不斷湧現:人類將會被機器淘汰、大量職業將會被智慧型機器人所取代等等。對此,周鴻禕認為,面對人工智慧大可不必恐慌。“時下熱炒的‘人工智慧’的概念,本質上是‘弱智能’,甚至是‘偽智慧’。”他說,“今天我們所說的人工智慧,其實是神經網路這種古老演算法的新生。主要還是利用電腦的演算法模型和大資料的深度學習,建立的一種概率判斷網路。”這一方面得益於強大的雲計算能力,另一方面得益于海量的大資料。“所有的這些,其實都源於互聯網的出現。沒有互聯網,沒有大資料,人工智慧就如同沒有汽油的發動機,根本無法發動。”因此,在瞭解人工智慧的技術本質後,我們就能知道很多事情它幹不了。他還進一步指出,人工智慧並非互聯網公司的專利,而是和各行各業都有著密切關係。他主張要把人工智慧和具體的產業結合,以此服務人類的生產和生活。

“馬雲說,這是大資料的時代;李彥宏說,這是人工智慧的時代;而軟銀的孫正義認為,這是萬物互聯的時代。我和孫正義的觀點一致。”周鴻禕表示,在未來,萬物互聯是人類獲得大資料的基礎。只有擁有海量的資料,才能讓人工智慧真正有用武之地。

文/通訊社 張強強(原文轉自交大新聞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