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老舊社區微改造 生活污水全治理

圖為永慶坊目前的微改造情況。 廣報全媒體記者陳憂子攝

記者到花都區和從化區採訪河長和鄉村污水治理。 圖為楊三村生活污水改造處。

廣報全媒體記者楊耀燁攝

珠江前航道上的“水上城管”。 廣報全媒體記者王燕攝

大洋網訊 2017年, 一場農村污水治理攻堅戰在廣州北部山區從化打響。 不到一年時間, 還清舊賬、不欠新賬, 全區221個行政村首度實現生活汙水處理全覆蓋, 一幅水清岸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新畫卷正在徐徐打開。

城鄉水環境治理、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老舊社區“微改造”“廁所革命”……廣州當前正在推進的一系列舉措, 重點關注農村和老舊社區兩個“260萬人”, 通過人居環境、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 推動城鄉發展更加平衡、更有品質。

“在與國內外城市的發展競爭中, 廣州已經走過了跟跑階段, 正轉入並跑和領跑階段, 具備打造國際一流城市的底氣和條件”, 剛剛閉幕的廣州市委十一屆四次全會, 作出了這樣的論斷, 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引領型全球城市”的遠大目標。 如何在全球城市競爭中實現領跑?廣州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堅持新發展理念, 堅持高品質發展要求。

參與和瞭解全會報告出臺過程的人都會注意到,

報告第五部分主題從起草之初的“提高城市發展品質”改為定稿的“提高城鄉發展品質”。 “城市”到“城鄉”, 一字之差, 背後大有深意:這意味著全市的工作重心聚焦到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之上, 聚焦到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的發展品質之上, 意味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真正融入了城市發展的血脈中。

城市更新

強化規劃設計管控城市風貌更有質感美感

廣州市委十一屆四次全會提出, 要著力解決兩個“260萬人”的問題, 一個是260萬農村人口, 一個是生活在老舊社區中的260萬居民。 廣州城史悠久, 大量人口生活在老城區。

據統計, 全市存在功能配套不全、建設標準不高、基礎設施老化的老舊社區779個,

共涉及260萬居民。 三年來, 廣州共投入2.5億元, 推進106個老舊社區微改造項目, 涉及用地765公頃, 惠及群眾80萬人。

通過開展社區微改造, 廣州很多老舊社區已靜悄悄地“舊貌換新顏”, 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

以越秀區的仰忠社區為例, 仰忠社區廠後街87號近70戶人家共用一個化糞池, 因設計的局限和年久失修經常爆漏, 居民飽受困擾。 經過微改造, 如今乾淨整潔的社區再也聞不到昔日的惡臭。

微改造不僅給老舊社區帶來硬體上的改善, 更活躍了社區文化氛圍。 不久前剛完成微改造的越秀區黃花崗街的雲鶴社區, 其最大的亮點就是在雲鶴北街入口增設的標識柱和150米文化長廊, 還把原來一個閒置區域變身為“廉潔”主題小遊園。

去年12月, 住建部在全國15個城市開展老舊社區改造試點, 廣州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 廣州還將推進200個老舊社區改造計畫, 聚焦住宅加裝電梯、“三線”整治、除“四害”, 解決環境衛生、消防安全、社會治安、供水品質等突出問題, 持續提升老城區人居環境。

廣州從城市再造的角度, 將優化人居環境、改善城鄉面貌、健康生態環境等提升到新的發展高度。 接下來, 將持續推動成片連片更新與老舊社區改造協同並進, 有序實施13條重點舊村全面改造和3條舊村綜合整治, 支持各類工業園區和舊廠房轉型升級, 推動專業批發市場、物流園區轉型升級與有序遷移協同並進, 有效疏解非中心城區功能。

城市更新是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 也是城市動能的重新發現。強化規劃設計管控,增強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適合性,廣州城的“改造升級”將更有質感、更有美感。

鄉村振興

制定三年行動計畫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農,天下之大業也。廣州農村面積5800多平方公里,占全市近八成,有1144條行政村共260萬農村人口,占全市戶籍人口近三成。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廣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沒有鄉村振興就沒有廣州的現代化。

“農村汙水處理專案的實施,讓村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以前管道破損、污水遍地的現象已經一去不復返。”從化區鼇頭鎮黃茅村黨總支書記張漢釗說,現在黃茅村變得水清岸綠更加美了,再現了小橋流水人家的鄉村美景,這是農村最實在的民生工程。

在從化區,像黃茅村這樣的農村污水治理專案有數百個。在去年一整年裡,從化新建、修復245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案,惠及農村人口25.39萬人,實現了行政村生活汙水處理全覆蓋。這是從化區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更是廣州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廣州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強農惠農政策,“三農”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下一步,將制定實施具有廣州特色的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畫,引導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向鄉村流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加快補齊北部山區水務、通信、環保、電網等基礎設施短板;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規劃先行

科學規劃尊重文化建設城市的“詩與遠方”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城市建設要想看到“詩與遠方”,必須以科學的規劃為依託。廣州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尊重歷史文化傳承和城市發展規律,著眼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宜居性,高標準推動城鄉規劃建設管理。

2017《財富》全球論壇在廣州舉辦,讓世界目光再度聚焦於這一花城。其間,“一江兩岸三帶”核心段景觀照明提升工程,也讓廣州夜景在世界各地客人面前再次驚豔了一把,刷爆朋友圈,形成了廣州夜景的新地標。

近年來,廣州“大美珠江”這篇文章越做越好,一江兩岸三帶品質也在逐步提升,三十公里精品珠江傳承創新相得益彰。此外,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國際金融城、珠江新城黃金三角區互聯互通、融合發展正在逐步推進。廣州西部區域規劃建設提升蓄勢待發,未來將釋放更大發展空間。

圍繞建設國際綜合性交通樞紐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示範城市,廣州在科學佈局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推進地鐵線網建設、改善自行車及步行交通環境、優化公交線路、提升交通擁堵治理水準等方面成效顯著。

去年,廣州鐵路樞紐規劃和新一輪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獲批,廣汕客專等一批國鐵城際軌道項目動工,新開通地鐵線路4條、總運營里程近400公里,穩居全國第三,世界前十,日均客流量超750萬人次,最高達1002萬人次。此外,廣州不斷加強大資料分析應用及智慧交通建設,重點推進鳳凰山隧道、北三環二期、花莞、機場第二高速等在建專案建設,大交通綜合網路體系進一步完善,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2017年,是國家啟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第二年。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正在從一個起跑、跟跑、並跑甚至到領跑,邁向國際先進水準的新階段。廣州將建設國家新型智慧城市先行區,為加快打造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先行區提供強大動力。

管理提升

用繡花功夫升級管理水準“廁所革命”成名片

“在一座人口眾多的城市中心區,還能看到這麼多美麗的自然景觀,讓我為之驚歎。”《財富》雜誌主編穆瑞瀾如此感歎廣州的城市之美。廣州處處展現的姹紫嫣紅和井然有序,得益于廣州持續3年來的提升行動,總結為八個字:乾淨整潔平安有序。

廣州堅持用繡花功夫推動城市管理升級,深化城市執法體制改革,讓每一個角落都有人管、都管得好。近年來,廣州深入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加強精細化品質化管理,建設乾淨整潔平安有序的生態宜居城市,登峰、石井、三元里、石牌、車陂、棠下等街道在經過新一輪環境綜合治理後成效明顯,環境實現大變樣。

廁所是人類生活的必需空間,也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一面鏡子。2015年起,廣州實行“廁所革命”,兩年來廣州完成旅遊廁所新建和改擴建任務超過234座,相繼獲評全國“廁所革命創新城市”、廣東省“廁所革命先進市”和“全國廁所革命先進市”榮譽稱號。2017年,更是高標準承辦了“全國廁所革命現場會”。今年,廣州還將把“廁所革命”擴展到城鄉全域。

為了拓寬城市空間、提升城市通透性,廣州開展拆除“圍牆”打破“圍城”行動。流花湖公園圍牆拆除後,為市民提供更多的綠色空間和休閒空間。拆除“圍牆”不僅有利於營造更有活力的社會氛圍,還讓原子化的個體更好地融入開放社會,提升城市品質,讓市民更有幸福感、獲得感。

今年,廣州還將以天河公園為試點有序拆除公園圍牆,開展肉菜市場、醫院乾淨整潔提升工程。建設更乾淨更整潔更平安更有序的城市環境。不僅為廣州市民創造宜居宜業的環境,更能吸引全球人才,為促進廣州發展、提升廣州形象、增強全球顯示度提供重要保障。

隨著廣州國際航運、航空、科技創新樞紐能級和品質不斷提升,新的發展動力源和增長極正在加快形成,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樞紐作用也日益凸顯。在廣州整體價值升級的過程中,城市管理水準這一“內功”的提高,毋庸置疑越發重要。

高端訪談

強化規劃戰略引領作用

完善城鄉交通網絡體系

廣州市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白國強接受《廣州日報》專訪時表示,廣州當前正朝著建設引領型全球城市方向邁進,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吸引力也在不斷增強。

記者:廣州應當如何更好建設三大國際戰略樞紐?

白國強:加強航運、航空、科技創新樞紐的內部基礎建設,持續提升三大國際戰略樞紐能級和品質,同時借助像2018年世界航線大會這樣的機會,不斷構建國際化戰略樞紐網路,打造國際城市品牌,提升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吸引力。

記者:廣州在城鄉規劃建設管理上應該著重注意什麼?

白國強:著眼長遠、統籌考慮每個發展階段的城市規模和鄉村規模,要從戰略上去規劃,把握整體空間格局,強化規劃戰略引領作用,完善城鄉交通網絡體系,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先行區建設。

記者:如何更好地建設城市環境、推動老舊社區改造?

白國強:提升城市環境單靠政府是不夠的,需要調動全社會資源和力量,引導各個企業、民間組織和市民共同參與,集中整治重點難點問題,並形成常態化機制。老舊社區改造要強化規劃管控,注重功能性,並創新形象設計和建設模式,分重點分階段實施,不斷推進城市更新。

記者:如何看待廣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白國強:廣州農村面積大、農村人口多,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眼光要長遠,要不斷完善村落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體制機制,引導中心城區資源要素合理合法流向鄉村地區,疏解城市空間,更好地促進全域發展。

記者:廣州在區域協調發展中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

白國強: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和粵港澳大灣區正加速形成,廣州作為核心城市,要在推動公共服務配套完善、醫療教育發展、技術合作以及交易平臺建設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並積極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和資源,運用市場手段,實現更高品質的區域協調發展。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吳城華、畢征

責編:何明

也是城市動能的重新發現。強化規劃設計管控,增強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適合性,廣州城的“改造升級”將更有質感、更有美感。

鄉村振興

制定三年行動計畫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農,天下之大業也。廣州農村面積5800多平方公里,占全市近八成,有1144條行政村共260萬農村人口,占全市戶籍人口近三成。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廣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沒有鄉村振興就沒有廣州的現代化。

“農村汙水處理專案的實施,讓村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以前管道破損、污水遍地的現象已經一去不復返。”從化區鼇頭鎮黃茅村黨總支書記張漢釗說,現在黃茅村變得水清岸綠更加美了,再現了小橋流水人家的鄉村美景,這是農村最實在的民生工程。

在從化區,像黃茅村這樣的農村污水治理專案有數百個。在去年一整年裡,從化新建、修復245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案,惠及農村人口25.39萬人,實現了行政村生活汙水處理全覆蓋。這是從化區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更是廣州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廣州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強農惠農政策,“三農”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下一步,將制定實施具有廣州特色的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畫,引導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向鄉村流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加快補齊北部山區水務、通信、環保、電網等基礎設施短板;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規劃先行

科學規劃尊重文化建設城市的“詩與遠方”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城市建設要想看到“詩與遠方”,必須以科學的規劃為依託。廣州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尊重歷史文化傳承和城市發展規律,著眼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宜居性,高標準推動城鄉規劃建設管理。

2017《財富》全球論壇在廣州舉辦,讓世界目光再度聚焦於這一花城。其間,“一江兩岸三帶”核心段景觀照明提升工程,也讓廣州夜景在世界各地客人面前再次驚豔了一把,刷爆朋友圈,形成了廣州夜景的新地標。

近年來,廣州“大美珠江”這篇文章越做越好,一江兩岸三帶品質也在逐步提升,三十公里精品珠江傳承創新相得益彰。此外,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國際金融城、珠江新城黃金三角區互聯互通、融合發展正在逐步推進。廣州西部區域規劃建設提升蓄勢待發,未來將釋放更大發展空間。

圍繞建設國際綜合性交通樞紐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示範城市,廣州在科學佈局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推進地鐵線網建設、改善自行車及步行交通環境、優化公交線路、提升交通擁堵治理水準等方面成效顯著。

去年,廣州鐵路樞紐規劃和新一輪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獲批,廣汕客專等一批國鐵城際軌道項目動工,新開通地鐵線路4條、總運營里程近400公里,穩居全國第三,世界前十,日均客流量超750萬人次,最高達1002萬人次。此外,廣州不斷加強大資料分析應用及智慧交通建設,重點推進鳳凰山隧道、北三環二期、花莞、機場第二高速等在建專案建設,大交通綜合網路體系進一步完善,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2017年,是國家啟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第二年。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正在從一個起跑、跟跑、並跑甚至到領跑,邁向國際先進水準的新階段。廣州將建設國家新型智慧城市先行區,為加快打造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先行區提供強大動力。

管理提升

用繡花功夫升級管理水準“廁所革命”成名片

“在一座人口眾多的城市中心區,還能看到這麼多美麗的自然景觀,讓我為之驚歎。”《財富》雜誌主編穆瑞瀾如此感歎廣州的城市之美。廣州處處展現的姹紫嫣紅和井然有序,得益于廣州持續3年來的提升行動,總結為八個字:乾淨整潔平安有序。

廣州堅持用繡花功夫推動城市管理升級,深化城市執法體制改革,讓每一個角落都有人管、都管得好。近年來,廣州深入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加強精細化品質化管理,建設乾淨整潔平安有序的生態宜居城市,登峰、石井、三元里、石牌、車陂、棠下等街道在經過新一輪環境綜合治理後成效明顯,環境實現大變樣。

廁所是人類生活的必需空間,也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一面鏡子。2015年起,廣州實行“廁所革命”,兩年來廣州完成旅遊廁所新建和改擴建任務超過234座,相繼獲評全國“廁所革命創新城市”、廣東省“廁所革命先進市”和“全國廁所革命先進市”榮譽稱號。2017年,更是高標準承辦了“全國廁所革命現場會”。今年,廣州還將把“廁所革命”擴展到城鄉全域。

為了拓寬城市空間、提升城市通透性,廣州開展拆除“圍牆”打破“圍城”行動。流花湖公園圍牆拆除後,為市民提供更多的綠色空間和休閒空間。拆除“圍牆”不僅有利於營造更有活力的社會氛圍,還讓原子化的個體更好地融入開放社會,提升城市品質,讓市民更有幸福感、獲得感。

今年,廣州還將以天河公園為試點有序拆除公園圍牆,開展肉菜市場、醫院乾淨整潔提升工程。建設更乾淨更整潔更平安更有序的城市環境。不僅為廣州市民創造宜居宜業的環境,更能吸引全球人才,為促進廣州發展、提升廣州形象、增強全球顯示度提供重要保障。

隨著廣州國際航運、航空、科技創新樞紐能級和品質不斷提升,新的發展動力源和增長極正在加快形成,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樞紐作用也日益凸顯。在廣州整體價值升級的過程中,城市管理水準這一“內功”的提高,毋庸置疑越發重要。

高端訪談

強化規劃戰略引領作用

完善城鄉交通網絡體系

廣州市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白國強接受《廣州日報》專訪時表示,廣州當前正朝著建設引領型全球城市方向邁進,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吸引力也在不斷增強。

記者:廣州應當如何更好建設三大國際戰略樞紐?

白國強:加強航運、航空、科技創新樞紐的內部基礎建設,持續提升三大國際戰略樞紐能級和品質,同時借助像2018年世界航線大會這樣的機會,不斷構建國際化戰略樞紐網路,打造國際城市品牌,提升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吸引力。

記者:廣州在城鄉規劃建設管理上應該著重注意什麼?

白國強:著眼長遠、統籌考慮每個發展階段的城市規模和鄉村規模,要從戰略上去規劃,把握整體空間格局,強化規劃戰略引領作用,完善城鄉交通網絡體系,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先行區建設。

記者:如何更好地建設城市環境、推動老舊社區改造?

白國強:提升城市環境單靠政府是不夠的,需要調動全社會資源和力量,引導各個企業、民間組織和市民共同參與,集中整治重點難點問題,並形成常態化機制。老舊社區改造要強化規劃管控,注重功能性,並創新形象設計和建設模式,分重點分階段實施,不斷推進城市更新。

記者:如何看待廣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白國強:廣州農村面積大、農村人口多,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眼光要長遠,要不斷完善村落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體制機制,引導中心城區資源要素合理合法流向鄉村地區,疏解城市空間,更好地促進全域發展。

記者:廣州在區域協調發展中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

白國強: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和粵港澳大灣區正加速形成,廣州作為核心城市,要在推動公共服務配套完善、醫療教育發展、技術合作以及交易平臺建設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並積極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和資源,運用市場手段,實現更高品質的區域協調發展。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吳城華、畢征

責編:何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