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淳化民政發揮兜底職能助力脫貧攻堅

淳化縣是山區農業縣、革命老區縣、國家貧困縣和交通部六盤山扶貧示範試點縣, 近年來, 該縣民政局充分發揮社會救助制度保基本、救急難、兜底線作用, 創新機制、多措並舉, 凝聚社會力量、形成救助合力, 使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愛心超市”的建設, 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能動性和積極性, 真正做到“扶”與“被扶”雙方齊心協力, 共同進步。 實現扶志與扶智並行, 物質脫貧與思想脫貧同步, 物質獲得與精神獲得協同。 通過愛心超市的運營, 一方面改善貧困戶的生產生活環境和條件, 提振主動脫貧的精氣神;另一方面,

引導非貧困戶和貧困戶共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為推進脫貧攻堅、創建文明鄉風、建設美麗鄉村等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工作夯實基礎。

健全完善主動發現機制。 為實現“急難”群眾早發現, 社會救助無盲區, 健全完善了主動發現機制。 一方面建立縣鎮村三級聯動發現機制, 確定了以“四支隊伍”為主的主動發現人, 並確定以村委會會計為主的村級主動發現人206名, 同時充分發揮第一書記、包村幹部的積極性, 以增強主動發現機制的時效性。 另一方面採取局領導包片、幹部包鎮辦中心的方式, 定期與不定期進村入戶, 瞭解困難群眾情況。 經民政幹部走村入戶主動發現, 秦莊中心肖家村困難群眾吳教華,

2006年被確定為低保戶;其兄2級肢體殘疾, 為五保戶;其妻言語一級殘疾;母親患長期慢性病, 家庭經濟十分困難。 在其家庭成員享受低保、特困供養、殘疾補貼等基礎上, 縣民政根據其實際情況, 予以臨時救助。 在“急難”群眾“綠色救助通道”, 簡化救助工作流程, 做到高效辦事、急難急救。 (下轉A2版)

推進社會救助標準化建設。 為加快推進社會救助標準化建設, 有效提升社會救助工作服務水準, 該縣民政局在十裡原鎮組織召開了全縣社會救助工作標準化建設現場推進會。 並以此為契機, 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社會救助標準化建設工作, 現已初見成效。 嚴格在農村低保中推行“一村一卷、一人一冊、一戶一證”, 推動社會救助因人施策、達到救助精准高效。

創新落實協辦幫辦服務。 為打通兜底政策落實服務困難群眾“最後一公里”, 淳化縣民政局建立健全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兜底政策落實服務機制, 建立了精准告知、協辦幫辦等制度。 建立資金月領月簽, 加貼領取憑證的即時精准告知制度, 印製《低保、五保、孤兒、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保障資金領取告知書》, 發放到村到戶, 使群眾成為兜底脫貧政策及政策是否落實到位的“明白人”。 為著力解決貧困群眾行動不便、知識有限、不會辦理、政策知曉率低等問題, 需要親自到場辦理, 但自身又缺乏獨立辦理能力的社會救助兜底事項, 均可由“四支隊伍”和包扶幹部等他人協助幫助其辦理, 代為提出申請, 做到幹部多操心、群眾少跑路,

全面提升困難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

深入開展“救急難”工作。 該縣民政局充分整合各項救助資源, 完善臨時救助制度, 健全“一門受理、資訊報告、個案會商、協同辦理”聯席會議工作機制, 建立“急難”群眾“綠色救助通道”, 簡化救助工作流程, 做到高效辦事、急難急救, 對生活陷入困境、生存面臨危機的困難群眾實施有效救助。

兜牢“脫貧底線”。 該縣民政局始終牢固樹立“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 堅持“民政跟著扶貧走、低保圍著脫貧做”的總體思路, 充分發揮兜底保障作用, 凝心聚力, 積極推進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

城鄉低保規範化管理加強。 全面開展了低保核查工作, 不斷嚴格工作程式,

落實了新的低保標準。 全年累計發放城鄉低保金5944.78萬元, 困難群眾低保準確率97%以上。 醫療救助力度加大。 累計救助患病群眾4627人次, 支出醫療救助款719.26萬元, 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醫療救助3527人次, 共支出453.42萬元。 臨時救助及時有效。 因病、因災等突發性事件, 造成臨時性生活困難的群眾, 發放臨時救助資金2720人次420.29萬元。 特困人員供養穩步推進。 全面落實特困人員供養政策, 共發放五保供養金337.72萬元,孤兒生活費40.7萬元, 實現了應保盡保、應扶盡扶。 困難殘疾人“兩項補貼”資金發放及時到位, 累計發放“兩項補貼”322.12萬元。 (張松青 魏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