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微新聞|心臟“閥門”關不緊,專家妙手裝“新門”——華南中醫系統首例!廣東省中醫院完成經心尖微創主動脈瓣置入術(TAVI)

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 而主動脈瓣是心臟泵血最重要的“閥門”, 一旦運轉不靈或怠工, 後果就不堪設想。 而對於心臟瓣膜病好發的中老年人群體來說, 傳統開胸手術因創傷大、失血多等高風險, 令許多患者望而卻步, 放棄了手術機會。

明知疾病猛如虎, 但有匠人克難關!近日(注:1月13日), 65歲的葉老太因患有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等嚴重的心臟瓣膜病, 成功接受了廣東省中醫院的手術救治, 這是華南地區中醫系統首例經心尖微創主動脈瓣置入術(TAVI)。

該手術“高精尖”, 由心胸外科團隊聯合心血管內科、麻醉科、影像科等多學科協作完成。

常規手術對於該病的處理需要正中開胸、心臟停跳及體外迴圈, 出血量大, 整個過程一般要耗費6-7個小時, 創傷和風險較大;而這次施行的TAVI術優勢非常明顯:手術切口小, 無需正中開胸、心臟停跳及體外迴圈, 出血量僅100ml, 僅耗1.5小時就完成, 術後配合中醫藥的使用, 又更好地為患者快速康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主刀專家、該院心胸外科教授林宇表示, “中醫院早已不是‘慢郎中’了, 不僅有中醫中藥、針灸推拿, 還可以做心臟外科手術、ECMO(體外膜肺氧合)、心臟移植以及最先進的微創手術。 TAVI手術為主動脈瓣膜病患者提供了一種全新有效的微創治療方法, 必將造福更多的患者。 ”

TAVI手術團隊

難!

老太心臟“閥門”關不緊, 體弱合併多種疾病

65歲的葉老太是個“老廣州”, 本來天天“歎早茶”其樂融融, 沒想到近一年來身體越來越力不從心, 逐漸出現胸悶氣促等症狀, 嚴重到甚至走幾步路都要休息一下, 更不用說外出“歎早茶”了。

百般折磨下老太太來到省中醫院找林宇教授看病,

這才發現患有嚴重的心臟瓣膜病, 作為心臟泵血最重要的閥門——主動脈瓣有重度的關閉不全, 心臟已經明顯增大, 並出現明顯的心功能下降, 即使藥物治療也不能有效緩解。

林宇教授作了個形象的比喻, “如果把瓣膜想像成船帆, 在正常情況下, 船帆會鼓滿風, 鼓脹得恰到好處, 但是在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情況下, 帆會在風中亂晃, 部分風(即血液)會穿過船帆。 這種異常現象會導致心臟逐漸增大, 造成氣促胸悶等症狀。 像葉老太這種情況可能會很快發展為心力衰竭, 危及生命!

手術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當林教授提出這個建議時, 患者和家屬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恐懼”, 不願意接受常規的開胸手術, 希望能採用微創的手術方式。

經過詳細的評估, 專家們認為, 老太太接受常規的體外迴圈心臟停跳下的換瓣手術難度相當大:首先, 患者年紀大, 而且只有40公斤的低體重, 體質虛弱, 此為一難;其次, 患者還合併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哮喘等多種內科症狀, 是難上加難。

精!

多學科精誠協作, 為老太心臟妙手裝“新門”

鑒於老太太的身體狀況, 專家團隊想到了TAVI手術, 這是一項微創心臟換瓣新技術, 國內正處於起步階段。 這種手術適合年齡大、體質差、不能耐受常規手術治療的瓣膜病患者。

專家們仔細研究她的病情後, 考慮採用目前最先進的介入人工主動脈瓣膜置入(TAVI) 技術, 巧妙解決老太太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問題, 給她裝個“新門”。

在醫院的組織下,

TAVI心臟手術團隊快速組建起來, 囊括了心外科、心內科、麻醉科、超聲科、放射科以及體外迴圈、手術室的二十余位專家。 經過周密準備後, 華南地區中醫系統首例TAVI在省中醫院最先進的雜交手術室進行。

多學科的術前討論

術中, 在TAVI心臟手術團隊的協作下, 首先在患者心尖部位開一小孔,然後操控一根細長的輸送鞘,將人工生物心臟瓣膜送入患者心腔。在造影螢幕監視下,新瓣膜被準確定位和放置於病變主動脈瓣位置。原來的心臟泵血“閥門”因關不緊“漏水”,新瓣膜“安裝”完畢後,就像一扇運行良好的新“閥門”,一張一合地開始工作了。

麻醉準備

造影評估主動脈根部結構

人工瓣膜釋放

人工瓣膜釋放完成

整個手術過程非常順利,僅耗1個半小時,胸骨肋骨無任何破壞,也無需體外迴圈,出血量未超過100ml。術後2小時老太太完全清醒過來並拔除氣管插管,還能與醫務人員輕鬆交談。

患者胸前傷口僅4釐米

益!

心臟病患者將受益于介入人工主動脈瓣膜置入(TAVI)技術的應用

據悉,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是中老年人常見的心臟病,65歲以上人群中發病率約占3%,80歲以上高齡人群中約占5%。嚴重主動脈瓣病變最終將導致心衰,患者出現症狀後平均生存期僅2年-3年,猝死的風險很高。傳統的治療方法是外科手術置換瓣膜,需要將患者的胸骨正中劈開,並需要體外迴圈的輔助,手術創傷大、出血多。

林宇教授坦言,“目前,我國至少有30%-50%的主動脈瓣病變患者沒有選擇手術,一是因為患者年齡大,併發症多,常規開胸手術風險極高,二是因患者自身的恐懼心理而放棄手術。”

術後的葉老太恢復得很快

這是華南地區中醫系統首例TAVI手術,將會帶來什麼積極的影響?

據介紹,TAVI手術具有創傷小,手術時間短,術後康復快,不再需要正中開胸及體外迴圈等優勢,能夠極大減輕病患痛苦。這個技術既可治療以狹窄為主的主動脈瓣膜病變,也能治療單純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在國際上應用越來越廣泛,但對手術醫生技術和設備平臺要求很高,需要強有力的心臟外科、心血管內科、影像科、麻醉科等團隊的通力協作,並需要具備先進的雜交手術室,才能保證手術安全、有效的完成。

該手術在省中醫院的開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今後,對於高齡、高危的晚期心臟瓣膜病患者,無法承受體外迴圈下的外科手術,或擔心手術的創傷和風險不願意接受常規手術的患者可以選擇TAVI手術,從而能極大提高患者心功能,改善生存品質。

本文綜合自南方日報 記者 李秀婷 通訊員 李雪 王侃

攝影:孔抒帆

編輯:查冠琳

責編:宋莉萍

廣東省中醫院開通“患者滿意度調查小程式”,歡迎您對我們的服務進行評價。

首先在患者心尖部位開一小孔,然後操控一根細長的輸送鞘,將人工生物心臟瓣膜送入患者心腔。在造影螢幕監視下,新瓣膜被準確定位和放置於病變主動脈瓣位置。原來的心臟泵血“閥門”因關不緊“漏水”,新瓣膜“安裝”完畢後,就像一扇運行良好的新“閥門”,一張一合地開始工作了。

麻醉準備

造影評估主動脈根部結構

人工瓣膜釋放

人工瓣膜釋放完成

整個手術過程非常順利,僅耗1個半小時,胸骨肋骨無任何破壞,也無需體外迴圈,出血量未超過100ml。術後2小時老太太完全清醒過來並拔除氣管插管,還能與醫務人員輕鬆交談。

患者胸前傷口僅4釐米

益!

心臟病患者將受益于介入人工主動脈瓣膜置入(TAVI)技術的應用

據悉,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是中老年人常見的心臟病,65歲以上人群中發病率約占3%,80歲以上高齡人群中約占5%。嚴重主動脈瓣病變最終將導致心衰,患者出現症狀後平均生存期僅2年-3年,猝死的風險很高。傳統的治療方法是外科手術置換瓣膜,需要將患者的胸骨正中劈開,並需要體外迴圈的輔助,手術創傷大、出血多。

林宇教授坦言,“目前,我國至少有30%-50%的主動脈瓣病變患者沒有選擇手術,一是因為患者年齡大,併發症多,常規開胸手術風險極高,二是因患者自身的恐懼心理而放棄手術。”

術後的葉老太恢復得很快

這是華南地區中醫系統首例TAVI手術,將會帶來什麼積極的影響?

據介紹,TAVI手術具有創傷小,手術時間短,術後康復快,不再需要正中開胸及體外迴圈等優勢,能夠極大減輕病患痛苦。這個技術既可治療以狹窄為主的主動脈瓣膜病變,也能治療單純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在國際上應用越來越廣泛,但對手術醫生技術和設備平臺要求很高,需要強有力的心臟外科、心血管內科、影像科、麻醉科等團隊的通力協作,並需要具備先進的雜交手術室,才能保證手術安全、有效的完成。

該手術在省中醫院的開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今後,對於高齡、高危的晚期心臟瓣膜病患者,無法承受體外迴圈下的外科手術,或擔心手術的創傷和風險不願意接受常規手術的患者可以選擇TAVI手術,從而能極大提高患者心功能,改善生存品質。

本文綜合自南方日報 記者 李秀婷 通訊員 李雪 王侃

攝影:孔抒帆

編輯:查冠琳

責編:宋莉萍

廣東省中醫院開通“患者滿意度調查小程式”,歡迎您對我們的服務進行評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