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長順:往昔貧困戶 今日“致富人”

多彩貴州網訊 (羅小紅 劉正華) “我找到村委會, 主動要求脫貧, 摘掉貧困帽子, 讓其他貧困戶看到, 不能躺在扶貧政策上睡大覺, 只要通過自己努力, 一定會脫貧致富。 ”獲得黔南州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王啟忠堅定地說。

王啟忠和他的牛

今年, 30歲的王啟忠家住鼓揚鎮新關村梨樹組, 是2017年長順縣的一名脫貧戶, 現為長順縣萬家紅農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新關村是深度貧困村, 屬於典型的深山區、石山區, 全村沒有一塊水田。 王啟忠家裡只有旱地4畝, 主要種植玉米, 由於石漠化比較嚴重, “四攏包穀一攏收”是這裡的常態, 屬於廣種薄收的種植模式。 為了生活, 王啟忠不得不外出尋找出路。

2010年, 王啟忠到福建從事肉牛養殖, 由於缺乏養殖技術, 只能從事體力勞動的他工資少得可憐。 看到有養殖技術的工友拿著高工資, 王啟忠暗暗地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我一定要學到養殖技術,

為了錢, 也為了前途。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 2016年, 王啟忠已經從一個養殖“菜鳥”變成了一名養牛“骨幹”。

王啟忠在收割草料

“現在國家的扶貧政策很好, 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 走上脫貧致富的大路。 ”在外務工的這幾年, 雖然工資一直在上漲,

但是王啟忠依舊沒有甩掉“貧困帽”, 當包保幹部給他介紹國家的扶貧政策後, 王啟忠毅然辭職, 踏上了返鄉創業的路。

王啟忠通過“特惠貸”、自己務工積蓄以及親戚朋友的幫助, 共籌集20多萬元, 在新關村建起養牛場, 買進了19頭牛。 通過半年養殖的時間, 2017年2月, 養殖場的第一批肉牛出欄, 5頭肉牛獲利12000多元。 “雖然量不大, 但打開了銷售管道, 我的創業信心更足了。 ”王啟忠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混合飼料

王啟忠嘗到了“甜頭”, 通過扶貧項目資金20萬元, 利益聯結12戶貧困戶入股到養殖場中, 主要用於圈舍建設和購牛。 將圈舍擴大到容量200頭的規模, 並在養殖場附近種植15畝的皇竹草, 成立“萬家紅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目前, 合作社實現肉牛存欄50頭, 計畫於今年3月份擴大到200頭, 預計每戶貧困戶一年可分紅3000元。

“大家回家創業, 只要勤勞肯幹, 一定能夠闖出一條致富道路。 ”新關村青壯勞動力有500多人, 在外務工300多人, 村裡有很多的留守兒童和老人, 王啟忠想把自己的養牛產業發展壯大,

讓在外打工的鄉鄰看到並參與進來, 在家門口創業, 一起抱團發展。

責編:何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