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鞏義回郭鎮:趙一刀趣事

故事發生在解放前的回郭鎮, 說起來這個歷史名鎮, 南部是連綿的丘陵, 一直接著白雲山根, 北邊是一片平坦的河洛平原。 一條清澈的洛河沿著邙嶺抱著平原, 緩緩向東流去。 人們熟知, 鎮上集市繁華熱鬧。 其一, 由於所處地理位置交通便利, 又是周邊山區與平原的貨物集散地。 其二, 當時鎮裡有多家煙廠, 其中有瑞豐、建中、瑞華、順興、新中、民豐、民生、萬豐、裕生、復興、新興、亞洲等五十四家煙廠, 個個生意興隆, 從業人員達萬把人。 加上回郭鎮解放前就有個電廠, 到了夜裡燈火通明, 因此人稱“小上海”。 鎮邊四周城牆高築,

鎮裡街道三縱三橫, 中間一條東西正街商鋪林立:有糧店、布店、綢緞莊, 還有金貨鋪、藥店、茶館、酒樓。 名吃更多, 有劉壯的鹵肉、陸頂的餛飩、 邵選 的水餃、狗碰的燒雞、趙景立的豆腐湯西閁(ma)的水煎包等等。 酒樓最大的是同冒館。 到了逢集, 各條路上人流不斷, 大街上叫賣聲聲, 推車的, 擔擔的, 牽著牲口馱著貨物找地方卸貨的。 一派熱鬧景象, 一直從東街連到西河溝, 到了西河溝, 轉成了南北向, 那地攤、布篷又一直扯到南河灣口, 到了河灣處, 是騾、馬、牛、羊的牲口市, 那裡驢吼羊叫釘蹄子聲, 又成了一景。

解放前鎮上的香煙通過了絲綢之路, 遠銷歐美、 東南亞等國, 也算小有名氣。

這是解放前四十年代初期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賣肉不用稱, 外號“一刀准”的小夥子, 名叫趙天水, 每天在集上賣肉。 這天不是逢集, 家住東街上的大土匪叫趙諞子, 帶著四個家丁出來逛街。 提起趙諞子, 此人拳腳功夫好, 還有一門絕技, 手起鏢出, 指哪打哪, 對方根本沒有還手機會。 早年給鏢局當鏢師走過鏢。

後來因失鏢, 幹起了打家劫舍, 殺人掠貨的行當。 在西北陝甘寧一帶, 人稱趙一鏢。 趙諞子頭戴禮帽, 上穿黑綢子大褂, 下著藍麻燈籠褲, 腳穿一雙半新踢死牛實納綁布鞋。 腰間系了一條寬牛皮帶, 左邊插一支二十響盒子, 腰右邊跨了一個鏢囊, 右手拿了一把黑扇, 濃眉大眼, 一臉橫肉, 留著兩撇八字鬍子。 四個家丁個個背著盒子炮。 一看便知此人不是吃素的。 一行人從東街向街西散步。 當走到這家賣肉的攤時, 趙諞子突然想起, 出門時二姨太交待, 讓他捎一塊禮肉回來。 一行人在肉攤位前停了下來。 賣肉的人有三十來歲, 為人直爽, 他左肩上搭著旱煙袋, 右手提一把割肉的砍刀。 看到他們幾個圍住了肉攤, 知道不是好事。
臨著攤的一位賣豆腐湯的叫趙景立, 一看勢頭, 便打發幾個食客趕緊離開了此地。 趙諞子手拿扇子指著賣肉的小夥子說:“來一塊禮肉”, 賣肉的聽罷, 心中暗想:“今天的肉就是白送, 肉不要錢, 只要不找事, 就是萬幸”。 小夥硬著頭皮問到, “要割多少?”前邊一個家丁, 伸出一把手, 示意五斤。 賣肉的手起刀落。 一塊禮肉放在了肉案上。 另一個家丁用眼一瞪, 說到:“你不稱一下”, 賣肉的反而不被他們的勢頭嚇著, 不卑不亢的說“不用稱, 少一兩砍指頭, 多一兩不要錢”趙諞子一聽此言, 高興的說到:“呵, 不知道老家還有這等本事之人, 可問小夥子大名”小夥回答:“大名不敢當, 大家都叫我趙一刀, 我賣的肉從不割兩刀”趙諞子聽罷, 心中一喜,
暗想:“我這名鎮西北的趙一鏢碰上了老家的趙一刀, 幸會”轉身對身邊的家丁說:“六子, 付給小夥子五塊大洋。 ”家丁小六子聽罷先是一愣, 而後又順從的從口袋裡拿出五塊銀元放在肉案上。

家丁提起肉, 一行人又向東街走去。 沒走多遠, 拿肉的家丁跑到趙諞子跟前, 說到:“趙爺,稱過了,稱過了,不多不少,正好五斤整。”趙諞子聽罷,手捋著鬍子,說道:“也算是個幹家”,事後人們稱讚。賣肉的小夥有膽識,從此,賣肉不用稱“一刀准”的名聲傳開了。

時間又過了二十多年,那是解放後六十年代一個冬夜,賣肉的趙天水早已成了老漢,在生產隊裡餵牲口,晚上村民大都來飼養室,一來為了取暖,二來閑噴打發時光,一個叫王清辰的老漢,有聲有色的講他當年咋逮獾又咋打野兔,這時,一個村民忽然開口說“天水叔,聽說你早年給趙諞子割肉,你咋敢保證斤兩不錯,都那麼准?”正在拌料餵牲口的趙天水放下手中的拌料棍,走過來笑著說:“我給他割肉,原本就沒打算要錢,割肉時一手拿刀,一手托肉,刀到啥程度,重量夠不夠,我基本知道,因此我只能多給不會少給,他們想砍我的手指,那是不可能的”。聽罷大夥哈哈大笑,笑聲中又有人說:“不愧以前你賣肉都叫你一刀准,真是有把刷子”。

作者:邵玉民

說到:“趙爺,稱過了,稱過了,不多不少,正好五斤整。”趙諞子聽罷,手捋著鬍子,說道:“也算是個幹家”,事後人們稱讚。賣肉的小夥有膽識,從此,賣肉不用稱“一刀准”的名聲傳開了。

時間又過了二十多年,那是解放後六十年代一個冬夜,賣肉的趙天水早已成了老漢,在生產隊裡餵牲口,晚上村民大都來飼養室,一來為了取暖,二來閑噴打發時光,一個叫王清辰的老漢,有聲有色的講他當年咋逮獾又咋打野兔,這時,一個村民忽然開口說“天水叔,聽說你早年給趙諞子割肉,你咋敢保證斤兩不錯,都那麼准?”正在拌料餵牲口的趙天水放下手中的拌料棍,走過來笑著說:“我給他割肉,原本就沒打算要錢,割肉時一手拿刀,一手托肉,刀到啥程度,重量夠不夠,我基本知道,因此我只能多給不會少給,他們想砍我的手指,那是不可能的”。聽罷大夥哈哈大笑,笑聲中又有人說:“不愧以前你賣肉都叫你一刀准,真是有把刷子”。

作者:邵玉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