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這傳遞鄉音鄉愁所在,為咱龍遊農村人打個Call!

在龍遊, 遍佈各地的農村文化禮堂已成為一座座“文化地標”, 成為鄉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自2013年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啟動以來,

全縣累計建成文化禮堂106家, 覆蓋了四成以上的行政村, 惠及47%的農村人口, 為廣大村民搭建了精神家園, 凝聚了鄉音鄉愁, 讓大家在“身有所棲”後“心有所寄”。

打造美麗鄉村的“最美門面”

走過沐塵佘族鄉梧村村的門口塘, 拾級而上, 站在稍高的塘壩上遠眺,

一邊是層層疊疊的梯田, 一邊是文化禮堂和集聚社區, 呈現著勃勃的新氣象。

文化禮堂好似一戶人家的“廳堂”, 不僅是村民與親朋好友歡聚的場地, 更是展示自家習慣素養的“門面”。 為此, 龍遊縣積極探索禮堂管理新模式, 全面推行文化禮堂星級管理制度、理事會制度,

吸納村幹部、新鄉賢、文化骨幹參與禮堂日常運行, 使文化禮堂總體面貌得到較大改觀。

2017年, 全縣有8家文化禮堂入選四星文化禮堂, 其中4家申報五星文化禮堂。 在11月舉辦的全省文化新地標推選展示活動中, 後田鋪村、大沃口村文化禮堂入選省“50個示範文化新地標”;賀田村、嚴村村文化禮堂入選“100個優秀文化新地標”;石佛村等3家文化禮堂榮獲全市文化禮堂“最美門面”獎。

這些精品文化禮堂已然成為當地最具識別度的“標誌性建築”。

畫出本土特色的“文脈符號”

不同的村莊, 有著不同的村落文脈。 龍游縣結合各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地域文化、鄉風民俗等“文脈符號”, 因地制宜地打造了一批特色鮮明的文化禮堂。 楊村村美食文化、大沃口村移民文化、後田鋪村婺劇文化等等, 這些“文脈符號”的融入, 有效地推動了文化禮堂“一堂一色”的建設, 真正讓群眾浸潤禮堂文化。

在龍游,文化禮堂也是村民血脈鄉愁的情感紐帶。龍遊從村情村風村史著手,以“家文化”為基礎,深挖鄉愁文化的內涵。雙戴村文化禮堂農耕文化館、社裡村文化禮堂佘族文化廣場等等,那些充滿鄉愁意蘊的老照片、老物件、家譜家訓及民間藏品,讓人們找回了往昔的記憶,感受到家的溫暖。

2017年以來,全縣各鄉鎮、街道先後有60余家文化禮堂舉辦了鄉賢慰問座談、文化走親等活動,把本村居民和在外遊子的心牢牢牽在了一起。

彰顯文化自信的“特別舞臺”

新年元旦前夕,龍遊縣發佈農村文化禮堂迎新活動安排表,從2017年底開始的2個月時間內,各地農村文化禮堂將舉辦80餘場活動,從歌舞晚會、戲曲演出、非遺表演到老電影回顧,形式多樣,內容精彩,農村人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讓城裡人也羡慕不已。

通過“送”與“種”相結合的方式,龍游縣不斷豐富禮堂活動,培育禮堂文化,鼓勵群眾成為舞臺的主角。黨的十九大精神進禮堂巡迴宣講,萬余名黨員群眾為宣講員點贊喝彩;“舞動山村 最美龍游”文化禮堂精品節目展演,280多位草根演員同台演出;尋找“鄉村好聲音”大賽,近千名本地歌唱愛好者報名參賽,其中年齡最大的參賽選手年逾七旬;“暑期來吧”服務未成年人1.2萬多人次,推出各類活動140餘場;“我的中國節”——重陽敬老禮儀活動,百余家禮堂共同參與,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助老的傳統美德……

一整年,農村文化禮堂活動不間斷、舞臺不冷場,讓鄉鄰們在家門口就能品嘗到“文化大餐”。而烹製這“美味佳餚”的“主廚”恰恰是村民自己,她們自編自排自演,勇於在臺上展現自我,享受活動的樂趣,在收穫掌聲之餘,更收穫了自信。正如50歲的羅家村村民童秀芳所說的,“和姐妹們一起跳舞,既鍛煉了身體,又融洽了鄉鄰關係。”

文化禮堂,不僅讓村民們成為舞臺上閃耀的群星,增強了獲得感和幸福感,更發揮其以文化人的作用,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農村垃圾分類處理、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等中心工作中,文藝骨幹、文化志願者、文化禮堂管理員自編、自導、自演了道情、小品、快板、舞蹈等節目,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既宣傳政策,又展示工作成果。

一座座獨具特色的文化禮堂點綴鄉間美景。在這裡,農民有了自己的舞臺,他們珍愛生活,縱情歌舞,憧憬未來;在這裡,有鄉土社會的公共記憶,有鄉村歷史文脈的延續;在這裡,有幾多心靈寄託,是多少遊子鄉愁的棲身之所;在這裡,人們還能感受到獨特的鄉村熱度和鄉村力量……

圖文/王曙靜

製作/林 晨

真正讓群眾浸潤禮堂文化。

在龍游,文化禮堂也是村民血脈鄉愁的情感紐帶。龍遊從村情村風村史著手,以“家文化”為基礎,深挖鄉愁文化的內涵。雙戴村文化禮堂農耕文化館、社裡村文化禮堂佘族文化廣場等等,那些充滿鄉愁意蘊的老照片、老物件、家譜家訓及民間藏品,讓人們找回了往昔的記憶,感受到家的溫暖。

2017年以來,全縣各鄉鎮、街道先後有60余家文化禮堂舉辦了鄉賢慰問座談、文化走親等活動,把本村居民和在外遊子的心牢牢牽在了一起。

彰顯文化自信的“特別舞臺”

新年元旦前夕,龍遊縣發佈農村文化禮堂迎新活動安排表,從2017年底開始的2個月時間內,各地農村文化禮堂將舉辦80餘場活動,從歌舞晚會、戲曲演出、非遺表演到老電影回顧,形式多樣,內容精彩,農村人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讓城裡人也羡慕不已。

通過“送”與“種”相結合的方式,龍游縣不斷豐富禮堂活動,培育禮堂文化,鼓勵群眾成為舞臺的主角。黨的十九大精神進禮堂巡迴宣講,萬余名黨員群眾為宣講員點贊喝彩;“舞動山村 最美龍游”文化禮堂精品節目展演,280多位草根演員同台演出;尋找“鄉村好聲音”大賽,近千名本地歌唱愛好者報名參賽,其中年齡最大的參賽選手年逾七旬;“暑期來吧”服務未成年人1.2萬多人次,推出各類活動140餘場;“我的中國節”——重陽敬老禮儀活動,百余家禮堂共同參與,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助老的傳統美德……

一整年,農村文化禮堂活動不間斷、舞臺不冷場,讓鄉鄰們在家門口就能品嘗到“文化大餐”。而烹製這“美味佳餚”的“主廚”恰恰是村民自己,她們自編自排自演,勇於在臺上展現自我,享受活動的樂趣,在收穫掌聲之餘,更收穫了自信。正如50歲的羅家村村民童秀芳所說的,“和姐妹們一起跳舞,既鍛煉了身體,又融洽了鄉鄰關係。”

文化禮堂,不僅讓村民們成為舞臺上閃耀的群星,增強了獲得感和幸福感,更發揮其以文化人的作用,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農村垃圾分類處理、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等中心工作中,文藝骨幹、文化志願者、文化禮堂管理員自編、自導、自演了道情、小品、快板、舞蹈等節目,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既宣傳政策,又展示工作成果。

一座座獨具特色的文化禮堂點綴鄉間美景。在這裡,農民有了自己的舞臺,他們珍愛生活,縱情歌舞,憧憬未來;在這裡,有鄉土社會的公共記憶,有鄉村歷史文脈的延續;在這裡,有幾多心靈寄託,是多少遊子鄉愁的棲身之所;在這裡,人們還能感受到獨特的鄉村熱度和鄉村力量……

圖文/王曙靜

製作/林 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