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青浦17號線感人故事:眾多張照片!一個青浦攝影師的900多天

更多資訊請關注“你好青浦”頭條號

攝影後記

潘明明

2015年6月的一天, 我開車經過盈港路趙巷地段, 忽然發現一群工人正在打樁施工。 我突然意識到17號線軌道交通建設已經全面啟動, 意識到這是青浦交通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意識到這一惠民工程必將給青浦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各方面帶來巨大的變化。

建成後的17號線, 似一條上天入地的巨龍, 從青浦的綠色田野奔向上海的繁華都市。 那一刻, 我萌生了用相機記錄17號線建設過程的意念, 讓這一重大工程的建設留下一些寶貴的影像資料。

於是, 我開始著手查閱有關17號線的資料, 掌握了線路的走向及設置的網站, 瞭解了隧道和高架的區域和地段。 剛開始, 我只是在施工的週邊拍, 後來通過關係,認識了一些工程標段的專案經理和工地的保安,由此開始深入現場拍攝。

由於平時上班的地方離趙巷站、嘉松站比較近,所以拍攝起來比較方便。我經常利用早上上班之前的時間,開車去青東幾個網站觀察,如有新進展新變化,就會拍上一些照片。下班之後,也不急於回家,而是開車沿著軌道線路進行“巡視”,碰到自己認為好的畫面,就會按下快門。那時,我車子的後備廂,經常備著三樣東西,相機、跑鞋,還有安全帽。家裡人對我的舉措也挺支持,認為這是一件值得做的好事。我常常顧不上吃飯,而且衣服經常弄得好髒。一到雙休日,只要天氣好,我就想著到哪個點上去拍。記得有幾次,中飯吃了一半,看見外面天空放晴,急忙放下碗筷,拿起相機就走。

自從2015年下半年起,我把業餘時間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到了拍攝17號線上,由東到西,由西到東,來來回回,捕捉其變,用相機見證著它的成長。因為經常走在17號線上,所以有些門衛都認識我,他們看見我,主動打招呼,“您來啦!”有幾個站的經理還加了我的微信,讓我把拍的照片發給他們,到年底總結的時候作為資料。在拍攝澱山湖大道這段隧道挖掘時,碰到了上海基礎公司負責這個項目的一個副經理,正巧是我的老鄉,他父親還是我以前的同事,有了這層關係,他為我的拍攝提供了好多的方便。在拍攝過程中,我發現大多數農民工來自山區,生活比較艱苦。我征得同意,為他們拍攝了一些肖像,然後印成照片贈送給他們作為留念。

同時,我拍攝的這些照片,也得到了攝影界的認可。其中,《工地印象》,榮獲了2014-2015青浦區文聯文學藝術優秀獎、2015青浦區攝影藝術展金獎,並入選2016第四屆希臘克里特島四地巡迴國際攝影展、和《大眾攝影》雜誌舉辦的2016全國“包商行”杯攝影大賽;《築夢》榮獲“五愛杯”第二屆全國工業攝影展優秀獎;《空中作業》入選2015《人民攝影》報舉辦的紀實攝影賽;《專注》獲“鐵軍杯”上海職工攝影大賽三等獎,並有多幅作品入選中國工業攝影網封面。等等。當然,我拍攝的照片並非為了獲獎,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激勵著我的腳步,更加堅定了我的信心。

2017年12月30日,17號線正式通車試營行,這標誌著青浦的交通再一次邁上了快車道。同時,也為我的17號線軌道交通建設的拍攝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通過兩年半時間的連續拍攝,我的移動硬碟裡儲存了大約5萬張照片,這些照片,從土建到安裝,從架橋到鋪軌,從盾構下地到月臺裝修,直至竣工通車等,全面反映了17號線的建設狀況,體現了當代建設者的精神風采。我相信,這些影像資料中的部分圖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變得更加彌足珍貴。

攝影作者: 潘明明

文章轉自:看青浦,如遇版權請聯繫小編

後來通過關係,認識了一些工程標段的專案經理和工地的保安,由此開始深入現場拍攝。

由於平時上班的地方離趙巷站、嘉松站比較近,所以拍攝起來比較方便。我經常利用早上上班之前的時間,開車去青東幾個網站觀察,如有新進展新變化,就會拍上一些照片。下班之後,也不急於回家,而是開車沿著軌道線路進行“巡視”,碰到自己認為好的畫面,就會按下快門。那時,我車子的後備廂,經常備著三樣東西,相機、跑鞋,還有安全帽。家裡人對我的舉措也挺支持,認為這是一件值得做的好事。我常常顧不上吃飯,而且衣服經常弄得好髒。一到雙休日,只要天氣好,我就想著到哪個點上去拍。記得有幾次,中飯吃了一半,看見外面天空放晴,急忙放下碗筷,拿起相機就走。

自從2015年下半年起,我把業餘時間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到了拍攝17號線上,由東到西,由西到東,來來回回,捕捉其變,用相機見證著它的成長。因為經常走在17號線上,所以有些門衛都認識我,他們看見我,主動打招呼,“您來啦!”有幾個站的經理還加了我的微信,讓我把拍的照片發給他們,到年底總結的時候作為資料。在拍攝澱山湖大道這段隧道挖掘時,碰到了上海基礎公司負責這個項目的一個副經理,正巧是我的老鄉,他父親還是我以前的同事,有了這層關係,他為我的拍攝提供了好多的方便。在拍攝過程中,我發現大多數農民工來自山區,生活比較艱苦。我征得同意,為他們拍攝了一些肖像,然後印成照片贈送給他們作為留念。

同時,我拍攝的這些照片,也得到了攝影界的認可。其中,《工地印象》,榮獲了2014-2015青浦區文聯文學藝術優秀獎、2015青浦區攝影藝術展金獎,並入選2016第四屆希臘克里特島四地巡迴國際攝影展、和《大眾攝影》雜誌舉辦的2016全國“包商行”杯攝影大賽;《築夢》榮獲“五愛杯”第二屆全國工業攝影展優秀獎;《空中作業》入選2015《人民攝影》報舉辦的紀實攝影賽;《專注》獲“鐵軍杯”上海職工攝影大賽三等獎,並有多幅作品入選中國工業攝影網封面。等等。當然,我拍攝的照片並非為了獲獎,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激勵著我的腳步,更加堅定了我的信心。

2017年12月30日,17號線正式通車試營行,這標誌著青浦的交通再一次邁上了快車道。同時,也為我的17號線軌道交通建設的拍攝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通過兩年半時間的連續拍攝,我的移動硬碟裡儲存了大約5萬張照片,這些照片,從土建到安裝,從架橋到鋪軌,從盾構下地到月臺裝修,直至竣工通車等,全面反映了17號線的建設狀況,體現了當代建設者的精神風采。我相信,這些影像資料中的部分圖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變得更加彌足珍貴。

攝影作者: 潘明明

文章轉自:看青浦,如遇版權請聯繫小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