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星球大戰司令部”—新世紀俄軍指揮作戰核心

據俄媒報導, 俄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將於2018年接收一個獨一無二的全自動化指揮所, 被稱為“星球大戰司令部”。

新系統列裝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後, 將進一步提升該部隊的快速反應與體系作戰實力, “星球大戰司令部”更將成為T-14“阿瑪塔”等俄軍先進裝備的作戰“神經中樞”。

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是蘇軍、俄軍中具有光榮傳統的精銳部隊。 2014年11月13日, 俄軍以西部軍區所屬第20近衛諸兵種集團軍部隊為基礎, 包括第2近衛塔曼摩步師、第4近衛堪傑米洛夫坦克師、第27塞瓦斯托波爾摩步旅和第6獨立坦克旅等精銳部隊, 重新組建了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 進而成為衛戍莫斯科的“御林軍”。

俄軍選擇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作為“星球大戰司令部”的試點部署單位, 一方面原因是該軍正在列裝俄軍日前最先進的T-14“阿瑪塔”主戰坦克、“庫爾幹人”和“迴旋鏢”步兵戰車以及“聯盟”自行火炮。

為充分統一這些新型裝備的資訊作戰要素, 徹底激發其在資訊化戰爭條件下的作戰潛能, 有必要為它們專門配備一台更為先進的“作戰大腦”。

同時, 俄羅斯西部軍區轄區是俄政治、經濟、工業、科技、文化中心, 集中了莫斯科、聖彼德堡等多個重要城市,

且與北約成員國接壤。 “新面貌”改革後, 莫斯科周邊地區甚至出現了“防禦黑洞”。 同時, 現代陸軍的“坦克旅”和“摩步旅”也備受俄軍詬病, 在此基礎上重建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及下屬作戰部隊, 是俄羅斯不得不做出的戰略選擇。

2017年9月14-20日, “西方-2017”戰略演習在白俄羅斯境內和俄羅斯的3個訓練場舉行。 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參加演習的有近1.27萬軍人(白俄羅斯軍隊約7000人, 俄軍約3000人)、370輛裝甲裝備、近150門火炮、齊射火箭炮、40多架飛機和直升機。 “星球大戰司令部”的個別組成部分也在此次聯演中得到了一定檢驗。

近年來, 為了更加適應現代戰爭, 俄軍在新面貌改革帶動下不斷推動軍隊數位化革命。 指揮作戰數位化首當其衝, 俄先後研製和列裝了多種型號的自動化指揮系統, “貝加爾”“棱堡”和“多面手”等均為外界所熟知。

2015年12月, 俄軍就曾在敘利亞戰場上使用洋槐自行火炮群、6台平臺-M地面作戰機器人和4台阿爾戈機器人順利完成對極端組織的作戰任務, 其背後的“作戰大腦”就是俄軍的仙女座-D自動化指揮系統。

戰鬥開始前, 俄軍已經將戰鬥機器人、無人機、自行火炮均與仙女座-D系統連接, 並通過該系統直接接受來自莫斯科的俄國家防禦指揮中心的指控。 在俄國家防禦指揮中心的大螢幕上, 無人機和戰鬥機器人集群不間斷回傳745.5高地的戰場態勢, 各類戰場資料自動彙聚並融合呈現。

據此,俄軍指揮官統觀全域,開始了作戰方案的實施。在現場操作員的“遙控指揮”下,戰鬥機器人開始向著極端分子陣地發起衝鋒,抵近火力偵察後,這些“機甲戰士”開始使用7.62毫米機槍和榴彈發射器攻擊躲在掩體後的可疑目標。

在俄國家防禦指揮中心內,通過戰鬥機器人回傳的資訊,俄軍指揮官進一步鎖定敵軍火力點的精確位置,座標被即時傳送至洋槐自行火炮群,隨著火炮的精准射擊,一個個極端分子的火力點被“連根拔掉”。

俄軍事科學院在預測21世紀戰爭時明確提出:“不排除這種可能性,即資訊戰將成為一種新的戰鬥行動,它將在武裝鬥爭各個領域和各個水準上進行”。進而提出俄“必須加緊研製資訊武器,把它作為軍事技術裝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國家軍事政治和戰爭潛力的組成部分”。

2010年,俄空降兵第76空降師開始試驗性列裝“安德洛墨達”系統,效果較好。2011年,俄空降兵司令部、第7空降師和第98空降師也開始裝備該系統。

據悉,系統投入使用並配備相關的軟硬體設施後,整個空降兵部隊的指揮效能得到了切實改善。在2012年春季和夏季,該系統又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對系統中使用的一些軟體資料進行了大幅修改,使其更加適合作戰運用。最終,到2012年8、9月間,該系統參加了從司令部到士兵的貫通式通聯測試,效果令人滿意。

2013年7月,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發言人伊戈爾·葉戈羅夫表示,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已開始裝備第五代自動化指揮系統,標誌著戰略導彈部隊也實現了指揮自動化。

據葉戈羅夫介紹,自動化系統不僅可以完成下達命令、收集情報和檢測發射裝備的日常任務,也可以自動切換重新定位目標,還可以保障資訊保護任務的解決,指揮戰略導彈部隊日常的活動。

2014年12月,俄羅斯國家防禦指揮中心投入使用。俄羅斯國家防禦指揮中心是俄羅斯戰時指揮機關,在和平時期負責監控對國家安全的威脅,一旦爆發戰爭,就將接管整個國家。該中心集中了全俄最優秀的軍官,配備了最先進的資料處理系統,並擁有下達發射核導彈命令的權力。

俄羅斯國家防禦中心由4個主要機構組成:戰略核力量指揮中心(按照俄聯邦軍方和政治首腦的決定控制核武器使用);作戰指揮中心;軍隊日常行動指揮中心;總參謀部中央指揮所。指揮中心從2014年4月開始投入試驗性作戰值班,已經成功指揮了“東方-2014”大演習。

中心可以說是俄羅斯的“戰時政府”:這個中心高度安全,包括多個大型作戰室、最先進資料處理中心、地下設施、用於緊急疏散的秘密運輸路線、直升機停機坪等,這些設備都是2014年11月24日在莫斯科河畔首次部署的。

國家防禦指揮中心的電腦系統能夠顯示和分析來自各個管道的軍事和政治情報,首先是導彈預警系統的情報,以便迅速做出核報復的決定,這顯示在俄與西方國家衝突局勢進一步緊張,政府評估認為“核戰爭風險”在增加。

一旦爆發戰爭,普京總統的辦公室就要搬到這裡。在中心建立前,承擔這一職能的是總參謀部,但它只能指揮武裝力量,國家防禦指揮中心的權力要大得多,“它在特殊時期可以指揮一切”。

如果說國家防禦指揮中心是軍隊作戰指揮的上層建築,“星球大戰司令部”就是一線作戰部隊的指揮中樞。“星球大戰司令部”的出現,也標誌著俄軍作戰思想的再次升級。

根據設計師們的設想,新的指揮系統將把集團軍的責任防區變成統一的資訊空間,讓指揮員們能夠即時掌握戰場形勢,甚至能夠看見某些單獨坦克的現場作戰行動,這在俄聯邦武裝力量歷史上尚屬首次。

“星球大戰司令部”裡安裝了數個自動化部隊指揮系統,可以即時接收並處理作戰行動資訊。這個“司令部”既有固定型號,也有可擕式型號,每個都裝備有自動化工作站,供計畫和組織作戰行動時使用。與此同時,指揮所還能夠接收所屬部(分)隊的資訊。

通過螢幕,集團軍司令員甚至可以瞭解掌握個別班所屬車輛狀況、彈藥儲存和其他物資器材等方面的資料。指揮所還可以通過封閉的高速通信頻道,源源不斷地接收俄羅斯國防中心和其他司令部發送來的資訊。

通過這套全新的指揮系統,集團軍司令員可以洞悉地面和空中的所有局勢。除此之外,最主要的優點還在於新的指揮系統可以對局勢變化做出快速反應,因為這個全新的指揮所被嵌進了統一的資訊回路裡,也因此可以允許指揮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對作戰檔和命令做出修改。

現代戰爭,組織作戰行動的時間往往以分秒計算。戰場形勢瞬息萬變,為了提高相應的反應速度,數位化司令部必不可少,這是建設數位化戰場的必要步驟。

現階段,俄軍戰術級通信設備和自動化指揮控制設備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增強二者在資訊交換和資料處理方面的能力;繼續擴大衛星通信在戰術指揮控制中的作用;完善自動化指揮控制系統的架構,實現資料的分散式處理,並與全軍指揮控制系統保持相容。

坦克集團軍對俄羅斯武裝力量來說是一種全新的組織結構,因此,考慮到新型任務的需要和資訊能力的發展現狀,為其打造一個最現代化的司令部是符合邏輯的。作戰命令能根據急劇變化的戰場形勢隨時進行修正,並自動下達給執行者,這可以節省時間並避免任何可能的失誤和差錯。

特別是考慮到第1集團軍將裝備基於“阿爾瑪塔”底盤製造的新技術裝備,為實現從上至下的信息化提供了可能。為了讓部隊準備打一場未來的網路中心戰,就應該在類似於“西方-2017”演習這樣的大型軍演中測試新的部隊指揮系統。預計,今後俄軍第1集團軍將把這項工作列為優先考慮的對象。

事實上,“星球大戰司令部”也是俄軍網路中心戰的有效組成部分。俄軍網路中心戰的要點是利用電腦資訊網路對處於各地的部隊或士兵實施一體化控制和指揮,使各分散配置的部隊共同感知戰場態勢,協調行動,以提高自身作戰能力。

具體來說,在未來戰爭中,俄軍將充分利用網路資訊平臺的優勢,將分散配置的作戰要素集成為網路化的作戰指揮體系、作戰力量體系和作戰保障體系,實現各作戰要素間資訊的即時掌握和共用,最大限度地把資訊優勢轉變為決策優勢和行動優勢,縮短決策時間,提高打擊速度與精度,充分發揮整體作戰效能。上述構想,需要在點、線、週邊全方位發展建設。

點的層面,需要把各種電腦、資訊和通信資源集中在武器平臺上。目前,俄羅斯幾乎所有新裝甲車,包括“庫爾幹人-25”步兵戰車和裝甲運兵車、“飛鏢”裝甲運兵車、“颱風”裝甲車和“阿瑪塔”坦克,均配備了先進軟體和硬體,能夠線上看到戰術作戰全域。這些措施將使俄各軍種的戰場感測器、指揮中心與火力打擊單元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聯合作戰。

線的層面,需要俄各軍種均以網路化部隊模式進行編組和訓練,以便在戰時可通過網路系統把各參戰部隊有機結合在一起。新型資訊化網路指揮體系的建立必然會提升部隊的戰鬥力,顯著提高部隊的機動能力,從而加快軍隊建設的現代化進程。

週邊層面,俄羅斯正努力打造一支攻防兼備的網路作戰力量,通過非對稱手段贏得軍事實力的相對平衡,成為現有條件下維護俄羅斯國家安全利益的重要戰略選擇。俄羅斯“網軍”可以利用各種無線資料通信干擾器、網路邏輯炸彈病毒和蠕蟲、網路資料收集電腦和網路偵察工具、嵌入式木馬定時炸彈等先進網路武器,已經形成強大的作戰能力。

目前來看,“星球大戰司令部”是俄軍網路中心戰的有益嘗試,相信在未來俄軍會更加快速推進軍隊資訊化建設。

各類戰場資料自動彙聚並融合呈現。

據此,俄軍指揮官統觀全域,開始了作戰方案的實施。在現場操作員的“遙控指揮”下,戰鬥機器人開始向著極端分子陣地發起衝鋒,抵近火力偵察後,這些“機甲戰士”開始使用7.62毫米機槍和榴彈發射器攻擊躲在掩體後的可疑目標。

在俄國家防禦指揮中心內,通過戰鬥機器人回傳的資訊,俄軍指揮官進一步鎖定敵軍火力點的精確位置,座標被即時傳送至洋槐自行火炮群,隨著火炮的精准射擊,一個個極端分子的火力點被“連根拔掉”。

俄軍事科學院在預測21世紀戰爭時明確提出:“不排除這種可能性,即資訊戰將成為一種新的戰鬥行動,它將在武裝鬥爭各個領域和各個水準上進行”。進而提出俄“必須加緊研製資訊武器,把它作為軍事技術裝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國家軍事政治和戰爭潛力的組成部分”。

2010年,俄空降兵第76空降師開始試驗性列裝“安德洛墨達”系統,效果較好。2011年,俄空降兵司令部、第7空降師和第98空降師也開始裝備該系統。

據悉,系統投入使用並配備相關的軟硬體設施後,整個空降兵部隊的指揮效能得到了切實改善。在2012年春季和夏季,該系統又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對系統中使用的一些軟體資料進行了大幅修改,使其更加適合作戰運用。最終,到2012年8、9月間,該系統參加了從司令部到士兵的貫通式通聯測試,效果令人滿意。

2013年7月,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發言人伊戈爾·葉戈羅夫表示,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已開始裝備第五代自動化指揮系統,標誌著戰略導彈部隊也實現了指揮自動化。

據葉戈羅夫介紹,自動化系統不僅可以完成下達命令、收集情報和檢測發射裝備的日常任務,也可以自動切換重新定位目標,還可以保障資訊保護任務的解決,指揮戰略導彈部隊日常的活動。

2014年12月,俄羅斯國家防禦指揮中心投入使用。俄羅斯國家防禦指揮中心是俄羅斯戰時指揮機關,在和平時期負責監控對國家安全的威脅,一旦爆發戰爭,就將接管整個國家。該中心集中了全俄最優秀的軍官,配備了最先進的資料處理系統,並擁有下達發射核導彈命令的權力。

俄羅斯國家防禦中心由4個主要機構組成:戰略核力量指揮中心(按照俄聯邦軍方和政治首腦的決定控制核武器使用);作戰指揮中心;軍隊日常行動指揮中心;總參謀部中央指揮所。指揮中心從2014年4月開始投入試驗性作戰值班,已經成功指揮了“東方-2014”大演習。

中心可以說是俄羅斯的“戰時政府”:這個中心高度安全,包括多個大型作戰室、最先進資料處理中心、地下設施、用於緊急疏散的秘密運輸路線、直升機停機坪等,這些設備都是2014年11月24日在莫斯科河畔首次部署的。

國家防禦指揮中心的電腦系統能夠顯示和分析來自各個管道的軍事和政治情報,首先是導彈預警系統的情報,以便迅速做出核報復的決定,這顯示在俄與西方國家衝突局勢進一步緊張,政府評估認為“核戰爭風險”在增加。

一旦爆發戰爭,普京總統的辦公室就要搬到這裡。在中心建立前,承擔這一職能的是總參謀部,但它只能指揮武裝力量,國家防禦指揮中心的權力要大得多,“它在特殊時期可以指揮一切”。

如果說國家防禦指揮中心是軍隊作戰指揮的上層建築,“星球大戰司令部”就是一線作戰部隊的指揮中樞。“星球大戰司令部”的出現,也標誌著俄軍作戰思想的再次升級。

根據設計師們的設想,新的指揮系統將把集團軍的責任防區變成統一的資訊空間,讓指揮員們能夠即時掌握戰場形勢,甚至能夠看見某些單獨坦克的現場作戰行動,這在俄聯邦武裝力量歷史上尚屬首次。

“星球大戰司令部”裡安裝了數個自動化部隊指揮系統,可以即時接收並處理作戰行動資訊。這個“司令部”既有固定型號,也有可擕式型號,每個都裝備有自動化工作站,供計畫和組織作戰行動時使用。與此同時,指揮所還能夠接收所屬部(分)隊的資訊。

通過螢幕,集團軍司令員甚至可以瞭解掌握個別班所屬車輛狀況、彈藥儲存和其他物資器材等方面的資料。指揮所還可以通過封閉的高速通信頻道,源源不斷地接收俄羅斯國防中心和其他司令部發送來的資訊。

通過這套全新的指揮系統,集團軍司令員可以洞悉地面和空中的所有局勢。除此之外,最主要的優點還在於新的指揮系統可以對局勢變化做出快速反應,因為這個全新的指揮所被嵌進了統一的資訊回路裡,也因此可以允許指揮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對作戰檔和命令做出修改。

現代戰爭,組織作戰行動的時間往往以分秒計算。戰場形勢瞬息萬變,為了提高相應的反應速度,數位化司令部必不可少,這是建設數位化戰場的必要步驟。

現階段,俄軍戰術級通信設備和自動化指揮控制設備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增強二者在資訊交換和資料處理方面的能力;繼續擴大衛星通信在戰術指揮控制中的作用;完善自動化指揮控制系統的架構,實現資料的分散式處理,並與全軍指揮控制系統保持相容。

坦克集團軍對俄羅斯武裝力量來說是一種全新的組織結構,因此,考慮到新型任務的需要和資訊能力的發展現狀,為其打造一個最現代化的司令部是符合邏輯的。作戰命令能根據急劇變化的戰場形勢隨時進行修正,並自動下達給執行者,這可以節省時間並避免任何可能的失誤和差錯。

特別是考慮到第1集團軍將裝備基於“阿爾瑪塔”底盤製造的新技術裝備,為實現從上至下的信息化提供了可能。為了讓部隊準備打一場未來的網路中心戰,就應該在類似於“西方-2017”演習這樣的大型軍演中測試新的部隊指揮系統。預計,今後俄軍第1集團軍將把這項工作列為優先考慮的對象。

事實上,“星球大戰司令部”也是俄軍網路中心戰的有效組成部分。俄軍網路中心戰的要點是利用電腦資訊網路對處於各地的部隊或士兵實施一體化控制和指揮,使各分散配置的部隊共同感知戰場態勢,協調行動,以提高自身作戰能力。

具體來說,在未來戰爭中,俄軍將充分利用網路資訊平臺的優勢,將分散配置的作戰要素集成為網路化的作戰指揮體系、作戰力量體系和作戰保障體系,實現各作戰要素間資訊的即時掌握和共用,最大限度地把資訊優勢轉變為決策優勢和行動優勢,縮短決策時間,提高打擊速度與精度,充分發揮整體作戰效能。上述構想,需要在點、線、週邊全方位發展建設。

點的層面,需要把各種電腦、資訊和通信資源集中在武器平臺上。目前,俄羅斯幾乎所有新裝甲車,包括“庫爾幹人-25”步兵戰車和裝甲運兵車、“飛鏢”裝甲運兵車、“颱風”裝甲車和“阿瑪塔”坦克,均配備了先進軟體和硬體,能夠線上看到戰術作戰全域。這些措施將使俄各軍種的戰場感測器、指揮中心與火力打擊單元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聯合作戰。

線的層面,需要俄各軍種均以網路化部隊模式進行編組和訓練,以便在戰時可通過網路系統把各參戰部隊有機結合在一起。新型資訊化網路指揮體系的建立必然會提升部隊的戰鬥力,顯著提高部隊的機動能力,從而加快軍隊建設的現代化進程。

週邊層面,俄羅斯正努力打造一支攻防兼備的網路作戰力量,通過非對稱手段贏得軍事實力的相對平衡,成為現有條件下維護俄羅斯國家安全利益的重要戰略選擇。俄羅斯“網軍”可以利用各種無線資料通信干擾器、網路邏輯炸彈病毒和蠕蟲、網路資料收集電腦和網路偵察工具、嵌入式木馬定時炸彈等先進網路武器,已經形成強大的作戰能力。

目前來看,“星球大戰司令部”是俄軍網路中心戰的有益嘗試,相信在未來俄軍會更加快速推進軍隊資訊化建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