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豆瓣日記: 選擇跟誰結婚,歸根到底是在選擇受什麼樣的苦?|討論

有一件事情, 我們非常害怕發生, 用盡全部解避, 但命運的魔爪終究會將臨到我們一些人身上, 那就是:

結婚後, 我們發現自己找錯了人。

原因可能在於, 在和對方逐漸親近的過程中, 我們遇到了許多錯綜複雜的問題。 我們可能在不熟悉的人面前看起來還比較正常, 比如在朋友們面前我們通常會留下“容易相處”這樣的印象。 但在伴侶面前, 我們很容易因為彼此之間的分歧而變得狂躁不堪, 或是在發生性關係後變得狡猾難纏。

但問題在於, 在結婚之前, 我們從來都不知道對方如此複雜。

其實, 我們還是花費過一些精力來瞭解他們的:我們會拜訪對方的家庭, 翻看他們的照片, 跟他們的大學同學聚餐等等, 這一切的努力都讓我們覺得, 自己已經完成了必要的功課, 看起來足夠瞭解對方。 但是, 事實好像並非如此。 婚姻就像是一場賭博, 在這場賭博開始之前,

我們其實並不瞭解自己, 更對對方一無所知。 但是這場賭博卻把兩個人聯結在一起, 去探索充滿希望和不確定的未來。

縱觀歷史長河, 結婚通常有很多看似順理成章的理由, 比如:因為她家的地跟我家的毗鄰;他家境殷實, 生意興隆;她的父親是鎮上的官員, 可以作為我的堅實靠山;雙方父母有相同的宗教信仰等等。 在這些順理成章門當戶對的婚姻中, 卻隱藏著孤獨、不忠、虐待、寒心、尖叫和哭泣。 而那些所謂的理由, 似乎都是勢利小人的權宜之計。 於是, 在此之後的婚姻更加重視雙方的感情, 而非那些所謂的家庭背景。

所謂雙方感情, 最重要的便是兩個人之間有強烈的吸引力, 內心深處都知道對方是正確的選擇。

其實, 在很多情況下, 婚姻表面上看越荒誕不羈不合常理(例如兩人在認識六個月內閃婚、夫妻一方沒有工作), 婚姻本身的安全性越高。 衝動是所有錯誤原因的代名詞, 直覺是所有沒有原因的原因。 (呃!?對於這段話, J室長感覺受到了衝擊 ~)

的確, 我們都想在婚姻中尋找幸福,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我們一直苦苦追尋的, 其實是一種熟悉感。

我們在自己親密關係中, 想要尋找一種孩提時代的幸福感。 然而, 我們早年感受到的愛, 常常具有破壞性且並沒有那麼完美。 那時的愛可能是想要幫助一位失控的大人, 是被剝奪了的父母的溫暖, 是對於大人生氣的極大恐懼, 是無法說出個人願望的不安全感。

於是, 我們在長大後常常會拒絕一些結婚對象,

不是因為他們不夠完美, 而是因為他們太完美了——足夠成熟, 足夠負責任, 足夠善解人意。 而這些, 在我們看來卻無比陌生。 我們想要尋找的, 只是孩提時代的那份帶著不安和痛苦的熟悉感。

當然, 我們也會犯錯誤,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太孤獨了。 當我們對單身毫無忍受能力時, 我們通常無法做出真正明智的選擇。 我們需要做的, 就是花一些時間來安靜地獨處, 讓自己對身邊的人有所甄別。 否則, 我們享受的僅僅是不再單身的感受, 而非身邊陪伴自己的那個人。 (默默地抄下了這句話~)

最終, 我們和自己的伴侶走進婚姻的殿堂, 想要讓這份幸福感變成永遠。 我們還清晰地記得求婚的衝動第一次降臨我們時的感受,

我們希望婚姻像是一個瓶子, 能把那一刻的美好封裝起來。 那也許是在威尼斯, 在湖水邊, 在電動船上, 伴著夕陽西下, 海水也像是鑲上了金邊, 我們兩個人相互依偎著, 傾聽彼此靈魂深處的聲音。 我們想要用婚姻讓這種感受變為永遠, 但是我們其實並不知道, 婚姻和這些美好感受之間並不會永遠相互依存。

真實的婚姻恰恰相反, 我們開始了一種日復一日的生活, 住在郊區的房子裡, 每天要長途跋涉才能到達想去的地方, 令人抓狂的孩子們早已磨滅了我們所有的激情。 在那個美好的瓶子裡, 除了我們身邊的人, 其他的與想像中都相差甚遠。

唯一慶倖的是, 如果你發現自己找錯了人, 其實也沒什麼。 我們不需要馬上拋棄他們。只有那些關於婚姻的所謂羅曼蒂克的想法才會認為,世上真的那麼一個人存在,他能滿足我們所有的需求,理解我們每一個歎息。

我們需要拋棄那些羅曼蒂克的想法,明白任何人都會使我們憤怒、痛苦、生氣、失望,我們同樣也會給對方帶來相似的負面情緒。我們內心的空虛感和不滿足感是永遠沒有盡頭的,但是這一切很正常,沒必要隨隨便便就上綱上線提出離婚。

“其實,選擇跟誰結婚,歸根到底是在選擇受什麼樣的苦。”——這是悲觀主義者對於婚姻中痛苦和折磨給出的建議,聽起來有點奇怪,但是確實能夠緩解我們因為對婚姻不切實際的想像所帶來的壓力。如果對方無法幫助我們從痛苦和憂傷中解脫出來,我們也不需要指責對方什麼,因為痛苦本就是婚姻的常態,發生矛盾也並不意味著婚姻的結束。

其實,最適合我們的人,並不是符合我們所有理想化要求的人(當然這樣的人本身就不存在),而是能夠智慧地跟我們談論差異的人。也就是說,我們無法找到那個心目中完美的形象,而那些善於忍受差異,適時表達異議的人,才是婚姻伴侶的不二選擇。相互適應是愛的結果而非前提條件。

所謂的羅曼蒂克對我們的婚姻並無益處,它只會讓我們在追求“獨一無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我們會因為過於追求完美而越來越孤獨寂寞。我們需要學會適應婚姻中的“錯誤”,用更多的寬容和接納對待自己和伴侶的無限可能性。

以下,進入討論時間

這在我們內部其實是一篇蠻有爭議的文章。因為有的小夥伴覺得它過於雞湯——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紐約時報的文章!但有的人覺得它提供了一些不一樣的視角,傳遞出的是一種非常正確的價值觀:沒有完美的羅曼蒂克式的愛情,放棄你的童話幻想吧,愛情需要的是接納彼此的差異性和矛盾。

其實我第一次看到這篇文章時有點被嚇到。因為我“以為”作者最後的觀點是:忍耐婚姻中的矛盾和不滿,湊合著過下去。我甚至反駁:如果這種矛盾和不滿已經影響到你的健康,且這份關係本質上是不健康的、惡性的,難道你還要繼續忍耐麼?這不跟封建社會沒什麼區別了嗎?!不過最後我還是被翻譯這篇文章的學霸擔當吃土少女說服啦。

——上周寫了篇沒人讀的稿子的西京

作為本文的譯者,表示這篇文章乍眼一看非常之晦澀難懂,但是仔細琢磨還是能夠明白作者想要傳達的意思,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翻譯的問題搞得有點像是一碗人畜無害的雞湯。(怪我咯~)

我的理解是,作者想要表達一種婚姻中沒有所謂的對錯之分的觀點,也就是說,並沒有純粹的“對”可言,有何談“錯”呢? 我們一直以來認為的對,其實是建立在理想化的完美主義之上的,但是現實中,並不可能有符合我們所有不切實際幻想的人存在,婚姻也不可能建立在雙方完全理解的基礎上,所以,一切都是錯的,又何談對錯呢。哈哈,放棄那些王子公主幸福生活在一起的幻想吧~

聽上去有點悲觀,不過文章中還是給出了一條出路:我們可以去找一個可以容忍差異,可以平和地解決問題的人,這樣雙方的矛盾才不至於鬱結,問題也不會因此上升到要結束婚姻的地步。所以嘛,反正跟誰結婚都是錯,我們不妨一錯到底。

——GPA高達3.9的學霸吃土少女

誰告訴我們,愛情永遠都是甜蜜和光暈呢?如果你體驗到的愛情是這樣的,抱歉,可能你得到的是一份殘缺的愛情。(表打我~:P)

曾經看過一個對美滿婚姻的心理學研究。研究者們發現,順利延續婚姻幾十年的夫婦們,對愛情有著相似的定義。他們認為愛情不是連續的,而是一個個“我愛你”的瞬間。就像所有的感情一樣,這些瞬間之間,有很多乏味和爭執。但在他們眼裡,這些間隔是正常的,並不意味著愛情不存在了。

《人在紐約》的攝影師Brandon花了3年時間,拍攝紐約市內形形色色的人。他拍攝了6000多張照片,被拒絕了3000多次。如果人們拒絕他,他會感到難堪嗎?Brandon卻出乎意料地坦然:“被拒絕正是拍照這件事的一個組成部分。”——Bingo! 不妨試試用這句話來理解愛情?

完整的愛情是什麼樣的?大概是——“我們都曾在內心想過要掐死對方,但我們還願意一起攜手走向下一個十年”。

——專注思考“True Love”一百年的西瓜王

悲觀主義拯救愛情。浪漫主義毀滅愛情。愛情的墳墓不是婚姻,是幻想。等等等……你先別急著反駁我,你好好想想是不是這樣?哈哈。

——職業製作心靈冬陰功的犀犀張

Romantic love is a cultural construct.

——峰哥

不知道你對於婚姻,對於這篇文章,有什麼想說的呢?

這是一張有毒的Gif圖(請問有女扔男版本麼?)

“誰都是錯的,意味著誰都是對的 ”

「我們每天都在閉著眼跳下懸崖,但這裡是一片柔軟的土地。」

點了喜歡?不如順便關注下我們,有溫度有態度的心理學知識,全都給你給你~(๑•ᴗ•๑)

我們不需要馬上拋棄他們。只有那些關於婚姻的所謂羅曼蒂克的想法才會認為,世上真的那麼一個人存在,他能滿足我們所有的需求,理解我們每一個歎息。

我們需要拋棄那些羅曼蒂克的想法,明白任何人都會使我們憤怒、痛苦、生氣、失望,我們同樣也會給對方帶來相似的負面情緒。我們內心的空虛感和不滿足感是永遠沒有盡頭的,但是這一切很正常,沒必要隨隨便便就上綱上線提出離婚。

“其實,選擇跟誰結婚,歸根到底是在選擇受什麼樣的苦。”——這是悲觀主義者對於婚姻中痛苦和折磨給出的建議,聽起來有點奇怪,但是確實能夠緩解我們因為對婚姻不切實際的想像所帶來的壓力。如果對方無法幫助我們從痛苦和憂傷中解脫出來,我們也不需要指責對方什麼,因為痛苦本就是婚姻的常態,發生矛盾也並不意味著婚姻的結束。

其實,最適合我們的人,並不是符合我們所有理想化要求的人(當然這樣的人本身就不存在),而是能夠智慧地跟我們談論差異的人。也就是說,我們無法找到那個心目中完美的形象,而那些善於忍受差異,適時表達異議的人,才是婚姻伴侶的不二選擇。相互適應是愛的結果而非前提條件。

所謂的羅曼蒂克對我們的婚姻並無益處,它只會讓我們在追求“獨一無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我們會因為過於追求完美而越來越孤獨寂寞。我們需要學會適應婚姻中的“錯誤”,用更多的寬容和接納對待自己和伴侶的無限可能性。

以下,進入討論時間

這在我們內部其實是一篇蠻有爭議的文章。因為有的小夥伴覺得它過於雞湯——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紐約時報的文章!但有的人覺得它提供了一些不一樣的視角,傳遞出的是一種非常正確的價值觀:沒有完美的羅曼蒂克式的愛情,放棄你的童話幻想吧,愛情需要的是接納彼此的差異性和矛盾。

其實我第一次看到這篇文章時有點被嚇到。因為我“以為”作者最後的觀點是:忍耐婚姻中的矛盾和不滿,湊合著過下去。我甚至反駁:如果這種矛盾和不滿已經影響到你的健康,且這份關係本質上是不健康的、惡性的,難道你還要繼續忍耐麼?這不跟封建社會沒什麼區別了嗎?!不過最後我還是被翻譯這篇文章的學霸擔當吃土少女說服啦。

——上周寫了篇沒人讀的稿子的西京

作為本文的譯者,表示這篇文章乍眼一看非常之晦澀難懂,但是仔細琢磨還是能夠明白作者想要傳達的意思,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翻譯的問題搞得有點像是一碗人畜無害的雞湯。(怪我咯~)

我的理解是,作者想要表達一種婚姻中沒有所謂的對錯之分的觀點,也就是說,並沒有純粹的“對”可言,有何談“錯”呢? 我們一直以來認為的對,其實是建立在理想化的完美主義之上的,但是現實中,並不可能有符合我們所有不切實際幻想的人存在,婚姻也不可能建立在雙方完全理解的基礎上,所以,一切都是錯的,又何談對錯呢。哈哈,放棄那些王子公主幸福生活在一起的幻想吧~

聽上去有點悲觀,不過文章中還是給出了一條出路:我們可以去找一個可以容忍差異,可以平和地解決問題的人,這樣雙方的矛盾才不至於鬱結,問題也不會因此上升到要結束婚姻的地步。所以嘛,反正跟誰結婚都是錯,我們不妨一錯到底。

——GPA高達3.9的學霸吃土少女

誰告訴我們,愛情永遠都是甜蜜和光暈呢?如果你體驗到的愛情是這樣的,抱歉,可能你得到的是一份殘缺的愛情。(表打我~:P)

曾經看過一個對美滿婚姻的心理學研究。研究者們發現,順利延續婚姻幾十年的夫婦們,對愛情有著相似的定義。他們認為愛情不是連續的,而是一個個“我愛你”的瞬間。就像所有的感情一樣,這些瞬間之間,有很多乏味和爭執。但在他們眼裡,這些間隔是正常的,並不意味著愛情不存在了。

《人在紐約》的攝影師Brandon花了3年時間,拍攝紐約市內形形色色的人。他拍攝了6000多張照片,被拒絕了3000多次。如果人們拒絕他,他會感到難堪嗎?Brandon卻出乎意料地坦然:“被拒絕正是拍照這件事的一個組成部分。”——Bingo! 不妨試試用這句話來理解愛情?

完整的愛情是什麼樣的?大概是——“我們都曾在內心想過要掐死對方,但我們還願意一起攜手走向下一個十年”。

——專注思考“True Love”一百年的西瓜王

悲觀主義拯救愛情。浪漫主義毀滅愛情。愛情的墳墓不是婚姻,是幻想。等等等……你先別急著反駁我,你好好想想是不是這樣?哈哈。

——職業製作心靈冬陰功的犀犀張

Romantic love is a cultural construct.

——峰哥

不知道你對於婚姻,對於這篇文章,有什麼想說的呢?

這是一張有毒的Gif圖(請問有女扔男版本麼?)

“誰都是錯的,意味著誰都是對的 ”

「我們每天都在閉著眼跳下懸崖,但這裡是一片柔軟的土地。」

點了喜歡?不如順便關注下我們,有溫度有態度的心理學知識,全都給你給你~(๑•ᴗ•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