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在探討“怎麼做”之前 應先明白智慧城市“不是什麼”

【中國安防展覽網 焦點新聞】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前所未遇的工作, 建設過程中各種問題不斷侵擾著建設工作, 而認識上的誤區則會使建設過程走彎路。 在探討智慧城市“怎麼做”之前, 應該先明白智慧城市“不是什麼”。

智慧城市不是“交鑰匙”工程

國務院參事、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在出席2017國際智慧城市峰會時表示, 智慧城市要有自主成長性, 成功的智慧城市應具備4個要點:智慧城市不是一次性工程;智慧城市不是“交鑰匙工程”;智慧城市應當在政府提供智慧城市“公共品”的基礎上, 再從問題導向, 由市場主體無數次疊加更多的智慧商務品;要注重智慧城市的不斷轉型, 創新升級。 政府僅需將精力集中在“公共品”建設上, 而由城市問題專家主導智慧城市設計, IT提供技術支撐, 雙方長期協調, 才能“有的放矢”。 頂層設計只能解決“確定性問題”, 但影響城市運行效率的主要是“不確定事件”,

智慧城市作為“人—機耦合系統”應具有包容性、自我調整性。

智慧城市應以人為本, 而不是“貪大求全”、“一哄而上”

首屆廣州塔未來城市論壇上, 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尚進提到, 智慧城市意味著無處不在的惠民服務、精細精准的城市治理, 必須要以為人民服務為中心, 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 “如果不能站在老百姓的需求角度看待科技的發展, 看待城市的進步, 那這種進步就是一種虛假的繁榮”。 尚進表示, 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的特殊性, 如果脫離實際, 把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及應用服務強加到每一個城市裡面, 反而可能會造成負擔;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 必須基於城市本身的問題,

要和整個城市的定位掛鉤, 找到一些關鍵點去推動, 而非“貪大求全”、“一哄而上”。

智慧城市建設不是盲目複製, 千城一面

2016中國智慧城市年度論壇上, 中央網信辦資訊化發展局副局長張望談到, 智慧城市建設要堅持分級、分類推進。 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 不能簡單的推倒重來, 更不能盲目複製, 千城一面。 要根據城市功能、地理區位、因地制宜推進。

智慧城市建設不是打“補丁”式設計

“數字中國·未來城市”首屆廣州塔未來城市論壇上,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梅宏為提到:“新型的智慧城市需要從頂層向下的設計方案, 即從一開始就把各個方面的設計、製造等聯結在一起, 而非後續打‘補丁’式的設計,

所以面臨挑戰更大。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高新民表示贊同“智慧城市的城市規劃要有智慧化, 要把‘多規合一’工作做好, 一張圖繪製到底。 規劃不好, 以後打‘補丁’成本非常高, 甚至沒法做, 沒效果。 ”

智慧城市不是對城市打“新技術嗎啡”

安邦諮詢首席研究員賀軍在社會科學報發文指出:“在不少地方, 智慧城市是推動城市化的一個強有力的概念, 但智慧城市的發展也多落在科技硬體上, 變成一個個智慧專案。 中國的地方政府更多是從產業角度來看智慧城市, 以此拉動射頻傳感技術、物聯網技術、雲計算技術、下一代通信技術, 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 這種情況下, 智慧城市更多是一個功能性的發展題材。 反思智慧城市的發展,

應該認識到智慧城市建設不是對城市局部打一針‘新技術嗎啡’, 也不是對城市進行的大規模新技術應用試驗, 而應該是圍繞提升城市系統服務和人的宜居性而進行的城市改進。 ”

結語

建設智慧城市, 是城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 全球資訊技術革新步伐加快, 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和發展支撐。 在智慧城市發展道路上還有很多難題需要逐步破解, 而破解這些難題, 需要集各方專家的大智慧和城市建設者們的不懈努力。

(本文據科技日報、財經網、光明日報、通信世界全媒體、社會科學報資訊整理, 中國安防展覽網編輯發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