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泥河灣盆地馬圈溝遺址新發現石製品792件、動物化石1573件

泥河灣考古又有新成果, 馬圈溝遺址新發現三個文化層, 進一步延伸了馬圈溝剖面古人類遺存的序列, 把人類活動的文化層增加至15個, 時代延伸至120萬年左右, 進一步豐富了文化序列, 證明古人類在泥河灣盆地演化具有很強的連續性, 文化遺物非常豐富, 石製品特點鮮明, 具有明顯的進步性的特點, 更加精細, 可能代表了泥河灣盆地早更的第一次石器技術革命, 為我們認識中國北方早更新世石器技術具有重要的價值。

據悉, 泥河灣遺址群位於張家口陽原縣, 是目前唯一能與東非奧杜維峽谷媲美、對“非洲單一起源論”提出挑戰的世界級人類文化寶庫,

被譽為“東方人類的故鄉”。 2013年河北省在陽原正式啟動“東方人類探源工程——泥河灣人類起源、地質及環境背景研究”項目。

馬圈溝遺址位於張家口泥河灣盆地東緣, 是目前盆地內層位最低、時代最早的一處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

最早文化層的絕對年代可能已接近距今200萬年。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王法崗介紹說, 2001-2005年、2014、2016年連續進行發掘。 在馬圈溝剖面已確認12個文化層。 2017年發掘地點為魚咀溝II號地點, 位於馬圈溝中部東側支溝——魚咀溝的東南端南側, 最早發現於2015年, 2016年複查, 發現石製品、動物化石比較豐富。 2017年, 野外發掘工作自5月開展, 發掘總深度16.45米, 共發現4個文化層, 第一至三文化層為新發現文化層, 但發現文化遺物有限, 第四文化層為主文化層, 文化遺物豐富。 總計發現石製品792件、動物化石1573件。 相對來說, 第四文化層石製品比較精緻, 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等, 石核、石片特徵非常明顯, 刮削器為主要的器形,
存在一定數量的精製品, 有明顯的進步性。

“石溝遺址是一處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 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泥河灣盆地東緣, ”河北師範大學副教授趙海龍介紹說, 去年, 在石溝遺址的牛圈溝地點, 1.5平方米內集中出土了犀牛、馬、鹿、野牛、羚羊等動物的下頜骨和四肢骨殘塊百餘件, 化石上除了留有鬣狗啃食的痕跡外, 還發現了疑似人類使用石片邊緣切割動物趾骨韌帶而產生的切割痕。 這些發現進一步說明了在更新世早期古代人類尚缺乏主動獵殺大型動物的能力, 而是在利用鬣狗殺死犀牛、野牛和馬這樣的大型動物後而採取的一種適應環境的掠食策略。

在石溝遺址的南山根地點, 發掘了20平方米, 包含一個文化層,

共出土遺物519件, 以石製品為主, 化石17件。 石製品的主要原料類型為角礫岩、燧石、矽質灰岩、石英砂岩等, 其中棕紅色角礫岩占絕大多數, 這種原料在南山根地點南部和東部出露的基岩可見, 可能是就近取材。 石製品的類型有石器、石核、石片、斷塊、殘片、碎屑等。 總體上看, 石製品較小, 應屬於華北小石器傳統。 出土化石保存狀況差, 均為骨骼殘片, 其中一件化石殘片可見線形痕跡, 可能是古人在刮骨取肉的過程中形成的。 因此, 該地點應為一處接近原地埋藏的古人類活動場地, 是研究泥河灣早期人類石器工業的又一案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