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拉開成績的,是這每天的15分鐘

1

孩子的學習永遠是父母最關心的。

但同樣是1天24小時, 同樣是上學、放學、寫作業, 而且父母還盡心盡力地陪讀,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學的很好, 而自己家孩子成績卻總是不見起色呢?很多父母會恨鐵不成鋼, 甚至有些灰心喪氣。

有的家長說是孩子太粗心、太磨蹭;也有的家長說孩子太懶、不愛學習;還有的說是孩子學習方法不對……

看著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這些顯而易見的問題, 在我們的嚴格要求下, 孩子早都改得差不多了。

其實, 孩子間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時間管理, 大部分的孩子只看到眼前——眼下的功課、眼下的作業,

他們的時間和精力都只用在眼前零碎的事情上, 他們的每一天都是零散的, 而不是一個整體。

那些優秀的孩子呢?他們有目標有計劃, 很清楚什麼時間做什麼事, 做的每件事都是朝著目標更進一步, 他們的時間是一個整體, 只需要按計劃進行就好, 這樣子度過每一天, 最後的結果肯定不會差。

所以孩子從普通到優秀, 差的就是“時間管理”, 不要只看到眼前, 更要看到明天, 這樣自己的時間精力才能“好鋼用到刀刃上”, 才能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目標。

2

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的孩子, 面臨的最直接的問題在於:事情太多。 時間永遠是不夠用的, 需要完成的事情永遠是無窮的。 但上面的第一張表, 卻啟示我們——

1、既緊迫又重要的事, 馬上去做

這些事在短期內會帶來較大的收益, 需要在當下優先完成。

2、重要但不緊迫的事, 抽時間也要做

這些事雖然不會在短期產生明顯的收益, 但確是長期發展不可或缺的任務。 例如制定學習計畫、歸納知識、分析錯題錯因、背單詞、課外閱讀等。

3、緊迫但不重要的事, 能不做就不做

這些事看似十萬火急, 但對自己短期和長期的收益有限, 卻往往會佔用非常多不必要的時間。 例如課外班老師佈置的打卡任務、學校社團的一個臨時任務, 需要給自己設定一個底線和處理規則。

4、既不緊迫也不重要, 想做也不要做

這些事暫時擱置或是削減必要的時間投入則是最合理的決策。 分清楚哪些事情是真正重要的, 而哪些事情不是緊迫的。

在此基礎上,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思考每天的時間安排, 知道時間花在哪裡, 是否在一些看似緊迫但不重要的事情上消耗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沒有目標和計畫的孩子, 雖然每天也是上學放學, 也是聽講做作業, 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眼前需要做的,

都是零碎的事情, 老師讓做就做, 媽媽讓寫就寫, 做完寫完就去玩。

雖然完成了眼前的事, 但是因為沒有目標、沒有計劃, 所做的這些努力的價值就很低, 甚至是盲目的、無用的。 等到考試了, 再慌裡慌張的做複習計畫, 就有點像是臨時抱佛腳, 學習能好到哪?

所以, 如果你希望孩子學習好、希望孩子優秀, 如果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 不妨在每天結束的時候, 和孩子一起回憶一下一天的時間是如何花掉的, 按照15-30分鐘的最小時間單元記錄下自己的時間安排。 在每天、每週結束後, 考慮是否存在更有效率的安排方式?娛樂、活動、休息的時間是否過多或過少?

3

孩子的成長進步, 就在於一個個的時間段的管理和計畫, 一個計畫就是一個成長階段;就在於平常的每一天抽出15分鐘, 想一下今天都要做什麼、怎麼做、什麼時候做, 這樣才能不停地進步。

但即便有了每天的計畫, 很多孩子仍然面臨時間不夠用的問題。 細細盤點下來, 一天的有效學習時間被大量的瑣事佔用, 例如通勤(上下學)、等待(等吃飯、等家長接送、排隊)、放鬆(午飯後、午睡後)。

因此,提高時間利用率,關鍵在於對時間的精細化把握。這就是下面這張表告訴我們的訣竅!

如果按照學習的內容劃分,可以得到完整時間和碎片時間;如果按照孩子的效率高低劃分,可以得到高效時間和低效時間。

1、“黃金時間”:高強度的主動學習

大段完整的高效率時間的“黃金時間”,是非常寶貴的學習時間,孩子可以完成一些高強度的學習任務,例如各科的限時訓練(尤其數學)、難題的重點突破、複雜問題的深入思考。

2、“垃圾時間”:低強度的被動學習

碎片化的低效率時間是學習的“垃圾時間”,孩子的精神狀態欠佳,也沒有充足的完整時間去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學習。此時適合進行一些不需要進行大量思考的低強度學習任務,例如聽英語新聞/錄音、進行課外閱讀、語文或英語的練字、摘抄積累作文素材。

3、“回饋時間”:歸納、總結、調整、計畫

完整的低效率時間是一天當中的“回饋時間”,適合進行對白天所學知識方法的總結、錯題的分析與歸納、反思自己的學習計畫、思考下一階段自己努力的方向。

4、“積累時間”:背誦、記憶、複習、提升

碎片化的高效率時間是一天當中的“積累時間”。“積累時間”,適合進行與記憶和積累相關的學習任務,例如鞏固英語單詞、背誦語文古詩詞、熟悉作文素材、背誦數學知識點。

孩子之間的素質相差並不大,每天時間一樣,生活方式差不多,學習方法大同小異,最大的差距就在於有沒有每天的計畫和時間管理能力。

有時就算沒有別人聰明,但只要有目標、有計劃,只要能堅持,那一樣會很優秀,就像那句古話:“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例如通勤(上下學)、等待(等吃飯、等家長接送、排隊)、放鬆(午飯後、午睡後)。

因此,提高時間利用率,關鍵在於對時間的精細化把握。這就是下面這張表告訴我們的訣竅!

如果按照學習的內容劃分,可以得到完整時間和碎片時間;如果按照孩子的效率高低劃分,可以得到高效時間和低效時間。

1、“黃金時間”:高強度的主動學習

大段完整的高效率時間的“黃金時間”,是非常寶貴的學習時間,孩子可以完成一些高強度的學習任務,例如各科的限時訓練(尤其數學)、難題的重點突破、複雜問題的深入思考。

2、“垃圾時間”:低強度的被動學習

碎片化的低效率時間是學習的“垃圾時間”,孩子的精神狀態欠佳,也沒有充足的完整時間去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學習。此時適合進行一些不需要進行大量思考的低強度學習任務,例如聽英語新聞/錄音、進行課外閱讀、語文或英語的練字、摘抄積累作文素材。

3、“回饋時間”:歸納、總結、調整、計畫

完整的低效率時間是一天當中的“回饋時間”,適合進行對白天所學知識方法的總結、錯題的分析與歸納、反思自己的學習計畫、思考下一階段自己努力的方向。

4、“積累時間”:背誦、記憶、複習、提升

碎片化的高效率時間是一天當中的“積累時間”。“積累時間”,適合進行與記憶和積累相關的學習任務,例如鞏固英語單詞、背誦語文古詩詞、熟悉作文素材、背誦數學知識點。

孩子之間的素質相差並不大,每天時間一樣,生活方式差不多,學習方法大同小異,最大的差距就在於有沒有每天的計畫和時間管理能力。

有時就算沒有別人聰明,但只要有目標、有計劃,只要能堅持,那一樣會很優秀,就像那句古話:“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