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求是手機報|理論速遞」2018.1.15 星期一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金句】

✦貧困地區、貧困群眾首先要有“飛”的意識和“先飛”的行動。 沒有內在動力, 僅靠外部幫扶, 幫扶再多, 你不願意“飛”,

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深度貧困是堅中之堅, 打這樣的仗, 就要派最能打的人, 各地要在這個問題上下大功夫。

✦扶貧幹部要真正沉下去, 撲下身子到村裡幹, 同群眾一起幹, 不能蜻蜓點水, 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不能神龍見首不見尾。

✦打贏脫貧攻堅戰絕非朝夕之功, 不是輕輕鬆松沖一沖就能解決的。

✦脫貧計畫不能脫離實際隨意提前, 扶貧標準不能隨意降低, 決不能搞數位脫貧、虛假脫貧。

——2017年6月23日, 習近平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

(以上摘編自《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

【理論速遞】

《人民日報》刊發文章:《將以人民為中心落到實處》

《解放軍報》刊發文章:《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

《光明日報》刊發文章:《為人類美好世界描繪藍圖》

《經濟日報》刊發文章:《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北京日報》刊發文章:《自我革命:新時代党的建設關鍵一招》

《求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

【百家言】

1“老虎”要露頭就打 “蒼蠅”亂飛也要拍

“老虎”要露頭就打, “蒼蠅”亂飛也要拍, 就要深化標本兼治, 堅決奪取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 標本兼治, 既要夯實治本的基礎, 又要敢於用治標的利器。 一個敢於刀刃向內, 敢於刮骨療傷, 敢於壯士斷腕, 敢於自我革命, 堅持從嚴管黨治黨的政黨, 在國際國內環境嚴峻考驗面前, 一定能拒腐蝕永不沾, 通過不懈努力, 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葉小文, 人民日報海外版)

2讓考核頂著幹部往前走

新時代, 亟待黨員幹部激蕩新氣象、成就新作為。

著力完善政績考核機制, 用好用活考核這根指揮棒, 我們就一定能不斷提升“願為”的思想覺悟, 增強“善為”的實際本領, 激發“有為”的內生動力。 (魏寅, 人民日報)

3“雪勢洶洶”是一道城市治理的考題

一些城市抵禦暴雪的“答卷”為什麼令人遺憾?銀裝素裹的驚喜為什麼旋即成了吐槽和抱怨?因為平時“學習”不上心, 導致個別“功課”成了“瘸腿”。 進而言之, 城市治理、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都要有危機意識、超前意識, 不僅要懂得未雨綢繆, 更要把綢繆的每一個環節、細節都安排妥當、考慮周全, 還要有適當的演練, 查缺補漏。 (林琳, 工人日報)

4力戒“神木愛長沙”式的形式主義

抄襲成風不僅助長形式主義, 也影響著治理能力的提升。

抄襲成風, 造成部分基層話語體系封閉、話語資源匱乏, 隨之而來的, 就是思想活力和創新能力的下降。 只有力戒抄襲, 樹立起說自己的話、說真誠的話、說有品質的話的風氣, 基層遍地“文抄公”的尷尬才能有機會得以消除, 類似“神木愛長沙”的笑話才會不再出現。 (王遠山, 光明日報)

5鋼多氣更多方能決勝新征程

如果說“鋼”是物質, “氣”就是精神;“鋼”是武器裝備, “氣”就是血性虎氣。 “鋼”可以砥礪“氣”的銳度, “氣”可以彌補“鋼”的不足。 但是, “鋼”可以為打贏增加“砝碼”、夯實“地基”, 而最終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不是物”。 曾經“鋼少”, 我們“氣”勢如虹, 血脈僨張, 贏得輝煌的勝利、歷史的榮光;而今“鋼多”, 我們“氣”要更足, 骨要更硬, 方能風卷戰旗紅、決勝新征程。

(張順亮, 解放軍報)

6把馬克思主義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不學, 丁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不幹, 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 學習馬克思主義, 是為了提升共產黨人的理論素養, 增強我們幹事創業的理論指導性。 把馬克思主義與實踐相結合, 是為了增強實踐的科學性。 在學中幹、在幹中學, 不斷地豐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內涵, 這樣廣大黨員幹部才能真正地擁抱馬克思主義、信奉馬克思主義, 豐富馬克思主義。 (李健, 兵團日報)

7“多支持少干預” 堪稱政企關係辯證法

不要亂作為, 又要有作為。 多支持少干預, 是政企關係辯證法。 為此, 必須做到:凡是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政策必須落實、凡是有損於企業利益的行為必須追責, 確保企業在廣州“引得來、留得住、能發展”。 (練洪洋,廣州日報)

8溫暖“冰花男孩”不能靠新聞“偶遇”

精准扶貧、脫貧致富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要摒棄形式主義、功利主義,腳踏實地“看真貧、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當每一個貧困兒童不因偶然的眷顧、媒體的關注而得到社會援助,每一段上學路都能更平坦溫暖,每一個貧困家庭都能公平、快捷地享受到政策關懷,乃是精准脫貧、全面小康的基本路徑。(斯涵涵,燕趙晚報)

(練洪洋,廣州日報)

8溫暖“冰花男孩”不能靠新聞“偶遇”

精准扶貧、脫貧致富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要摒棄形式主義、功利主義,腳踏實地“看真貧、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當每一個貧困兒童不因偶然的眷顧、媒體的關注而得到社會援助,每一段上學路都能更平坦溫暖,每一個貧困家庭都能公平、快捷地享受到政策關懷,乃是精准脫貧、全面小康的基本路徑。(斯涵涵,燕趙晚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