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看那些保研的人最後都去哪兒了

第一類

在研究生學習中掙扎

小姜得知自己成功保送到了西南地區某985名校時, 是興奮的。 該學校名聲在外, 那座城市全國聞名, 他心裡原先的忐忑不安終於被愉悅的情緒取代。

但正式開始研究生生涯後, 小姜發現現實和自己的理想有些差別。 學校偏重於研究理論層面的知識, 然而小姜原本的知識背景更適用于實踐應用。 “雖然專業還是那個專業, 但教學方式確實存在著不對應的情況, 讓人感覺學的很多內容與現實和新的研究方向存在著脫節”, 小薑說道。 這讓他覺得越往後深入地學習, 越是覺得自己的天賦和學習能力可能的確不適合在這個領域。

小姜看到不少本科時的同學一方面在工作中忙碌, 另一方面在繁忙的工作中不斷接觸新事物, 用以前學習的理論知識來指導實踐, 很是羡慕的。 看著別人都已經有了自己的收入, 慢慢開始實現經濟獨立, 他的內心有很強烈的愧疚和負罪感。

“儘管是糾結過後自己選擇來這裡讀研的, 但我並不是一個很容易妥協將就的人, 如果選擇之後不是很順利的話, 可能還是會希望堅持原先出國的想法”, 小薑坦言沒有考研的負擔, 也沒有求職的苦惱, 小薑現在已經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本專業的學習了。 同時在也打算下個學期課少後重新把英語“撿”回來, 重新尋找出國學習的機會。

這不僅因為國外的經濟學研究(小薑的專業)在世界範圍內處於尖端水準, 還因為小薑心裡一直有一個趁著自己還沒老, 想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願望。

他想給學弟學妹們提些建議:“首先應該對於自己的未來儘早做出規劃。 無論是保研還是出國, 都要儘量在大二上學期左右就做出決定, 這樣才有充足的時間, 去滿足目標要達到的條件, 並做出充分的準備。 另外, 外面的世界不會有想像中那麼美妙, 還是要做好心理準備並及時進行自我調整。 無論喜不喜歡, 還是需要認真做好你選擇的那些事, 這是對自己負責, 也不至於會讓自己被逼到絕境。 ”

第二類

放棄保研資格, 踏入社會

已經工作的總文, 曾經在大學裡成績名列前茅, 獲得了保研的名額。 他為自己得到保研名額感到榮幸, 但同時也陷入了糾結。 到了最終決定的時刻, 他突然開始彷徨。 他問自己:“我真的要讀研嗎?我有繼續學習的興趣嗎?我在經歷了四年的學習之後, 還有堅持學習的毅力嗎?”在短短兩天的考慮時間裡,

總文因為糾結而煎熬。

當疑惑的總文去詢問父母的意見時, 父母給的意見也偏向於讓他放棄讀研。 雖然朋友、同學都建議他保研, 但因為得不到父母的支持, 最終他還是選擇了放棄。

在決定放棄保研後第二天, 總文就開始後悔。 甚至偶爾回想起決定放棄保研那一天, 想到朋友震驚的表情以及同學遺憾的歎息, 他的內心就充滿了後悔與懊惱。 而如今工資待遇和家庭矛盾更是讓他產生了讀研是不是會比現在更好的想法。

如今的總文, 在一個小鄉鎮做著自己從未想過去做的工作, 工作待遇一般。 生活與工作的壓力, 總是讓他到非常疲倦, 但他也只能咬牙堅持下去。

對於像自己一樣迷茫的學弟學妹們,

總文想對他們說:是否讀研, 第一重要的不是對你以後就業有多大的幫助, 而是你是否真的有興趣在這方面深造, 是否還擁有探索和學習的熱情。 其次, 再考慮到讀研是否對未來就業有幫助。 讀研是會對未來就業和崗位競爭有一定的幫助, 但也不全然。

有些學弟學妹, 看著工作還沒著落, 周圍同學忙著考研, 然後自己也迷迷糊糊的跟著去考研, 隨波逐流。 雖然最後順利的考上了, 但也是帶著不積極的狀態讀研, 慢慢開始後悔, 想著輟學出去工作, 這樣一來, 最後必會毫無收穫。

總文還建議大家, 可以先嘗試著工作。 工作一段時間後, 如果你覺得以自己目前的學歷得不到自己期盼的工作, 或者想要繼續深造為自己帶來更高層次的機遇, 並且有堅定讀研的決心之後,你就可以真正去嘗試備考讀研了,這樣才有成功的把握。

第三類

在科學世界裡徜徉

保研中國科學院,目前正于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深造的劉若蘭,在自己理想的學府度過了第二年。她在廣西大學農學院水產養殖專業就讀時,便定下了跨專業讀研的目標,尋求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剛進入中科院時,雖然知道“做科研的人往往是孤獨的”,但科研工作的孤獨,仍然超出了她的想像。另一方面,學習方式也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大學的時候,老師提出一個想法,我們可以在網上或者通過師兄師姐找到解決的辦法;研究生的時候,導師提出一個想法,就是一個全新的想法,沒有任何的借鑒,要求自己獨立解決,導師只會去關注結果。研究生階段要求完全的獨立自主和創新。”

研究生學習亦使她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神奇。我們書寫、言談、思考,完全是由我們身體裡的一個個細胞來控制。那些細胞是那麼的微小,它們團結協作,它們是怎麼做到這樣的?為了讓人類能夠更好的瞭解自己,她所在的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們就在一步步的探索這些機制。

劉若蘭非常敬佩的80多歲高齡的曹文宣院士,每天早上9點都會提著工作包來到辦公室,令她深受觸動。而與他們這些厲害人物接觸後,才發現他們也沒有那麼高高在上,他們也會拿著相機在院區裡拍照,也會在蘭州拉麵館吃拉麵。在這裡,她真切感受到,科學的世界並非網路上說的那樣虛無縹緲;她真切認識到科研工作者身上踏實,勤奮和純樸的品質。那些能夠改變世界的東西,是勤懇的科研工作者用通宵熬夜,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價換來的。能接觸到這些,她覺得很榮幸,同時也多了學習和進步的動力。而這些,都是選擇別的人生道路所不能體味的經歷。

審視今天,劉若蘭覺得讀研使她的眼界更寬廣,視野更寬闊了。遠望未來,她希望能繼續奮鬥在科研教育或者學生工作的崗位上,把研究的精神傳承下去。而對迷茫於畢業去向的同學們,她有一言相告:活在當下。這也正是她對自己一路走來的一個回顧吧;莫哀歎往昔,莫窮看明日,活在當下,走好自己選擇的人生路。

並且有堅定讀研的決心之後,你就可以真正去嘗試備考讀研了,這樣才有成功的把握。

第三類

在科學世界裡徜徉

保研中國科學院,目前正于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深造的劉若蘭,在自己理想的學府度過了第二年。她在廣西大學農學院水產養殖專業就讀時,便定下了跨專業讀研的目標,尋求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剛進入中科院時,雖然知道“做科研的人往往是孤獨的”,但科研工作的孤獨,仍然超出了她的想像。另一方面,學習方式也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大學的時候,老師提出一個想法,我們可以在網上或者通過師兄師姐找到解決的辦法;研究生的時候,導師提出一個想法,就是一個全新的想法,沒有任何的借鑒,要求自己獨立解決,導師只會去關注結果。研究生階段要求完全的獨立自主和創新。”

研究生學習亦使她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神奇。我們書寫、言談、思考,完全是由我們身體裡的一個個細胞來控制。那些細胞是那麼的微小,它們團結協作,它們是怎麼做到這樣的?為了讓人類能夠更好的瞭解自己,她所在的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們就在一步步的探索這些機制。

劉若蘭非常敬佩的80多歲高齡的曹文宣院士,每天早上9點都會提著工作包來到辦公室,令她深受觸動。而與他們這些厲害人物接觸後,才發現他們也沒有那麼高高在上,他們也會拿著相機在院區裡拍照,也會在蘭州拉麵館吃拉麵。在這裡,她真切感受到,科學的世界並非網路上說的那樣虛無縹緲;她真切認識到科研工作者身上踏實,勤奮和純樸的品質。那些能夠改變世界的東西,是勤懇的科研工作者用通宵熬夜,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價換來的。能接觸到這些,她覺得很榮幸,同時也多了學習和進步的動力。而這些,都是選擇別的人生道路所不能體味的經歷。

審視今天,劉若蘭覺得讀研使她的眼界更寬廣,視野更寬闊了。遠望未來,她希望能繼續奮鬥在科研教育或者學生工作的崗位上,把研究的精神傳承下去。而對迷茫於畢業去向的同學們,她有一言相告:活在當下。這也正是她對自己一路走來的一個回顧吧;莫哀歎往昔,莫窮看明日,活在當下,走好自己選擇的人生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