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這種腫瘤最愛侵襲這三個部位,生長速度特別快,防治建議在這!

本文預計閱讀4分鐘

結節性硬化症相關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TSC-AML), 這個聽起來很專業的名字, 其實屬於腎臟腫瘤。

“生長速度快是這種腫瘤的一個特點,

有的一年生長直徑就能達到1.25釐米, 是普通的6倍!”

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武國軍表示, 對於這種病, 一定要定期複查, 經常監控腫瘤的大小和生長速度, 腫瘤直徑一旦超過3釐米就要找醫生進行干預。

TSC-AML腫瘤最愛侵襲部位Top3——

腎、臉、神經。

跟侵犯單一器官的普通疾病不同, 結節性硬化症(TSC)不只侵犯腎臟、還侵犯包括腦、眼睛、心臟、腎臟、肝臟、肺和皮膚等在內的多個重要器官。

武國軍介紹, 出現最多的三組症狀分別在腎臟、顏面和神經, 表現為皮膚病變、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以及癲癇。

其中, 25歲以上的成年患者中, 大約80%的人病發在“腎臟”, 即結節性硬化症相關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TSC-AML), 醫生也稱之為“錯構瘤”。

其大小及數量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 可引起腹部巨大腫塊、陣發性或持續性腹痛, 甚至發生急性腹膜後大出血, 嚴重者可造成低血容量休克, 甚至死亡。

“長速”驚人, 定期複查是關鍵。

瘤體的生長速度一直是判定TSC-AML的危險信號。

普通的腎臟錯構瘤生長速度很慢, 平均一年生長不到2mm, 而結節性硬化症引起的瘤體一年生長直徑可達到1.25cm。 因此, 大多數醫生都建議, 對於結節性硬化症患者, 每年至少複查一次。

除了生長速度驚人, 跟普通的腎臟錯構瘤相比, TSC-AML還有兩個特點:雙側多發、病灶大。 普通錯構瘤, 往往是單側散發, 病灶小;TSC-AML大多病發雙側, 病灶大, 瘤體更大, 有些甚至比腎臟本身還大。

如果TSC-AML處於瘤體較小的階段, 比如直徑小於3cm,

患者也沒有感覺到任何不舒服, 可不採取處理措施, 暫時觀察, 如果大於3cm, 一般選擇干預, 考慮藥物治療, 服用藥物期間, 平均一到三個月複診一次。

手術是“下下策”, 藥物治療是首選。

“放在5年前, 遇到TSC-AML多數醫生會選擇手術, 一切了之。 ”

武國軍介紹, 現在隨著對TSC的認識加深, 手術已經成為最後迫不得已的選擇。

對於TSC-AML, 手術無疑是最粗暴、治標不治本的選擇。

手術的最大危害在於醫生雖然把大腫瘤切除, 同時也造成腎單位的損失, 因而, 患者後期出現腎功能不全以及尿毒癥的幾率會大大增加。

另外, 手術切除後, 由於TSC發病的致病基因還在, 瘤體還會不斷地冒出來, 根本切不完。 後期進行二次、三次手術時難度更大, 風險更大, 患者可能會腎功能不全乃至腎衰竭。

因而, 針對基因突變導致的TSC, 現在大多數醫生都建議, 首選藥物治療(mTOR抑制劑, 例如依維莫司)。 藥物治療是對因的治療。 TSC1/TSC2基因致病性突變引起mTOR信號通路失去調控是TSC的關鍵發病機制。 依據致病病因, 作為mTOR靶向治療藥物依維莫司阻斷了mTOR通路的啟動, 抑制細胞生長與增殖, 抑制血管生成, 改善TSC相關的全身症狀。 不僅能使得腎臟腫瘤縮小, 臉上類似“痤瘡”的血管纖維瘤也會逐漸消失, “顏值”大大提升。

資料統計, 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21例服藥超過三個月的患者中, 有38%的人腫瘤體積縮小了40%以上。 ”

目前, 除非是針對瘤體巨大存在破裂出血的可能, 或懷疑腫瘤有惡變可能, 以及用藥無效的患者, 醫生才考慮手術治療。

*本文摘自健康時報, 部分資訊由諾華公司提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