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39年前伊朗巴列維王朝垮臺:世俗化的伊朗女性和西方差異不大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 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講史堂第五百一十一期】(軍事系列第227講)

39年前伊朗巴列維王朝垮臺, 伊朗的君主制度被終結。

有意思的是, 巴列維父子大大解放了伊朗的女性。 這個看起來更是世俗化的政權, 為什麼會輸給了伊斯蘭革命?聽薩沙說一說吧。

巴列維時代的伊朗女性

很多人不相信一個事實:巴列維王朝時期的伊朗女性, 穿著比現在開放的多。

她們中間的一些人, 尤其是中產階級和白領和西方婦女沒有太大區別。

而今天的伊朗女性必須戴頭巾, 上衣要遮蓋手臂和臀部, 下麵的衣服要蓋住小腿。

誠然, 伊朗是波斯人, 沒有沙特這些阿拉伯女性那麼保守。 但今天的伊朗, 也和巴列維王朝時代相差很遠。

德黑蘭的女大學生

在伊朗, 員警發現女人沒有戴頭巾或者衣著有問題, 就立即訓斥甚至逮捕, 情節嚴重的會被監禁。

奇怪的是, 同樣世俗化的土耳其成功了, 但伊朗巴列維為什麼會失敗呢?

對於中東各國來說, 傳承舊有的傳統, 基本都是政教合一的國家。

簡單來說, 就是教士掌握國家的主要權力, 伊朗當然也不例外。

早在巴列維王朝之前, 伊朗的教士享有國家的主要權力, 包括國民議會的主要席位、司法權、教育權, 他們還掌握大量的土地、房產, 可以徵收宗教稅。

伊朗的拜火教在1000年前已經被消滅, 伊斯蘭教士成為伊朗尤其是鄉村的實際統治者。

很多時候, 德黑蘭的命令對鄉村沒有任何作用。

在教士的領導下,

伊朗人對抗了包括蒙古人、英國人、俄國人在內的各種入侵者, 保持了民族的獨立性。

老巴列維從1921年執政以後, 為了將國家迅速發展起來, 曾經試圖進行土耳其那種世俗化改革。 老巴列維並沒有想成為國王, 而是想成為凱末爾一樣的開國總統。

巴列維時期的女員警, 注意她們穿的是不過膝的短裙

因教士的強烈反對, 他的共和理想失敗了, 被迫同意建立君主立憲制。

那麼, 老巴列維本來是通過軍事政變上臺, 並沒有任何社會根基。 他的一切力量在於軍隊, 民間力量基本全部掌握在教士手中, 也就決定了這個王朝必然會有很多問題。

無奈之下, 老巴列維轉而一點點的消耗教士的力量, 包括建立新議會、進行教育改革、削弱教士財產等等。

其中,老巴列維特別廢除了婦女戴面紗和穿傳統的長袍。

老巴列維的這些改革,遭到教士的堅決反對,如鄉村的司法權和教育權始終控制在教士手上。

話雖如此,改革終究有些成果。

到了1944年老巴列維被英蘇聯軍推翻之時,伊朗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發展。

小巴列維繼任以後,進行了更加深刻的改革,也就是伊朗60年代的白色革命(伊朗工業化革命)。

他進一步進行了教育、司法、教士財產等等的改革。

伊朗經濟因石油收入以及美國的支持,一度很有成果。

婦女地位再次提高,已經具有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這些行為很快受到教士的更強烈的抵抗。

加上70年代伊朗經濟因石油價格因素突然出現下滑,加上君主專制出現的大面積腐敗以及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引起國內商人階層、中產階級和普通民眾的不滿。

最主要的是農民的民眾,仍然在教士的影響下,根本沒有享受到改革的好處。

以教育為例,城市兒童和女性教育有著極大改善,但農村兒童入學率也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農村婦女的文盲率仍然高達百分之九十一。

巴列維和他的夫人

再比如,伊朗女性就業率從百分之六增加到百分之九,基本都是城市女性就業提高,農村女性就業甚至出現降低。

這些反對派結合在一起,教士階層仍然在全國尤其是農村享有強大的影響力,最終導致伊斯蘭革命成功。

此次風暴中,反對派的聯盟的力量五花八門,甚至包括共產主分子。他們的聯盟是很脆弱的,各懷鬼胎。只是小巴列維能力有限,性格怯懦,害怕鬥爭。在關鍵時刻,小巴列維不是霍梅尼的對手,他張惶失措,主動放棄軍隊和權力逃走,導致革命意外的成功。

伊斯蘭革命成功以後,世俗化的進行就被打斷。

客觀來說,巴列維王朝時期為伊朗打下了一個很堅實的工業基礎。如果不是這樣,伊朗也就不會在今天重重制裁下,還能基本保證自給自足。

之所以巴列維會失敗,薩沙聽過一種說法,就是巴列維操之過急且沒有獲得絕大部分人民的支持。

在伊朗這樣的國家裡,教士領導人民在一千年時間對抗外來強權的壓迫,更知道如何領導和說服人民。這一點,是巴列維所做不到的。

其實,在一個人口大部分都是文盲的國家,進行世俗化和工業化改革基本就是癡人說夢。

【薩沙講史堂第五百一十一期】(軍事系列第227講)

其中,老巴列維特別廢除了婦女戴面紗和穿傳統的長袍。

老巴列維的這些改革,遭到教士的堅決反對,如鄉村的司法權和教育權始終控制在教士手上。

話雖如此,改革終究有些成果。

到了1944年老巴列維被英蘇聯軍推翻之時,伊朗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發展。

小巴列維繼任以後,進行了更加深刻的改革,也就是伊朗60年代的白色革命(伊朗工業化革命)。

他進一步進行了教育、司法、教士財產等等的改革。

伊朗經濟因石油收入以及美國的支持,一度很有成果。

婦女地位再次提高,已經具有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這些行為很快受到教士的更強烈的抵抗。

加上70年代伊朗經濟因石油價格因素突然出現下滑,加上君主專制出現的大面積腐敗以及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引起國內商人階層、中產階級和普通民眾的不滿。

最主要的是農民的民眾,仍然在教士的影響下,根本沒有享受到改革的好處。

以教育為例,城市兒童和女性教育有著極大改善,但農村兒童入學率也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農村婦女的文盲率仍然高達百分之九十一。

巴列維和他的夫人

再比如,伊朗女性就業率從百分之六增加到百分之九,基本都是城市女性就業提高,農村女性就業甚至出現降低。

這些反對派結合在一起,教士階層仍然在全國尤其是農村享有強大的影響力,最終導致伊斯蘭革命成功。

此次風暴中,反對派的聯盟的力量五花八門,甚至包括共產主分子。他們的聯盟是很脆弱的,各懷鬼胎。只是小巴列維能力有限,性格怯懦,害怕鬥爭。在關鍵時刻,小巴列維不是霍梅尼的對手,他張惶失措,主動放棄軍隊和權力逃走,導致革命意外的成功。

伊斯蘭革命成功以後,世俗化的進行就被打斷。

客觀來說,巴列維王朝時期為伊朗打下了一個很堅實的工業基礎。如果不是這樣,伊朗也就不會在今天重重制裁下,還能基本保證自給自足。

之所以巴列維會失敗,薩沙聽過一種說法,就是巴列維操之過急且沒有獲得絕大部分人民的支持。

在伊朗這樣的國家裡,教士領導人民在一千年時間對抗外來強權的壓迫,更知道如何領導和說服人民。這一點,是巴列維所做不到的。

其實,在一個人口大部分都是文盲的國家,進行世俗化和工業化改革基本就是癡人說夢。

【薩沙講史堂第五百一十一期】(軍事系列第227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