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防治凍瘡,原來可以這麼簡單!

點擊上方“人民武警”可訂閱哦!

小編有話

冬天又到了, 三九天的寒冷讓人不敢出門, 但武警官兵們卻依然在冷風中訓練、執勤。 如若保暖措施不當, 久而久之就會得凍瘡, 嚴重者還可引起水腫與水皰。 那麼該如何防治凍瘡呢?

今天, 小編請來了武警總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李志強, 來為我們大家普及一下如何防治凍瘡的相關知識。

怎樣防治凍瘡

凍瘡

是冬天常見病

也是部隊官兵的多發病

訓練、執勤過程中易發生在

手、足、耳、鼻

凍瘡發生的機理:凍瘡是0~10攝氏度的低溫對人體造成的非凍結性冷傷, 是由於寒冷潮濕引起局部皮膚小動脈痙攣性收縮, 患處血流受阻, 導致組織細胞缺氧受損, 釋放炎性介質如組胺和激肽等, 導致毛細血管擴張, 血管滲透性增加, 局部靜脈回流障礙從而在皮膚上形成紫紅色水腫性紅斑, 多伴有疼痛和瘙癢, 重症時可以出現水皰和潰瘍, 是冬季常見的皮膚病。

發生凍瘡部位的小動脈在病理檢查時可以看到小動脈血管周圍的炎性細胞浸潤, 這種血管的損傷具有持久性和“記憶”效應, 第二年受涼後損傷血管會再次出現痙攣和炎性改變導致凍瘡很快復發, 因此有“一年凍、年年凍”很難根治的說法。

凍瘡的主要表現:凍瘡的發生主要是由於手、足、耳部、鼻尖等外露部位和血液迴圈的末梢部分, 表現為局部有癢痛、皮膚紫色紅斑、丘疹或結節病變, 可引起水腫與水皰, 有些還可引起表皮脫落、出血或潰瘍, 形成瘢痕。

針對部隊訓練和遂行任務特點, 並結合臨床實踐, 我們總結了一些預防和治療凍瘡的方法, 供大家參考:

預防工作要提前:凍瘡高發不一定是最冷的數九嚴冬季節, 很多是在秋末的時候就種下了病根, 秋末夜間最低氣溫降到接近10度時候就應該開始預防,

冬天才能見效。 在秋冬季訓練和執勤期間, 提前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帶好手套, 手、鼻、耳處可塗防凍瘡霜劑, 科學安排站崗值勤, 站崗期間應有適當的活動, 促進血液迴圈。

耐寒鍛煉:冬季每晚睡前冷水(攝氏10度左右)、熱水(攝氏45度左右)交替侵泡10分鐘, 使皮膚增強耐寒能力, 改善血液迴圈, 對預防手足凍瘡較有效。 從炎熱季節開始, 堅持每天簡單的冷水浴即用冷水洗臉、洗足, 堅持到寒冷季節, 亦有較好的耐寒鍛煉效果。

按摩法:睡覺之前的5分鐘時間輕輕揉擦皮膚, 局部按摩至微熱為止, 以促進血液迴圈。 局部按摩的方法如下:手的按摩:兩手合掌, 反復搓摩, 使其發熱, 然後左手緊握右手背, 用力摩擦, 接著右手緊握左手背, 用力摩擦, 這樣反復相互共摩擦20次。腳的按摩:坐床上,屈膝,腳心相對,左手按右腳心,右手按左腳心,兩手同時用力,反復摩擦15~20次。腿的按摩:坐床上,腿伸直,兩手抱緊左大腿根,用力向下擦到足踝,然後抱右腿根,用力向下擦到足踝為1次,共20次。耳的按摩:將食指和拇指分別置於耳郭上部前後側,沿耳郭由上而下揉捏10次,再由下而上揉捏10次。

凍瘡治療

口服血管擴張劑:硝苯地平10mg,3次/日,是首選的治療方法,可顯著減少首次凍瘡後的復發率,其他的如煙醯胺50 mg,3次/日亦可代替,及時使用這些擴血管藥物可以達到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迴圈,縮短凍瘡病期和降低復發率的作用。

局部治療:凍瘡發生後,局部按摩並無益處,反而可加重皮膚損傷並導致繼發感,應予避免。凍瘡處若皮損無破潰,可用外塗促進血液迴圈的藥物,如10%樟腦醑、凍瘡膏或者肝素鈉乳膏達到抗炎、促進水腫消退、促進局部血液迴圈和刺激受損組織再生的作用。已成潰瘍時,應用紅黴素軟膏、百多邦軟膏防治感染發生。

發生凍瘡:應該轉入溫暖的室內慢慢複溫,亦可飲用熱的生薑、紅糖水加速複溫過程,忌用火烤、熱水燙等劇烈加熱措施複溫,冷水浴、用雪搓、捶打等方法亦不可取。

李志強,武警總醫院皮膚科主任,畢業于第三軍醫大學,現為全軍皮膚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全軍中醫藥學會皮膚病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病委員會委員(第三、四屆),武警皮膚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研究型醫院皮膚病學委員會常委、北京心理協會美容心理諮詢工委會副主任委員,醫學參考報災害救援醫學頻道編委,實用皮膚科雜誌編委,中國國際救援隊隊員。主要從事皮膚病理、色素性皮膚病的基礎研究和臨床防治工作,在白癜風的治療方面處於國內領先水準,有20多篇論文及譯文在國家級刊物發表。

這樣反復相互共摩擦20次。腳的按摩:坐床上,屈膝,腳心相對,左手按右腳心,右手按左腳心,兩手同時用力,反復摩擦15~20次。腿的按摩:坐床上,腿伸直,兩手抱緊左大腿根,用力向下擦到足踝,然後抱右腿根,用力向下擦到足踝為1次,共20次。耳的按摩:將食指和拇指分別置於耳郭上部前後側,沿耳郭由上而下揉捏10次,再由下而上揉捏10次。

凍瘡治療

口服血管擴張劑:硝苯地平10mg,3次/日,是首選的治療方法,可顯著減少首次凍瘡後的復發率,其他的如煙醯胺50 mg,3次/日亦可代替,及時使用這些擴血管藥物可以達到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迴圈,縮短凍瘡病期和降低復發率的作用。

局部治療:凍瘡發生後,局部按摩並無益處,反而可加重皮膚損傷並導致繼發感,應予避免。凍瘡處若皮損無破潰,可用外塗促進血液迴圈的藥物,如10%樟腦醑、凍瘡膏或者肝素鈉乳膏達到抗炎、促進水腫消退、促進局部血液迴圈和刺激受損組織再生的作用。已成潰瘍時,應用紅黴素軟膏、百多邦軟膏防治感染發生。

發生凍瘡:應該轉入溫暖的室內慢慢複溫,亦可飲用熱的生薑、紅糖水加速複溫過程,忌用火烤、熱水燙等劇烈加熱措施複溫,冷水浴、用雪搓、捶打等方法亦不可取。

李志強,武警總醫院皮膚科主任,畢業于第三軍醫大學,現為全軍皮膚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全軍中醫藥學會皮膚病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病委員會委員(第三、四屆),武警皮膚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研究型醫院皮膚病學委員會常委、北京心理協會美容心理諮詢工委會副主任委員,醫學參考報災害救援醫學頻道編委,實用皮膚科雜誌編委,中國國際救援隊隊員。主要從事皮膚病理、色素性皮膚病的基礎研究和臨床防治工作,在白癜風的治療方面處於國內領先水準,有20多篇論文及譯文在國家級刊物發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