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彬縣“大黨建”助推“大扶貧”

去年以來, 彬縣以“三變”改革為契機, 探索出“三變雙五”扶貧模式, 形成農民增收和脫貧攻堅整村推進的“大扶貧”格局。

大黨建助推大就業。 15個產業園區創建後, 村黨支部為企業與農民牽線搭橋, 鼓勵園區群眾就近打工, 同時, 動員外出打工農民返鄉就業, 園區黨委積極吸納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貧困戶入園就業。 截至目前, 全縣產業園區吸納務工人員2218人, 勞動收入3783.92萬元, 人均1.7萬元。

大黨建促進集體經濟大發展。 在“三變雙五”模式的推動下, 全縣10個鎮(辦)黨(工)委、44個村支部以5105.9萬元的集體資產入股產業園,

年底收益達到183.66萬元。 北極鎮北玉村支部以閒置的20間校舍和4.5畝校園入股融城產業園, 年分紅3000元;義門鎮中羅堡村支部用集體房屋入股康泰養殖產業園, 年固定收益3萬元;新民鎮早飯頭村黨總支以800座蔬菜大棚和管護房入股產業園, 占股60%, 所得收益為村集體經濟收入;韓家鎮黨委爭取150萬元的產業發展專案資金, 入股萬畝核桃產業園, 為村集體經濟爭取到長期分紅的機會。

大党建激發貧困戶大幹勁。 彬縣以大黨建引領新民風大提升, 健全“一約四會”;出臺《彬縣貧困戶勤勞致富鼓勵激勵考核細則》, 各鎮黨委、村黨支部、和企業黨組織三方聯合對貧困戶務工和發展產業情況進行追蹤監督, 以積分制形式考核貧困戶上崗出勤情況,

積分結果每季度公示, 年末兌現分紅, 獎懲分明。 激勵舉措實施以來, 全縣參股的4212戶14718名貧困群眾分紅收益達1491.9萬元;產業園務工貧困戶達599名, 勞務收入達889.08萬元, 人均增收1.48萬元。 (呂鋒 劉東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