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宅基地入市和非房企拿地,屬於農民的時代來了!

國土部部長姜大明在1月15日對外釋放的兩則重磅消息引爆了地產圈。

一是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 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

二是土地供應多元化, 政府將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 非房企拿地蓋房將成為可能。

小編想說的是, 這兩者之間有著更加緊密的聯繫, 背後的邏輯請容我慢慢闡述。

我們先來熟悉兩個名詞:“田骨”和“田皮”。

這是封建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 它們反映的是佃農和地主之間的關係。 所謂“田骨”就是土地的所有權, 地主享有;而“田皮”指的是永佃權, 歸佃農享有, 請注意, 這裡有個“權”字, 你沒看錯, 它是佃農的權利, 而且是永久的。 當然這個權利得以保證的前提是按照和地主簽訂的契約交足租金。

“田骨”和“田皮”起源于宋代, 明清時期迅速發展, 在這種制度下, 地主只能收租, 無權隨意增租或收回耕作權, 也不能敢於佃農的耕作。

而佃農則可以退佃、轉租、典當或出售佃權。

“田骨”和“田皮”可以分別轉讓, 一塊地, 地主可以換人, 佃農可以換人, 前提是地主收租不受影響, 佃農耕作不受影響。

雖然農戶的宅基地所有權屬於集體, 但農民享有資格權和使用權, 就有點類似於古代的“田骨”和“田皮”。 按照姜大明部長的說法, 農民可以保留資格權, 轉讓使用權, 獲得相應的收入。

而獲得使用權的一方可以自由支配宅基地的使用方式, 前提是必須支付給農民相應的租金。 永久是不可能的, 但一次性簽個10年或20年卻是可能的, 租金可以是年付也可以是一次性支付, 雙方協商即可。

當然為農民盤活資產, 增加收入是一個方面的考慮, 更大的考慮, 我認為是解決房地產行業的老大難問題——供應,

特別是大城市的土地供應, 而且是要廉價的土地供應。

土地供應多元化, 這個條路到底從哪裡打開局面?

中國有兩塊地, 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 《憲法》第十條和《土地管理法》第八條明確規定, 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

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 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 也屬於集體所有。

國有土地本就屬於國家的, 國有土地入市只有一條路——招拍掛。 所以土地供應多元化只有另一條出路, 那就是讓集體土地直接入市, 讓村集體和農民成為第二種土地供應方。 形成一種土地供應的新“雙軌制”。 國有土地上面蓋的房子有產權, 產權可交易, 很貴;集體土地上蓋的房子無產權, 只能交易使用權, 相對便宜。

國有土地的供應量基本達到極限了, 各大城市很難再有什麼突破, 而且加大供應很可能會推高房價, 因為包括國家、房企、購房者都要分食利潤。 而集體土地的崛起, 則非常符合“房住不炒”和“租購並舉”的頂層設計。

現在集體土地尚未真正發力, 一旦發力, 佔據住房供應的半壁江山, 其結果就是未來會有大量的廉價住房可供居住(以租的形式)。

而非房企拿地, 意味著村辦企業、知名企業有可能進入住房領域, 村辦企業蓋房出租為村集體創收, 知名企業租賃居住用地蓋房出租給員工, 也是一種福利。

這條“軌道”一旦鋪設完成, 將帶來巨大影響。

一、城市有更多資本留住人才

城市發展需要更多的人, 更多的土地和房子裝下這些人。 現有的土地供應住房供應讓年輕人壓力越來越大, 收入的三成以上用於交房租, 買房更是遙遙無期。 最典型的如深圳這種想地想房子想瘋了的城市, 華為都被迫自己出錢在東莞給內部人才分房。 現在深圳有更多資本留人了。

二、農民,他們通過讓渡宅基地的使用權,能夠獲得一筆收入,成為事實上的“地主”。

宅基地租金水準未來會按照工業用地標準確定,按照讓渡的時間長短,租金給付的方式不同,可以選擇按年收租金,也可一次性收取N年的租金。按照城市發展的方式,城郊結合部的農業用地和城中村的集體用地應該會最先入市,這部分人最先受益。總之,農民身份的紅利時代正式到來。

三、房企經營模式加速轉變。

2017年的房企銷售額再次刷新紀錄,從3000億邁上5000億。但增量不增利早已是不爭的秘密。而且後續增量的難度越來越大,地價越來越高,房企只能通過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方式降低成本,如何擴大利潤已經是迫在眉睫的大難題。

現在房企借助自身的優勢,繞開“招拍掛”,以運營者的身份參與集體土地的開發,未來集體土地上房租收入有房企的一杯羹,實現既增量又增利。

四、大批廉價長租公寓呼之欲出。

目前的長租公寓,土地仍然是國有用地,成本居高不下,房租也非常骨感。在北京,長租公寓的房租比周邊民房的租金高出一大截。北京三裡屯的灣流國企社區27平米月租金1.1萬,北苑站的魔方公寓30平米月租金4700元,蘇州橋的YOU+國際社區loft戶型月租金4380-5580元不等,最小的15平米也要4380元。

集體土地的入市,土地的成本降下來了,大批廉價的長租公寓呼之欲出。這些公寓可能會位於城郊,但最先發展起來的應該會在大城市,這些城市的交通等基礎配套發展也非常快,年輕人租住在這些地方也不成問題。

五、現有長租公寓的出路是滿足改善性租房需求。

現有的長租公寓品牌,比如鏈家自如、萬科泊寓、魔方公寓、新派公寓、YOU+等,這些品牌的土地和房價成本高於集體用地上的長租公寓,它們的出路是差異化運營,為年輕人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居住體驗。如果說未來的廉價長租公寓是解決基本租房需求,現有這些長租公寓則解決的是改善性租房需求,包括更好的地段、更大的面積,更好的居住體驗、更加完善的物業服務等等。要想立足更穩,獲得長期發展,長租公寓必須要引入更多的合作方,力求將投資、開發、運營分散開來,實現多方共用利潤共擔風險。

六、租房者、購房者和有房者

不用懷疑,隨著集體用地的入市,廉價長租公寓的規模化入市,未來房租市場也會分層,基本租房需求是有保證的,房租壓力應該不會有保障。這是住房制度改革提供的兜底。

作為購房者,必須要認識到一點,越是大規模的兜底,每個人分到的資源越少。集體用地租房這種規模化的兜底雖然惠及更多人群,但真正的福利也就是相對穩定的租金了,更高層次的配套,得自己去掙。比如一線城市,租房是不可能落戶的,也很難分享教育資源,這些還是得靠買房。

而有房者也不必擔心,當越來越多的房子只能用來居住的時候,那些有產權有優勢配套的房子,優勢依然。

現在深圳有更多資本留人了。

二、農民,他們通過讓渡宅基地的使用權,能夠獲得一筆收入,成為事實上的“地主”。

宅基地租金水準未來會按照工業用地標準確定,按照讓渡的時間長短,租金給付的方式不同,可以選擇按年收租金,也可一次性收取N年的租金。按照城市發展的方式,城郊結合部的農業用地和城中村的集體用地應該會最先入市,這部分人最先受益。總之,農民身份的紅利時代正式到來。

三、房企經營模式加速轉變。

2017年的房企銷售額再次刷新紀錄,從3000億邁上5000億。但增量不增利早已是不爭的秘密。而且後續增量的難度越來越大,地價越來越高,房企只能通過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方式降低成本,如何擴大利潤已經是迫在眉睫的大難題。

現在房企借助自身的優勢,繞開“招拍掛”,以運營者的身份參與集體土地的開發,未來集體土地上房租收入有房企的一杯羹,實現既增量又增利。

四、大批廉價長租公寓呼之欲出。

目前的長租公寓,土地仍然是國有用地,成本居高不下,房租也非常骨感。在北京,長租公寓的房租比周邊民房的租金高出一大截。北京三裡屯的灣流國企社區27平米月租金1.1萬,北苑站的魔方公寓30平米月租金4700元,蘇州橋的YOU+國際社區loft戶型月租金4380-5580元不等,最小的15平米也要4380元。

集體土地的入市,土地的成本降下來了,大批廉價的長租公寓呼之欲出。這些公寓可能會位於城郊,但最先發展起來的應該會在大城市,這些城市的交通等基礎配套發展也非常快,年輕人租住在這些地方也不成問題。

五、現有長租公寓的出路是滿足改善性租房需求。

現有的長租公寓品牌,比如鏈家自如、萬科泊寓、魔方公寓、新派公寓、YOU+等,這些品牌的土地和房價成本高於集體用地上的長租公寓,它們的出路是差異化運營,為年輕人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居住體驗。如果說未來的廉價長租公寓是解決基本租房需求,現有這些長租公寓則解決的是改善性租房需求,包括更好的地段、更大的面積,更好的居住體驗、更加完善的物業服務等等。要想立足更穩,獲得長期發展,長租公寓必須要引入更多的合作方,力求將投資、開發、運營分散開來,實現多方共用利潤共擔風險。

六、租房者、購房者和有房者

不用懷疑,隨著集體用地的入市,廉價長租公寓的規模化入市,未來房租市場也會分層,基本租房需求是有保證的,房租壓力應該不會有保障。這是住房制度改革提供的兜底。

作為購房者,必須要認識到一點,越是大規模的兜底,每個人分到的資源越少。集體用地租房這種規模化的兜底雖然惠及更多人群,但真正的福利也就是相對穩定的租金了,更高層次的配套,得自己去掙。比如一線城市,租房是不可能落戶的,也很難分享教育資源,這些還是得靠買房。

而有房者也不必擔心,當越來越多的房子只能用來居住的時候,那些有產權有優勢配套的房子,優勢依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