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媒體人都注意了!張小龍發話,公眾號還能做嗎?

時間過得真快, 轉眼2018年了。 回望過去的每一個大風口, 都為自己的貪圖安逸而悔恨。 沒有時間, 沒有能力, 沒有方向, 這些都是藉口。 很多人深處在人人都有機會的時代, 卻還在抱怨上天不公平。 前兩年有很多公眾號作者興沖沖的開號運營, 探索各種知識變現的方法。 兩年過去了, 存活下來的不足一成。 很多優質的的公眾號都停更了。 2018年了, 距離公眾號開放已經過去了5年, 現在做公眾號還來得及嗎?

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先看一下為什麼那麼多公眾號的作者堅持不下來。

第一是公眾號作者數目龐大, 閱讀量持續走低。

2017年微信公眾號數量已經有1400萬個。 這麼龐大的體量, 勢必導致了無論你專攻哪個方向, 全國都有數以萬計的人在做同樣的類目。 而且做公眾號幾乎沒有門檻, 是個人都能做。 所以做公眾號非常考驗個人能力, 無論是做行銷號還有內容號。

而朋友圈內容的氾濫, 也使得用戶對公眾號的興趣越來越低。 打開率持續下降, 行業的打開率是5%, 優質的公眾號打開率是10%。 也就是說你們看到的1000個閱讀, 該公眾號至少要1萬個粉絲。

第二公眾號非常考驗作者的全面能力。

公眾號平臺是不給任何人推薦機會的。

粉絲的運營和知名度的提升全憑個人修為。 說實話, 有很多行業細分的公眾號品質非常高。 裡面的文章基本是各行業的思考精髓和作者多年經驗的總結。 但很可惜, 這一類的公眾號基本幾年粉絲都不破萬, 甚至一年都不過千的, 基本屬於自娛自樂。 而這樣的公眾號是存活不下去的。

寫到這裡我翻了一下他的公眾號, 上一次更新還停留在2016年底, 唏噓不已。 這類公眾號作者都是兼職在做, 論乾貨他們有, 但論網路行銷, 他們基本都沒入門。 我前面說過, 運營公眾號非常考驗作者的全面能力, 那一方面的短板都是不行的。 運營和推廣, 缺一不可。 想要靠優質文章引起粉絲的瘋狂轉發是不現實的。 何況在這類型的作者心中的優質文章和能引起粉絲轉發的優質文章定義是完全不同的。

像我寫的這些文章從來都是閱讀量高, 收藏量高, 轉發量和評論都很低。 乾貨類文章永遠都是小而美的。

而另一種流量號同樣面臨一個大問題, 就是粉絲粘性低。 從各個管道偷蒙拐騙得來的粉絲,

乍看幾十萬粉, 實則文章打開率只有幾千。 為了獲得文章的關注度, 不得不依靠博眼球的標題黨形式。 很多的公眾號在標題上甚至只能走低俗的路線來獲得文章的打開率。 “上床”、“做愛”、“一夜情”……這樣的關鍵字甚至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 長期以往, 用戶早就對這一套已經產生免疫, 依靠騙點擊的方式獲得文章閱讀, 無形之中是在不斷地消耗創作者自身的公信力。 更別提變現了。

第三, 公眾號變現困難。

公眾號變現總的來說有三種方式。 廣告, 賣貨, 知識付費。 無論哪一種, 都是典型的後端收益。 這不是開個淘寶, 有人諮詢下單就有錢賺。 公眾號5000粉絲基本才算起步, 10000粉才邁入正式運營的大門。 而隨著粉絲量的增加, 後端的收益拔地而起,像一些咪蒙,同道大叔之類的頭部大號,一條廣告的費用可以頂一個普通打工者20年的收入。一些5~10萬的小號月入2~3萬是完全沒問題的,生活可以很滋潤。而現實是,絕大部分運營者無法通過寫作獲得報酬。這使得創作者的內容輸出品質和熱情漸退。絕大部分的自媒體人一開始做公眾號的時候,全然憑著興趣在做。大多數自媒體人都沒有想過太遠,但一個人的熱情是有週期的,依靠激情可以讓我們做好一個開端,但沒有持續的動力是不能支撐下去的,而這個動力,就是金錢。

既然公眾號有諸多弊端,那為什麼每天都還有那麼多人開始嘗試公眾號運營呢?

只需一個理由。公眾號是除了個人網站之外真正屬於個人的展示平臺。簡單的和現在很熱門的頭條平臺對比就可以看出來。在頭條平臺運營其實有很多限制和弊端,內容審核,踩標籤,揣摩推薦演算法,甚至連更文頻率都有所要求。與此相比,公眾號才是真正屬於作者的天地,想怎麼運營就怎麼運營。(當然在合法的前提下)所以在各自媒體平臺運營的作者們基本人手必備一個公眾號,想法子往公眾號引流,原因也很簡單,公眾號的粉絲才能稱得上是自己的粉絲,別的平臺的粉絲頂多也就是路過,瞄一眼有興趣順手點個關注。也是因為這樣,公眾號的的粉絲價值才是最大的。1萬粉的優質公眾號能接8百到2千的廣告,在頭條賣不了這個價。而且如果文章踩不上標籤得不到推薦這錢就白花了。

正當所有自媒體工作者都在感歎公眾號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時候,微信團隊終於出手了!

近日微信公開課如約召開,在這次大會上,張小龍釋放了很多資訊,我們可以從張小龍的講話中看出2018年微信公眾號將有大動作。概括起來有3個利好。

1公眾號要推出獨立的APP。2公眾號讚賞將很快恢復。3不會做資訊流。

不做資訊流就不會改變微信公眾號現在的地位,恢復讚賞也是對自媒體創作者的一點小肯定,公眾號創作者之所以雀躍主要是因為第一條。

公眾號現在的閱讀量下降,主要還是因為公眾號文章藏得太深了。使用者需要進入微信,找到訂閱號那一欄,點開再尋找目標公眾號,點進去看文章。每多一步的操作,就會流失一部分客戶。如果開發了獨立的APP,就是將內容直接呈現在讀者面前。流量,才是公眾號的生命。

新的一年,公眾號究竟還有做的必要嗎?做公眾號最好的時機,一個就是5年前,一個就是現在。

後端的收益拔地而起,像一些咪蒙,同道大叔之類的頭部大號,一條廣告的費用可以頂一個普通打工者20年的收入。一些5~10萬的小號月入2~3萬是完全沒問題的,生活可以很滋潤。而現實是,絕大部分運營者無法通過寫作獲得報酬。這使得創作者的內容輸出品質和熱情漸退。絕大部分的自媒體人一開始做公眾號的時候,全然憑著興趣在做。大多數自媒體人都沒有想過太遠,但一個人的熱情是有週期的,依靠激情可以讓我們做好一個開端,但沒有持續的動力是不能支撐下去的,而這個動力,就是金錢。

既然公眾號有諸多弊端,那為什麼每天都還有那麼多人開始嘗試公眾號運營呢?

只需一個理由。公眾號是除了個人網站之外真正屬於個人的展示平臺。簡單的和現在很熱門的頭條平臺對比就可以看出來。在頭條平臺運營其實有很多限制和弊端,內容審核,踩標籤,揣摩推薦演算法,甚至連更文頻率都有所要求。與此相比,公眾號才是真正屬於作者的天地,想怎麼運營就怎麼運營。(當然在合法的前提下)所以在各自媒體平臺運營的作者們基本人手必備一個公眾號,想法子往公眾號引流,原因也很簡單,公眾號的粉絲才能稱得上是自己的粉絲,別的平臺的粉絲頂多也就是路過,瞄一眼有興趣順手點個關注。也是因為這樣,公眾號的的粉絲價值才是最大的。1萬粉的優質公眾號能接8百到2千的廣告,在頭條賣不了這個價。而且如果文章踩不上標籤得不到推薦這錢就白花了。

正當所有自媒體工作者都在感歎公眾號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時候,微信團隊終於出手了!

近日微信公開課如約召開,在這次大會上,張小龍釋放了很多資訊,我們可以從張小龍的講話中看出2018年微信公眾號將有大動作。概括起來有3個利好。

1公眾號要推出獨立的APP。2公眾號讚賞將很快恢復。3不會做資訊流。

不做資訊流就不會改變微信公眾號現在的地位,恢復讚賞也是對自媒體創作者的一點小肯定,公眾號創作者之所以雀躍主要是因為第一條。

公眾號現在的閱讀量下降,主要還是因為公眾號文章藏得太深了。使用者需要進入微信,找到訂閱號那一欄,點開再尋找目標公眾號,點進去看文章。每多一步的操作,就會流失一部分客戶。如果開發了獨立的APP,就是將內容直接呈現在讀者面前。流量,才是公眾號的生命。

新的一年,公眾號究竟還有做的必要嗎?做公眾號最好的時機,一個就是5年前,一個就是現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