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沖孩子吼叫、打罵是下下策,管好情緒用這5個方法教育會更好

昨天寫了一篇《家長越吼孩子, 孩子越不聽話, 不如試試這四個方法》, 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評論。 我一一都看了下, 發現大多數家長都知道對孩子不能大吼大叫,

不能使用武力, 可是遇到熊孩子狀況百出卻又不聽話的時候, 絕對讓人抓狂, 一時忍不住就張口吼叫, 有時還拉過來照著屁股打兩下。

吼叫加打罵已經成為了家常便飯了, 可是對孩子一點作用都沒有, 家長快被氣瘋了。 我在考慮一個問題, 為什麼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同事的爾虞我詐, 我們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可是面對自己的孩子卻沒有一點耐心了呢?面對外人和顏悅色, 面對親人卻情緒失控。

有些家長會說:“好好跟他講道理他不聽, 火就噌噌地上來了, 哪有理智可以去壓制。 可是事後卻又後悔不已, 幹嘛這麼管不住自己, 看把孩子嚇得心驚膽戰。 ”

有些家長也會這麼說:“我就是在打罵中長大的,

改不了, 受原生家庭影響太深了”。

原生家庭, 很多性格特徵都和我們的成長環境有關係。 我們不能改變自己的原生家庭, 但你不要忘記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 他可能會習得你做事的風格, 處世的態度, 從而影響他一生的幸福快樂, 還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

一、家長的大吼大叫對孩子成長有什麼影響?

影響一:家長長期對孩子大吼大叫, 會讓孩子長大以後缺乏安全感、性格比較懦弱;

影響二:孩子長期的在家長大吼大叫下, 家長的情緒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 動不動也會發脾氣;

影響三:家長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會變的特別的乖, 知道討好你他就不會受批評, 長達以後愛討好別人;

影響四:孩子做什麼事情不自信, 總是優柔寡斷;

二、吼孩子不對, 打罵孩子更不對

一個勁的打罵會讓孩子產生“抗體”, 你怎麼打罵都不聽話, 即使當面點頭反過身又犯。

很多事情提前給孩子制定規則, 讓孩子有章可循。 當錯誤行為發生時, 讓孩子自己先對照規則找到自己不對的地方。

比如看電視這件事, 你可以和全體家庭成員都約法三章:不能離得太近, 不能超過兩個小時, 不能躺著看電視。 不管誰觸犯了其中一條, 都禁看電視兩天。 然後每個家庭成員互相監督, 觸犯以後必須懲罰。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要應對方方面面的事情,

複雜的生存環境決定了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避免負面情緒的產生。 特別是孩子做錯事情又不服從教育的時候, 心裡一團火就上來了。 對於全職媽媽, 每天面對的都是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哭鬧玩, 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來, 脾氣免不得大一點。

脾氣上來的時候, 家長要趕緊問自己幾個問題:這點事情值得嗎?嚇到孩子怎麼辦?一旦發脾氣孩子可能受傷害, 我會不會後悔?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在這個過程中, 心裡的憤怒往往就消失了。

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要選擇最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問題所在的教育方法, 而不是快速消除錯誤行為, 當然有危險的行為除外。

然後想辦法讓孩子將注意力集中到你說的話上面, 比如關掉電視,比如收起手中的玩具,比如拿起手裡的食物,要確保在你講道理的時候,孩子是能聽進去的,而不是當了耳旁風,你講你的道理,我想我的事情,這樣才不至於你老是做無用功。

三、家長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1、不要對孩子的哭鬧,太在意

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是情緒特別激動的,家長這時候不要試著去給孩子講道理、溝通,這些都不管用他全部都聽不進去,只是沉溺在自己的情緒當中。家長在這個時候不要去特別關注孩子的哭鬧,應該繼續做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在發洩,他的情緒發洩夠了,自然就會慢慢的冷靜下來,冷靜下來家長在去給孩子溝通會比較容易。

2、不要衝動遇事冷靜,搞清楚狀況

家長上了一天的班很累回到家,看到孩子把廚房弄的特別亂,然後直接吵孩子把孩子吵哭,實際情況是孩子看到媽媽還沒有到家,就像給媽媽煮速食麵,沒有想到最後把廚房弄的這麼亂。有一些事情不是你眼前看到的就是事實,你要搞清楚狀況之後再吵孩子也不遲,忍耐下他會遇見孩子給他的最美麗的驚喜。

3、不要讓孩子的情緒,影響到你

家長遇事要保持冷靜,但孩子哭鬧發脾氣哄他不管用的時候,家長經常會:訓孩子,朝孩子大叫大嚷或打孩子。這樣往往會傷害到孩子,這種訓斥會讓孩子的哭鬧越來越嚴重,家長越是生氣,孩子哭鬧就越厲害。要冷靜理智的去溝通這樣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

四、孩子哭鬧時,採取冷處理

有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孩子的哭鬧,又確定自己一說話就要大聲吼叫,不如採用“冷處理”。有時太過在意孩子的情緒反而會讓孩子“得寸進尺”,不理不睬反而讓孩子自覺無趣,停止錯誤行為和哭鬧。在確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坐在能看清孩子的地方,梳理自己的情緒,也讓孩子發洩他的情緒。

不要覺得哭鬧等情緒就是無益的,是必須立刻制止的。

你可曾想過,孩子也需要疏導發洩情緒,憋在心裡可能會影響身心健康,發洩完情緒反而舒暢。有時候我們心裡不舒服,大哭一場,罵兩句,再大睡一覺,感覺很放鬆。有時候孩子內心不舒服也需要哭嚎兩嗓子,給他空間和時間可能是家長最好的選擇。

如果孩子的哭鬧讓你心煩意亂,也可以用疏導自己的情緒和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同時進行的方法來解決。

比如撕紙片,找一個很大的紙,慢慢地撕成一點點的小碎片。邊撕嘴裡邊念叨:“真好,真好。”孩子聽了可能忘了自己在意的事,也加入和你一起撕紙,你的情緒也得到發洩,一舉兩得。

孩子是天使,也是“魔鬼”,他們的理智還不足以控制自己的行為,難免做錯事,發脾氣,哭鬧。想要正確處理孩子的“狀況百出”,前提就是做好情緒管理,不然太過情緒化有可能會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

例子:1、家長帶孩子去超市孩子想要一個玩具玩具,但是你拒絕了孩子的請求。這時候你要給孩子解釋一下說“上次媽媽剛給你買的玩具,和這個玩具是一樣的,已經有的就不要在買了”家長在給孩子解釋的時候不要帶自己的情緒在裡面,要心平氣和的給孩子解釋。

2、孩子不管因為什麼原因哭鬧發脾氣的時候,你要蹲下來和孩子在一個高度去給孩子解釋,居高臨下,會讓孩子有壓迫感。在拒絕孩子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給孩子另一個選擇,例如“這個玩具雖然不能給你買,那媽媽帶你去吃冰淇淋好不好”。

3、孩子在遇見一件事情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忘記自己剛才發脾氣的原因,找到更吸引他的東西,他的脾氣也自然就會消除。

五、不能吼叫,那就試著從以下5個方法教育

1、耐心傾聽

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駡。但是這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管教孩子,關鍵是要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從源頭下手,把原因除去。

此時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2. 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協商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但是這樣做往往會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 這時,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總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3. 讓孩子去體驗後果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你再怎麼吼叫也是無用的。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4. 跟孩子講道理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

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5. 給孩子另一個選擇當孩子犯了錯誤,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說教大道理,而是要給孩子另一個選擇。

也就是說,不要只說“不可以”,請指出一條可以的路來給他走。大腦好像一個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條從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他走這條路,你要先牽他的手走另一條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舊路許久不走,又被長出來的草蓋住,便看不見了。

小編在這裡提醒大家,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識,不是你手中的玩具,作為家長不能老想著讓孩子完全按你的想法來做。當今許多家長,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在孩子面前放下自己的想法,不管大事小事,一旦孩子的想法和他的不一樣,就會毫不猶豫地去勸說孩子服從,讓弱小的孩子舉起想法的白旗。

也許孩子小的時候會害怕你的吼叫和打罵,等到大了肯定對你這種教育方式不服氣,可能會破壞親情關係。他也許記不住你的照顧和關心,但肯定能記住你的打罵。這是所有家長不能接受的,既然如此,就試著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然後心平氣和的教育孩子,效果也許會更好。

比如關掉電視,比如收起手中的玩具,比如拿起手裡的食物,要確保在你講道理的時候,孩子是能聽進去的,而不是當了耳旁風,你講你的道理,我想我的事情,這樣才不至於你老是做無用功。

三、家長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1、不要對孩子的哭鬧,太在意

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是情緒特別激動的,家長這時候不要試著去給孩子講道理、溝通,這些都不管用他全部都聽不進去,只是沉溺在自己的情緒當中。家長在這個時候不要去特別關注孩子的哭鬧,應該繼續做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在發洩,他的情緒發洩夠了,自然就會慢慢的冷靜下來,冷靜下來家長在去給孩子溝通會比較容易。

2、不要衝動遇事冷靜,搞清楚狀況

家長上了一天的班很累回到家,看到孩子把廚房弄的特別亂,然後直接吵孩子把孩子吵哭,實際情況是孩子看到媽媽還沒有到家,就像給媽媽煮速食麵,沒有想到最後把廚房弄的這麼亂。有一些事情不是你眼前看到的就是事實,你要搞清楚狀況之後再吵孩子也不遲,忍耐下他會遇見孩子給他的最美麗的驚喜。

3、不要讓孩子的情緒,影響到你

家長遇事要保持冷靜,但孩子哭鬧發脾氣哄他不管用的時候,家長經常會:訓孩子,朝孩子大叫大嚷或打孩子。這樣往往會傷害到孩子,這種訓斥會讓孩子的哭鬧越來越嚴重,家長越是生氣,孩子哭鬧就越厲害。要冷靜理智的去溝通這樣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

四、孩子哭鬧時,採取冷處理

有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孩子的哭鬧,又確定自己一說話就要大聲吼叫,不如採用“冷處理”。有時太過在意孩子的情緒反而會讓孩子“得寸進尺”,不理不睬反而讓孩子自覺無趣,停止錯誤行為和哭鬧。在確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坐在能看清孩子的地方,梳理自己的情緒,也讓孩子發洩他的情緒。

不要覺得哭鬧等情緒就是無益的,是必須立刻制止的。

你可曾想過,孩子也需要疏導發洩情緒,憋在心裡可能會影響身心健康,發洩完情緒反而舒暢。有時候我們心裡不舒服,大哭一場,罵兩句,再大睡一覺,感覺很放鬆。有時候孩子內心不舒服也需要哭嚎兩嗓子,給他空間和時間可能是家長最好的選擇。

如果孩子的哭鬧讓你心煩意亂,也可以用疏導自己的情緒和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同時進行的方法來解決。

比如撕紙片,找一個很大的紙,慢慢地撕成一點點的小碎片。邊撕嘴裡邊念叨:“真好,真好。”孩子聽了可能忘了自己在意的事,也加入和你一起撕紙,你的情緒也得到發洩,一舉兩得。

孩子是天使,也是“魔鬼”,他們的理智還不足以控制自己的行為,難免做錯事,發脾氣,哭鬧。想要正確處理孩子的“狀況百出”,前提就是做好情緒管理,不然太過情緒化有可能會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

例子:1、家長帶孩子去超市孩子想要一個玩具玩具,但是你拒絕了孩子的請求。這時候你要給孩子解釋一下說“上次媽媽剛給你買的玩具,和這個玩具是一樣的,已經有的就不要在買了”家長在給孩子解釋的時候不要帶自己的情緒在裡面,要心平氣和的給孩子解釋。

2、孩子不管因為什麼原因哭鬧發脾氣的時候,你要蹲下來和孩子在一個高度去給孩子解釋,居高臨下,會讓孩子有壓迫感。在拒絕孩子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給孩子另一個選擇,例如“這個玩具雖然不能給你買,那媽媽帶你去吃冰淇淋好不好”。

3、孩子在遇見一件事情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忘記自己剛才發脾氣的原因,找到更吸引他的東西,他的脾氣也自然就會消除。

五、不能吼叫,那就試著從以下5個方法教育

1、耐心傾聽

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駡。但是這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管教孩子,關鍵是要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從源頭下手,把原因除去。

此時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2. 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協商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但是這樣做往往會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 這時,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總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3. 讓孩子去體驗後果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你再怎麼吼叫也是無用的。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4. 跟孩子講道理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

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5. 給孩子另一個選擇當孩子犯了錯誤,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說教大道理,而是要給孩子另一個選擇。

也就是說,不要只說“不可以”,請指出一條可以的路來給他走。大腦好像一個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條從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他走這條路,你要先牽他的手走另一條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舊路許久不走,又被長出來的草蓋住,便看不見了。

小編在這裡提醒大家,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識,不是你手中的玩具,作為家長不能老想著讓孩子完全按你的想法來做。當今許多家長,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在孩子面前放下自己的想法,不管大事小事,一旦孩子的想法和他的不一樣,就會毫不猶豫地去勸說孩子服從,讓弱小的孩子舉起想法的白旗。

也許孩子小的時候會害怕你的吼叫和打罵,等到大了肯定對你這種教育方式不服氣,可能會破壞親情關係。他也許記不住你的照顧和關心,但肯定能記住你的打罵。這是所有家長不能接受的,既然如此,就試著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然後心平氣和的教育孩子,效果也許會更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